梁春英
[摘要]學習歷史知識也是在記憶歷史。學習歷史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但單純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記憶方法,如人物記憶法、口訣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抓關鍵詞記憶法等。
[關鍵詞]歷史教學;記憶方法;人物;口訣;比較;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10007302
學習歷史知識就是在記憶歷史。對學生來說,記歷史知識是最頭疼的事,因為歷史知識點瑣碎、繁雜、面廣,學起來枯燥、乏味??v觀歷史上所發(fā)生的事件,數(shù)也數(shù)不清,要牢固記住,并非易事。學習歷史雖然困難重重,但記憶歷史內容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我們善于總結,掌握了記憶歷史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就能事半功倍。筆者通過多年的探索,在歷史教學的實踐中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理論總結出一些記憶方法。
一、人物記憶法
先抓住中心人物,然后像習作一樣,以人為核心,有了人物聯(lián)想到發(fā)生的時間,然后再加上發(fā)生什么事件、地點在哪里,有什么成就,起因是什么,結果怎樣等。如學習九年級上冊的歷史時,一看到林肯就要想到“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一看到華盛頓就要想到“獨立戰(zhàn)爭”等。
二、口訣記憶法
口訣法,也叫順口溜法。在古代史中,把朝代和歷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組成簡潔的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同時在組成順口溜時也要教會學生拆字詞,使學生明白每個字詞代表什么意思,這樣既便于學生記憶又不會產(chǎn)生誤解。
三、比較記憶法
歷史學習一定要形成比較的意識,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有比較才能增強記憶和加深記憶。上下數(shù)千年,穿越時空,有一些歷史事件、年代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點,學生通過比較之后就能區(qū)別記住歷史事件。如學習八年級上冊近代化探索時,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處都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但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不同。戊戌變法探索的是君主立憲制,采用改良的方式,而辛亥革命探索的是民主共和制,采用革命的方式。
四、抓關鍵詞記憶法
抓關鍵詞,就是速記知識要點。像我們學習語文課文一樣,都少不了抓關鍵語句和關鍵詞,學習歷史也一樣少不了抓關鍵詞。抓住了關鍵詞后,運用時再還原完整句子。如新文化運動的前期的主要內容,要抓住的關鍵詞可概括為“四個提倡,四個反對” 。又如學習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時可抓住“爆發(fā)”“建軍”“建國”“轉折”“承認”這幾個關鍵詞。再如五四運動的結果,可概括為“放人”“罷職”“拒簽”等關鍵詞。
五、地圖記憶法
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使學生感到頭痛。怎樣才能記住這些地名呢?首先,在學習相關地名時,就要借助地圖來掌握地理方位,形成空間思維。如記憶清朝的疆域,只有看地圖冊,才能記住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和外興安嶺,東臨太平洋,東南至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包南海諸島。否則就會把方向地名搞錯。
六、歸納記憶法
在學習歷史時,有的事件名稱采用農(nóng)歷發(fā)生的時間,教學時就要跟學生講清楚這是農(nóng)歷紀年,然后再歸納起來記。如1894年是農(nóng)歷甲午年,因此這年發(fā)生的中日戰(zhàn)爭,就叫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8年是戊戌年,這年發(fā)生的變法就叫戊戌變法;1901年是辛丑年,這年簽訂的條約稱為《辛丑條約》;1911年是辛亥年,這年發(fā)生的革命稱為辛亥革命。又如中國近代史上重大運動的指導思想:辛亥革命是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是民主和科學;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七、運用列表助記法
列表助記法是用表格的形式使相同事件的知識前后連貫起來,這是幫助記憶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課時,把中國共產(chǎn)黨召開的四次會議用表格將會議召開的時間、內容等方面列出來,這樣就一目了然,便于區(qū)分記憶了。又如學習世界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就可以使用以下表格:
八、特殊日子記憶法
這種記憶法常常用于記憶與事件有關的特殊日子,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和結束的時間是1939年9月1日和1945年9月2日,在我們讀書生涯中往往9月1日是每年新生開學的第一天,9月2日是開學的第二天。這種與現(xiàn)實相同的歷史時間、人物、事件很多,教學時,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總結。
九、縱向橫向記憶法
縱向記憶方法,就是抓住某一歷史事件的要點,使這件事前后連接起來,既可知道它前面發(fā)生的事,又可知道它后面發(fā)生的事,從點擴展到面,這樣就可以記住同一件事的前后內容。例如教學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其條約內容有割讓臺灣給日本,教師就可以抓住臺灣這個要點,使學生想到之前學過的相關內容: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了臺灣,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這樣學生就掌握了歷史上臺灣兩次分離的相關內容。橫向記憶法也可用于記憶同一時間發(fā)生的事件,如1861年美國內戰(zhàn)爆發(fā),同年俄國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nóng)奴制改革。
總之,學習歷史就要學會記的方法,單靠死記硬背是很難記住的,久而久之,學生還會產(chǎn)生厭倦情緒。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總結記憶的竅門,適時地教給學生一些記憶方法,這樣歷史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樂趣無窮。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