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速發(fā)展,社會各界都在為老年人的“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積極開展各項工作,老年合唱作為解決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項有益活動,受到越來越多老年人的青睞。老年合唱群體作為群眾合唱的重要組成部分,正以較高的增長速度備受社會的關注。本文就其發(fā)展動態(tài)、不同形式的老年合唱群體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方略。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著力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要積極看待老齡社會,積極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不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質量、維護老年人尊嚴和權利,而且能促進經濟發(fā)展、增進社會和諧?!备鶕?jù)國家老齡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0.5%,已經超過國際老齡化標準;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增至2.6億。隨著老齡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逐漸增多,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工作任務顯得愈加緊迫。如何滿足數(shù)量龐大的老年群體的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fā)展全局、百姓福祉。在政府與社會組織高度重視及熱衷于合唱活動的老年朋友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老年合唱活動發(fā)展得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參加合唱活動作為他們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在這種愈加繁榮的形勢下,回顧和總結我國老年合唱活動的開展經驗、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問題,將會對進一步關心和引導老年合唱活動的健康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在文化主管部門的指導與支持下,在各個社會團體機構的積極組織下,各種形式的老年合唱比賽、交流展演活動異?;钴S。其中,由中國合唱協(xié)會舉辦的全國性大型合唱活動每年均有十幾項,每項活動都專門為老年合唱團體設立組別,以滿足眾多的老年合唱團體參與展示活動的要求,鼓勵老年合唱事業(yè)發(fā)展。此類展演活動中尤以文化部與中國合唱協(xié)會共同主辦的“永遠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影響最大。
“永遠的輝煌”是由文化部舉辦的國家級大型群眾文化活動。1999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召集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民政部、人事部、勞動部、文化部等10余個部委的領導專門研究老年人文化工作的問題。會議提出:加強老年文化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老齡事業(yè)發(fā)展的決策部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對于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具有積極作用,對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意義。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新形勢下,發(fā)展老年合唱事業(yè)、推動老年文化建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文化部根據(jù)中央領導“每年舉辦一屆老年合唱節(jié)”的重要指示,同年8月在京成功舉辦了“永遠的輝煌——第一屆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
時任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欣然為合唱節(jié)題詞:“白首未可言老,少年情懷猶存。且聽放歌一曲,依然撼地凌云?!笔讓煤铣?jié)盛況空前、反響強烈。在開幕式大型老年合唱晚會上,60余支合唱團,約3500人參與演出。同時還邀請了著名藝術家才旦卓瑪、于洋、馬玉濤、王夫堂、王鐵成、田華、孫道臨、李仁堂、高玉倩、秦怡、殷之光、謝芳,著名指揮家嚴良堃、秋里、胡德風、聶中明、唐江、李華德、王樹人、高偉、劉云厚、高奉仁、顧夫林等,以及著名鋼琴演奏家劉詩昆共同演出,場面宏大。這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及全社會對老年群體的關心,受到了全國各地老年人的歡迎和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與贊揚。在“第四屆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上,來自全國各地的252支合唱團參與其中,最終有180余支合唱團相聚北京,參加決賽展演,這在中國合唱史上也是規(guī)模空前的。此后,“永遠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先后又在北京、山東、廣東、河北、海南、天津、山西、內蒙古、重慶等省市連續(xù)舉辦了17屆。2016年9月,“第18屆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在四川南充成功舉辦?!坝肋h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深受全國各地老年合唱愛好者的歡迎,是文化部保留的唯一一個老年合唱文化品牌活動。
“永遠的輝煌”每屆活動的特點是鼓勵倡導老年人積極參與、展示風采,以“我參與、我歌唱、我快樂”為宗旨,每屆活動結合節(jié)慶和時代主題推薦相應曲目。如2015年在齊齊哈爾舉辦的“第17屆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為加強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組委會研究選出了40首反映抗戰(zhàn)題材的合唱作品作為本屆合唱節(jié)的必唱曲目,還鼓勵各參賽隊演唱反映地方特色的作品參加展演。再如2014年在山東淄博舉辦的以“中國夢”為主題的“第16屆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為了貫徹“弘揚中華文化,實現(xiàn)中國夢”的十八大精神,組委會向參演團隊推薦了由中國音協(xié)、中央電視臺公開征集,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主題的合唱作品作為本屆合唱展演 的必選曲目。
自首屆“永遠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舉辦以來,每屆的參賽團隊都是從各省、市、自治區(qū)經過層層選拔后來參與集中展演的,最多時參賽團隊曾達到252支,即便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該項活動也有37支隊伍參加展演?,F(xiàn)如今,“永遠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已成為全國老年合唱愛好者魂牽夢繞的舞臺,成為全國老年朋友展示才華、抒發(fā)情感的重要平臺,更是一年一度全國熱愛歌唱藝術的老年朋友歡聚一堂、以歌會友的盛大節(jié)日(附:文化部“永遠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歷屆活動統(tǒng)計表,見下頁)。
隨著老年合唱團體的日益增多,政府和專業(yè)社會團體所主導開展的老年合唱活動平臺已不能滿足老年合唱愛好者展現(xiàn)自我的需求,一些有能力、有資質、具備開展文藝活動能力的民營企業(yè)看準市場,紛紛投入到老年合唱活動中來,如鼎富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打造的“鼎富人生·圓夢唱響”中老年合唱大賽、湖南天下鳳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chuàng)立并主辦的“中國音樂黃龍獎合唱比賽”、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文化委員會主辦的“七彩夕陽全國中老年合唱藝術節(jié)”、藝相聚(北京)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主辦的“海峽杯全國中老年合唱比賽”、邁斯特斯國際文化發(fā)展(北京)有限公司主辦的“國際中老年合唱藝術節(jié)”,以及由“夕陽秀”文化藝術中心主辦的一系列老年合唱活動等。這些合唱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廣大老年合唱團體展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的訴求,其中以“夕陽秀”文化藝術中心所開展的老年合唱活動較具代表性。
“夕陽秀”文化藝術中心創(chuàng)辦于2003年,是北京市文化局直屬的公益文化機構。該機構以“關愛中老年人”為宗旨,1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老年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在國際、國內享有良好口碑和廣泛影響力,日漸成為中老年文化活動的領導品牌。該機構從2003年首次舉辦全國中老年合唱邀請賽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15屆全
國中老年合唱節(jié)、15屆國際中老年合唱節(jié)及近百場次的大中型中老年會演與文藝交流活動,足跡踏遍五洲四海。
文化部“永遠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jié)”歷屆活動統(tǒng)計表
2014年該機構舉辦了中國長沙岳麓山合唱高峰論壇暨“夕陽秀”第三屆全國中老年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工作研討會。該論壇由中國合唱藝術研究會主席李西林、湖南省音樂家協(xié)會合唱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周躍峰共同主持。著名劇作家、詞作家閻肅,中國合唱協(xié)會副理事長、湖北省音樂家協(xié)會顧問王秀峰,湖南師范大學常務副校長盧岳華等出席,合唱藝術界代表、媒體界人士50余人與會。
有感于“夕陽秀”文化藝術中心為推動老年合唱而做出的貢獻,著名詞作家閻肅老師為“夕陽秀”作詞:“誰說我們年老,我們離老還早,閱罷滄海桑田,一路霜雪知多少,夕陽秀美當空照,恰似紅旗滿天飄。”這首詞由著名作曲家姜春陽譜曲,著名軍旅指揮家劉云厚改編成了一首合唱作品。作為一個以服務于中老年合唱活動為主旨的民營企業(yè),我們從其所開展的活動中可見其為中國中老年合唱的繁榮做出的努力。
談到我國老年合唱群體到底有多少,誰也無法統(tǒng)計出來,但總體情況從已有記錄的城市老年合唱群體的統(tǒng)計可見一斑。以政治中心首都北京為例,據(jù)北京市老齡協(xié)會伊密主任的了解:“全市大大小小的老年合唱隊有3000多支,遍布北京的各個社區(qū)。這并不包括分散在各個公園、景區(qū)的歌唱愛好者群體?!敝袊魳穼W院吳靈芬教授告訴筆者,她的研究生曾在周末深入到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和石景山綠色公園等各大公園、景區(qū)調研,這些公園、景區(qū)內“圍團”歌唱的合唱群體足有上百個,各個群體少則四五十人,多則一二百人。在經濟發(fā)達的沿海城市深圳,據(jù)深圳市合唱學會與深圳群眾文化學會統(tǒng)計,該市經常參與舞臺展示、交流比賽的老年合唱團體就有150余支。以中部地區(qū)的鄭州為例,在省合唱協(xié)會注冊的老年合唱團有141支,這里還不包括未注冊但參加協(xié)會組織的各級、各類合唱展演與比賽活動的近百支團隊。據(jù)筆者的調查,鄭州市各大公園與社區(qū)廣場自發(fā)“圍團”唱歌的合唱群體達50多支,每個群體少則不下50人,周末空閑時多達二三百人。
從當下我國老年合唱團體的活動方式看,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松散型、“圍團”式的合唱群體。
這種合唱群體主要活躍于各大公園、景區(qū)、社區(qū)及廣場。它有自主形成的群主(召集人或指揮者),其成員主要由各行各業(yè)喜愛歌唱的離退休人員構成,不受約束,來去自由。每次活動時,由召集人自帶音響、擴音器、伴奏帶、麥克風等設備,無償提供使用,以齊唱群眾耳熟能詳?shù)母枨鸀橹鳌?/p>
如今,全國各大公園均集聚著這類松散型合唱群體,他們多以來去自由為特點,許多參與其中的歌者不乏有好奇、圍觀,進而參與的歌唱愛好者。以鄭州市為例,筆者曾委托省合唱協(xié)會常務理事王達亮同志深入到鄭州市碧沙崗公園調查,看到一幕令人激動和振奮的場面——鄭州市碧沙崗公園“歡樂之聲”合唱群體的合唱活動。據(jù)了解,這個自1997年開始在碧沙崗公園聚集歌唱的群體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由現(xiàn)任指揮鄭州市機械廠原辦公室主任、工程師梅老師和團長周海倫發(fā)起組織而成的,與省會綠城廣場、人民公園、紫金山公園等自發(fā)聚集的其他歌唱群體(約5萬人)的最大不同點是,其成員多是高級知識分子,如核心人物之一楚毓梧,曾是國機集團機械工業(yè)第六設計研究院(中機六院)的高級工程師,隨江澤民主席出訪過羅馬尼亞。擔任伴奏的手風琴、小號、小提琴等樂手,均是離退休的老教授、工程師、醫(yī)生和教育工作者。這個設備自帶、樂譜自印、組織者自掏腰包,名為“歡樂之聲”的合唱群體的活動特點是:由組織者擔任指揮,業(yè)余樂手擔任伴奏,眾人“和唱”,所唱的作品全是膾炙人口的經典老歌和世界名曲,且中外文兼?zhèn)洌ㄟ@個群體中有很多懂俄語、日語、英語等多種語言的團員)。這個高素質的合唱群體在鄭州各大公園松散型的歌唱群體中具有較強的輻射力,不圖名譽,只圖自樂。其中的一位歌者說:“年輕時喜歡,沒機會,現(xiàn)在老了,時間充裕,既可鍛煉身體,又可開心,還能交友,何而不來之?”這個群體還經常會吸引一些來豫工作的外國專家參與其活動。
在鄭州市的人民公園里,也聚集著一個合唱群體“歌友園地”。筆者通過走訪該群體組織者了解到,這個活動于公園中部廣場西側的合唱群體,各方面都很自由,每位歌者都可以輪流坐莊充當“指揮”,誰喜歡哪一首就揮哪一首,只要你想揮,誰都可以過把指揮癮。近15年來,每逢周六、周日上午都有人來“歌友園地”唱歌,多時達三四百之眾,少時也有一百多人。這個群體與那些自帶音響、用伴奏帶伴奏的群體不同,他們采用樂器現(xiàn)場伴奏,不管會什么樂器,民族的、西洋的,電聲樂器、打擊樂器、彈撥樂器均可參與其中,場面真乃熱鬧非凡。
這個群體唱的歌與碧沙崗公園“歡樂之聲”有所不同,他們只唱自己喜歡的中國“老歌”,想怎么“嗨”就怎么“嗨”,但散中有序,亦有“核心人物”組織教歌,印制歌譜。幾年下來,有七八個歌本,每本約包含一兩百首作品,甚至滋生出買賣歌譜的生意,旁邊賣歌頁的小攤都已存在十多年。
以上這種松散型的合唱群體,不僅滿足了廣大離退休人員的業(yè)余文化生活,還帶動了社區(qū)文化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會和諧發(fā)展,使得老年人“老有所做、老有所樂”,提升了老齡人的精神面貌和社會形象。(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