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杰
四季之中,最愛春天;春天之中,尤喜春雨。對于春雨的描寫,首推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p>
春雨是可貴的,但它的可貴不僅僅在于“貴如油”,還在于“知時節(jié)”。
雨和雨是不一樣的。冬天下的是“冷雨敲窗,落地成冰”的凍雨,下著下著,冬天似乎更加寒冷了;秋天下的是“淫雨霏霏,連月不開”的綿雨,多少人在秋雨中觸發(fā)了自己的憂思;夏天下的是“宛若瓢潑,一泄如注”的暴雨,它說來就來,甚至讓人猝不及防,很可能在你某次外出時,淋你一個措手不及。我們不是經(jīng)常看到夏天的路上,人們在雨中“抱頭鼠竄”嗎?春雨則不同,它是點醒春天的雨,它帶來的是屬于春天的綠色、春天的滋潤、春天的蓬勃。一年之計在于春,花草樹木以及農(nóng)作物最渴望的,莫過于一場及時的春雨降臨。而春雨呢?仿佛在回應(yīng)世間萬物的期盼,在最需要它的時候悄然而至,而且毫不張揚。四季的雨中,唯獨春雨明顯“得寵”。由此看來,知時節(jié),是多么重要。
做人,也應(yīng)該具有春雨的品格——知時節(jié),知道什么場合說什么話,知道什么時候做什么事。
一次,與朋友一起到飯館就餐,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一盤菜沒有炒熟。服務(wù)生過來了,我剛想反饋意見,朋友搶先一步說:“這盤菜涼了,麻煩您讓廚師再加熱一下?!睂Ψ揭豢床说念伾?,立刻明白了,馬上將菜端回了后廚。結(jié)賬的時候,老板非要給我們打折,用他的話說,感謝我們照顧他的生意,沒有當著其他客人的面讓他下不來臺。后來,我想了想,朋友不著痕跡、潤物無聲地化解了尷尬,他的做法就是“知時節(jié)”。
我住的是一棟老式居民樓,隔音效果很是不好,如果豎起耳朵來,樓上走路的聲音都清晰可聞。一到晚上八點鐘,我就告訴女兒,樓下的爺爺睡覺早,這時候走路一定要輕,板凳等物件也不要輕易挪動,不然會攪擾了別人。讓我高興的是,現(xiàn)在全家人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習慣,一入夜,電視的音量就調(diào)到小分貝,走路也是輕抬慢放。每次相見,老人家都一臉的感激。
為什么那么多人熱衷于微信朋友圈?其中一個“可見”功能,讓人有了更多的空間。或許某條狀態(tài)不適合一些人看見,又或許某條消息只想讓某些人讀到。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可見人群,也是“知時節(jié)”。
與朋友聚會,其中一位女性朋友雖結(jié)婚多年,但始終沒有孩子。大家心照不宣,從來不提和孩子有關(guān)的話題,用另一位朋友的話說,我們不可以用自己的幸福刺痛他人。然而,卻有一些人拿著“毒舌”當個性,動不動“語不驚人死不休”,把別人的缺點或短處當笑料,將人說得尷尬萬分,自己還能面不改色地當作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甚至一臉的優(yōu)越感。他們的存在,給人帶來的,不是春雨般的滋潤,而是寒雨般的刺骨。如此“不知時節(jié)”的人,讓大家避之唯恐不及。
愿你,愿我,都能如春雨般潤物無聲,在最恰當?shù)臅r節(jié)里,給別人播灑最舒心的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