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土高原典型流域退耕還林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合理性評價

    2017-05-16 02:28:00張志強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7年7期
    關鍵詞:耕地

    汪 濱,張志強

    (1. 北京林業(yè)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國家林業(yè)局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2. 山西吉縣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臨汾 042200)

    黃土高原典型流域退耕還林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合理性評價

    汪 濱,張志強※

    (1. 北京林業(yè)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國家林業(yè)局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2. 山西吉縣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臨汾 042200)

    黃土高原大規(guī)模退耕還林使得該區(qū)土地利用結構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研究由此引起的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合理性,對于加快黃土高原植被恢復、控制黃河泥沙以及實現區(qū)域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該文應用遙感(remote sensing, RS)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術對黃土高原典型流域清水河流域2000-2014年土地利用變化特征進行了分析,并通過構建判別準則體系對土地利用變化的合理性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該流域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土地利用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主要土地利用類型耕地、園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由2000年的1: 0.06: 2.05: 3.95大幅度調整至2014年的1: 3.22: 12.03: 5.51,其變化經歷了3個階段:2000-2005年以退耕還林及其配套措施為主,重點突出了工程的生態(tài)效益,土地利用變化合理度為78.60%,屬于低度合理;2006-2009年在繼續(xù)推進荒山造林和封禁的同時,大力開展基本農田與果園建設,兼顧了生態(tài)、經濟與社會效益,土地利用變化合理度為91.71%,進入高度合理狀態(tài);2010-2014年進一步加大蘋果產業(yè)發(fā)展力度,重點突出了經濟效益,土地利用變化合理度為95.20%,延續(xù)了高度合理態(tài)勢。建議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應注意嚴格控制新的退耕,保護經營好現有林地,適當控制園地規(guī)模。

    土地利用;遙感;植被;退耕還林;合理度;黃土高原

    汪 濱,張志強. 黃土高原典型流域退耕還林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合理性評價[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17,33(7):235-245.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7.07.031 http://www.tcsae.org

    Wang Bin, Zhang Zhiqiang. Land use change driven by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in typical watershed on Loess Plateau and its rationality evalu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7, 33(7): 235- 24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7.07.031 http://www.tcsae.org

    0 引 言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1]。長期的植被破壞和不合理土地利用導致該區(qū)土地資源質量及生物生產力不斷下降,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退化,水土流失愈加嚴重并成為黃河下游河道泥沙不斷淤積的根源[2-3]。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農業(yè)措施與其它管理措施相結合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在黃土高原取得了顯著成效[4-6]。1999年起國家實施了大規(guī)模的退耕還林工程并于 2014年起啟動了新一輪的退耕還林。通過第 1輪工程的實施,黃土高原林草植被覆蓋已大幅度增加,在有效治理土壤侵蝕、減少入黃泥沙、增加碳儲量和碳匯、提高區(qū)域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7-8],同時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得到了調整,農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9]。有研究表明,盡管黃河干流泥沙已大幅度減少,但隨著現有淤地壩、水庫等工程措施承淤能力的逐步減小,退耕還林植被恢復與重建將成為黃河泥沙治理的關鍵[10]。由于黃土高原退耕還林還草肩負著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的雙重任務,僅僅研究退耕還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顯然不能夠為工程的深入推進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因而構建基于兼顧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的土地利用合理性判別準則,研究退耕還林引起的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合理性,對于制定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方案,加快黃土高原植被恢復、控制黃河泥沙以及實現區(qū)域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目前土地利用變化在時空分布及驅動力等方面已經有了大量研究[11-12],但其合理性分析尚屬非常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且已有研究主要側重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的合理性[13]和土地利用變化的合理度及分級標準[14]上,缺乏地類之間轉化合理性評價的系統(tǒng)判別依據。本文以山西省吉縣清水河流域為對象,應用遙感(remote sensing, RS)解譯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間分析手段,分析該流域退耕還林15 a間土地利用的動態(tài)變化,并采用土地利用變化合理度概念構建判別準則體系,評價其不同階段變化的合理性,進而提出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調控建議。

    1 研究區(qū)域概況

    清水河發(fā)源于山西省吉縣高天山西麓,向西南直接注入黃河。吉縣水文站控制的清水河流域地理坐標為110°36′47″~110°56′0″E、36°2′18″~36°16′23″N(圖1),跨吉縣、鄉(xiāng)寧兩縣,總土地面積436 km2,其中吉縣境內面積占 94.67%。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2 ℃,年平均降水量541.5 mm,年內降水不均,5~10月降雨占全年降水的85.25%。該流域地處晉西黃土高原南部,相對高差較大,屬黃土殘塬溝壑區(qū),除東部山區(qū)(主峰高天山海拔高度為1 820 m)和西北部山區(qū)(主峰人祖山海拔1 742 m)外,流域水土流失一直非常嚴重。該流域于2000年下半年起實施退耕還林工程,2005年完成第1階段退耕和造林任務。從2008年起進入退耕還林工程鞏固成果階段,期間吉縣在繼續(xù)實施荒山造林和封禁的同時大力開展坡改梯工程與基本農田建設,2010年起進一步加大了具有地方傳統(tǒng)和優(yōu)勢的蘋果產業(yè)的發(fā)展力度,至2014年完成了第1輪退耕還林工程。為此,以2000、2005、2010和2014年4個標志年份為節(jié)點,將清水河流域第1輪退耕還林土地利用變化分為2000-2005、2006-2009和2010-2014年3個階段。

    圖1 研究區(qū)位置Fig.1 Location of study area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數據收集與土地利用分類

    為完整反映流域第1輪退耕還林3個階段的土地利用變化,綜合考慮年份、季節(jié)及影像云量,選取2000年5月21日Landsat7、2005年6月12日Landsat5、2011 年6月29日Landsat5和2014年5月20日Landsat8影像分別作為退耕還林前及退耕還林以來 4個標志年份的代表影像(因G22臨吉高速公路建設對2010年沿線地區(qū)土地利用的影響較大,故用2011年影像替代)。輔助數據包括2011年公布的第2版ASTER GDEM影像、2005年的吉縣和鄉(xiāng)寧縣1:100 000比例尺土地利用圖。4期遙感影像和DEM影像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地理空間數據云(http://www.gscloud.cn/),兩縣2005年的土地利用圖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huán)境科學數據中心(http://www.resdc.cn/)的中國土地利用現狀遙感監(jiān)測數據庫。

    土地利用分類以中國土地利用現狀遙感監(jiān)測數據庫中的土地利用分類系統(tǒng)為基礎,并參照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準(GB/T 21010-2007),通過歸并最終將土地利用類型劃分為耕地、園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建設用地和水域 8類。本文后續(xù)分析中的林地為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的統(tǒng)稱。

    2.2 遙感數據處理

    應用 ERDAS9.2對遙感影像進行波段合成、圖像融合、圖像增強、研究區(qū)截取及統(tǒng)一坐標系等預處理,根據2005年土地利用圖建立各土地利用類型的解譯特征標志,采用最大似然法進行監(jiān)督分類,得到 4期原始土地利用空間分布圖。為減少影像混合光譜信息對分類的影響,提高解譯精度,利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對監(jiān)督分類結果進行修正。以2014年影像為例,具體過程如下:應用ArcGIS9.3將經過聚類統(tǒng)計、去除分析等分類后處理的土地利用空間分布圖轉為Shape格式,并將斑塊按照面積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使用Select工具提取斑塊并轉為KML格式;在Google Earth中,將導入斑塊的顯示樣式設置為輪廓,點擊“顯示歷史圖像”按鈕,選擇 2014 年5月影像,結合前期野外實地GPS采點數據對斑塊的土地利用進行目視判讀;在ArcGIS9.3中,以圖像增強后的影像為底圖,使用Cut polygon features工具對該斑塊進行修正并賦予正確的地類編號。修正完成后,利用野外實地采點數據、地塊利用歷史實地訪問調查結果以及2005年土地利用圖,對4期分類結果進行精度檢驗,各期影像的總體解譯精度均達到90%以上。最后對4期土地利用矢量圖進行拓撲檢查,確保各地類斑塊之間不會出現重疊或缺失。

    2.3 土地利用動態(tài)變化分析

    土地利用動態(tài)變化包括土地資源數量、質量隨時間的變化,也包括土地利用的空間變化及土地利用類型組合方式的變化[15]。本文通過土地利用結構和土地利用轉移2個途徑,分析了土地利用變化的基本特征。

    2.3.1 土地利用結構

    土地利用結構是指在一定區(qū)域內各種土地利用類型的空間分布格局及數量的比例關系[16]。在ArcGIS9.3中以4期土地利用空間分布圖為輸入圖層,使用 Summary Statistics工具,對4期土地利用類型面積進行加和統(tǒng)計。

    2.3.2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

    土地利用轉移矩陣不僅可以反映研究時段初期與末期的土地利用結構特征,還可以反映研究時段內各土地利用類型的轉移變化情況,以便分析研究時段初期各類型土地的流向以及末期各土地利用類型的來源與構成[17],其表達式為

    式中sij為研究時段初期第i類土地利用類型轉變?yōu)檠芯繒r段末期第j類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n為土地利用類型的數量。

    利用ArcGIS9.3對4期土地利用空間分布圖進行空間疊加分析,生成了2000-2005、2005-2011、2011-2014年 3個時段的土地利用轉移圖層,并通過對屬性表數據進行處理,得到3個時段的土地利用轉移矩陣。

    2.4 土地利用變化合理性評價

    2.4.1 合理性判別準則及依據

    本文以土壤侵蝕、植被演替研究結果以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為依據,構建了土地利用變化合理性判別準則體系。各地類變化的合理性判別準則詳見表1。

    表1 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合理性判別準則Table1 Discriminant criterion for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changes in Qingshuihe watershed

    1)耕地。研究表明,黃土高原坡度是影響土壤侵蝕的最主要地形因子[18],土壤侵蝕量與坡度呈正相關關系,坡度大于15°后侵蝕強度明顯增大[19-20],臨界坡度一般介于 24°~29°之間[21]。由于耕地是退耕還林主要針對的地類,而糧食生產又與退耕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故在判別其變化的合理性時,總體上應突出生態(tài)效益優(yōu)先,但在坡度較小地塊應兼顧經濟效益,以確保工程的穩(wěn)定運行。根據上述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的研究結果以及《退耕還林條例》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水土保持法》第二十條的規(guī)定,將25°作為退耕的下限強制坡度和合理墾殖的上限強制坡度,將 15°作為退耕的下限適宜坡度,15°以下則不應退耕,而應實施水土保持梯改、農業(yè)耕作等措施,以穩(wěn)定糧食生產。流域內包括基本農田在內的川地、梯田不屬于退耕范圍,且基本農田受法律保護,故不進行評價。

    2)林地與草地。生態(tài)林草建設是退耕還林(草)工程的主要任務,林地和草地變化合理性的判別主要突出生態(tài)效益,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與草地的生態(tài)效益存在一定差異。由于流域所處地區(qū)屬于造林適宜區(qū),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更新樹種往往是頂級群落的建群種[22],根據黃土高原地區(qū)有關研究結果,植被演替的規(guī)律為草地→灌叢→森林[23-24],土壤侵蝕的嚴重程度一般為林地<草地[25-27],故將林草地的優(yōu)次順序確定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

    3)園地。流域果園發(fā)展較快,且都配套實施了如魚鱗坑、反坡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在林地與園地的優(yōu)次順序方面,根據生態(tài)優(yōu)先方針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在保證整體生態(tài)效益的前提下適當發(fā)展經濟林”的退耕還林政策 ,將園地的重要性置于有林地與疏林地之間,以兼顧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

    4)建設用地。建設用地的變化與流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在判別農用地轉建設用地的合理性時,主要依據《環(huán)境保護法》第十九條和《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至六十二條,以通過環(huán)評、政府審批與否為主要標準,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判別建設用地轉農用地的合理性時,主要參考《土地復墾條例》第四條和國土資源部部令《節(jié)約集約利用土地規(guī)定》第二條,以低效廢棄地的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標準,兼顧生態(tài)效益與經濟效益。

    5)水域。流域水域面積較小,且受氣候年際變化的影響較大,故不對水域變化進行合理性評價。

    2.4.2 合理度計算方法

    為了分析退耕還林不同階段各土地利用類型及總體變化的合理性,根據合理性判別準則,以土地利用轉移數據為基礎,將各地類變化的總面積分為變化合理和變化不合理2類,采用公式(2)計算各地類變化的合理度,并加和統(tǒng)計出 3個時段的變化總面積和變化合理面積,進而計算各時段的土地利用變化合理度。利用ArcGIS9.3對基于DEM影像得到的流域坡度分級矢量圖與前述3個時段的土地利用轉移圖層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并進行數據統(tǒng)計。

    2.4.3 合理度分級標準

    采用楊子生等提出的分級標準[14],將土地利用變化合理性劃分為6個等級(表2)。

    表2 土地利用變化合理度分級標準Table2 Standard for gradation of rational degree of land use changes

    3 結果與分析

    3.1 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特征

    在歷時15 a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過程中,除沒有納入退耕還林工程實施范圍的東部和西北部山區(qū)一直以林地為主外,流域土地利用空間分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其中隨著 3個工程階段的推進,土地利用調整的空間范圍不斷發(fā)生變化(圖2)。

    圖2 2000-2014年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間分布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 in Qingshuihe watershed from 2000 to 2014

    在工程實施前,草地分布范圍廣,園地分布零星;通過第1階段工程的實施,耕地明顯縮小,而流域上游地區(qū)林地明顯擴大;第2階段上游地區(qū)林地分布范圍向中下游延伸,園地開始擴展,草地明顯縮??;第3階段林地與園地范圍擴幅較大,而草地分布則繼續(xù)減小。具體而言(表3),2000年草地面積最大,占總土地面積的55.75%,林地次之,占28.98%,耕地則占14.11%,而園地面積較小僅占 0.79%,主要土地利用類型耕地、園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為 1∶0.06∶2.05∶3.95。2005年耕地和草地比例分別降至9.19%和52.76%,林地則升至35.64%,園地和建設用地面積有一定增加,但增加規(guī)??傮w不大,水域面積總體較小,所占比例變化不大。第 1階段主要土地利用類型耕地、園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調整為 1∶0.20∶3.88∶5.74,重點突出了工程的生態(tài)效益。2011年耕地比例繼續(xù)降至7.62%,但因新建梯田的加入其降幅小于第1階段,而林地和園地則分別升至41.69%和6.29%,草地面積雖仍最大,但其比例降至43.19%。吉縣縣城主要位于流域內,隨著城鎮(zhèn)建設不斷加快特別是 G22青蘭高速公路山西段的臨吉高速公路于2009年8月開工建設,建設用地明顯增加,所占比例為1.21%。第2階段耕地、園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進一步調整為 1∶0.82∶5.47∶5.67,總體特征是在鞏固第1階段成果的基礎上,注重梯田、果園等民生項目建設,兼顧了生態(tài)、經濟與社會效益。2014年林地比例超過草地大幅上升至54.30%,躍居首位,草地降至24.89%,園地比例超過耕地升至14.52%,耕地則降至4.51%,僅高于建設用地和水域。第3階段耕地、園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最終調整為1∶3.22∶12.03∶5.51,總體特征是隨著前期退耕還林工程及植被演替效益的累積,林地面積增幅明顯,生態(tài)環(huán)境繼續(xù)改善,同時通過進一步加大蘋果產業(yè)發(fā)展力度,園地面積迅速增加,重點突出了經濟效益。

    表3 清水河流域2000-2014年土地利用結構Table3 Land use structure in Qingshuihe watershed from 2000 to 2014

    3.2 土地利用轉移特征

    從表4可以看出,第1階段轉移有2個明顯特征:耕地主要轉向草地和園地,面積分別為 1 667.16和391.66 hm2;植被恢復效果明顯,尤其以草地轉灌木林地面積較大,達1 831.92 hm2。期間建設用地的增加主要源自草地,水域面積的變化主要受氣候年際變化的影響,但轉變規(guī)??傮w較小。第2階段轉移在保持了第1階段總體態(tài)勢的同時,出現了 2個新的特征:耕地雖仍主要轉向草地和園地,但轉園面積(1 463.83 hm2)開始大于轉草面積(519.39 hm2),同時草地墾殖面積達1 341.78 hm2,致使耕地面積降幅趨緩;草地轉園面積明顯增大,由第1階段的51.78增加至473.02 hm2。第3階段轉移的特征主要表現在 2個方面:在耕地繼續(xù)轉向園地的同時,草地也大量轉向園地,面積分別達 1 846.62 和1 636.55 hm2;經過長達15 a的嚴格封禁,植被演替效果顯現,林地面積繼續(xù)增加,如草地轉灌木林地和疏林地面積分別為4 509.19和1 189.66 hm2,灌木林地轉有林地為1 538.25 hm2。

    表4 清水河流域2000-2014年土地利用轉移矩陣Table4 Transition matrix of land use in Qingshuihe watershed from 2000 to 2014 hm2

    3.3 土地利用變化的合理性及主要影響因素

    第 1階段各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的總面積為5 697.33 hm2(表 5),其中耕地和草地變化面積較大,分別占37.78%和52.46%。耕地變化的合理性等級為中度不合理,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15°以下坡耕地轉草面積在耕地變化中的比例較大,占53.77%,致使耕地變化的合理度只有44.53%。草地在林草優(yōu)次順序中位置最低,由于除25°以上墾殖(僅占變化總面積的0.01%)和未通過環(huán)評、審批的建設用地占用(流域實際沒有)為不合理外,其余變化全部合理,故其合理性等級為高度合理。林地和園地變化面積總共只有549.03 hm2,有林地、園地變化的合理性等級均為高度不合理,疏林地、灌木林地分別為中度合理和高度合理,造成有林地、園地與灌木林地變化合理性水平出現明顯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在優(yōu)次順序中的位置,有林地、園地位置偏高,變化過程中不合理面積的比例較大,而灌木林地則正好相反。建設用地變化面積僅為6.79 hm2,只涉及轉草,因屬于廢棄地的整理與開發(fā)再利用,故其變化的合理性等級為高度合理。整個階段的合理度為78.60%,評價結果為低度合理,主要原因仍是15°以下坡耕地的不合理轉草,其面積占流域階段變化總面積的20.31%,拉低了階段土地利用變化合理性的總體水平。

    表5 清水河流域2000-2014年土地利用變化合理性評價Table5 Evaluation of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changes in Qingshuihe watershed from 2000 to 2014

    第 2階段各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的總面積升至8 617.34 hm2,雖仍以耕地和草地為主,但前者比例降至24.33%,后者比例則升至57.38%,同時林地變化面積已占17.87%。耕地變化由第1階段的中度不合理大幅度升至中度合理,主要原因是轉園面積較大,其合理面積占其階段變化總面積的69.82%,明顯提升了合理性水平。草地繼續(xù)保持高度合理,其中轉園合理面積明顯增大。林地和園地中有林地和灌木林地變化仍分別為高度不合理和高度合理,但疏林地由中度合理降至低度合理,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轉灌轉草面積占其階段變化總面積的29.51%,拉低了其合理性水平,而園地則由高度不合理升至低度不合理,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墾殖合理和改有林地面積占其階段變化面積的50.15%,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合理性狀態(tài)。建設用地變化面積增至15.50 hm2,仍為高度合理。整個階段的合理度大幅度升至91.71%,進入高度合理狀態(tài),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蘋果產業(yè)發(fā)展、梯田新建和植被的恢復與演替,如耕地轉園合理面積占流域變化總面積的比例由第1階段的6.87%升至16.99%,草地轉耕合理面積由0.04%大幅度提升至15.12%,疏林地、灌木林地轉有林地合理面積由7.92%升至12.59%。

    第 3階段各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的總面積大幅度升至13 702.89 hm2,耕地變化面積比例繼續(xù)降至14.95%,而草地和林地比例分別繼續(xù)升至62.26%和21.27%。耕地變化的合理性從第 2階段的中度合理升至高度合理,主要原因是轉園合理面積占其階段變化總面積的90.11%,繼續(xù)提升了合理性水平。草地繼續(xù)保持高度合理,其中除轉園合理面積繼續(xù)增大外,轉林合理面積也大幅度增加。林地和園地內部出現了分化,有林地仍為高度不合理,園地由第 2階段的低度不合理降至高度不合理,灌木林地由高度合理降至中度合理,而疏林地由低度合理升至中度合理,其中不合理的園地轉灌轉草面積占其階段變化總面積的79.01%,灌木林地轉草面積占15.61%,相應拉低了兩地類的合理性水平,疏林地則因轉有林地和園地合理面積占其階段變化總面積的80.27%,回升了合理性水平。建設用地變化面積增至90.14 hm2,繼續(xù)保持高度合理。整個階段的合理度繼續(xù)升至95.20%,保持了高度合理態(tài)勢,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蘋果種植規(guī)模的進一步擴大,耕地和草地持續(xù)轉向園地,二者轉園合理面積在流域變化總面積中的比例由第2階段的22.48%上升至25.42%;植被恢復演替累積效益的顯現,疏林地轉有林地、灌木林地轉有林地和疏林地、草地轉林地合理面積占流域變化總面積的比例由第2階段的47.44%大幅度升至60.25%。

    從退耕還林 3個階段土地利用變化合理性的空間分布來看(圖3),除了東部和西北部山區(qū)外,第1階段高度和中度合理集中分布于流域上游,中下游地區(qū)主要屬于土地利用未發(fā)生變化或變化不合理的區(qū)域;第 2階段高度和中度合理擴展至中下游地區(qū),土地利用未發(fā)生變化以及變化不合理的分布范圍相應縮小;第 3階段合理尤其是高度合理基本遍布流域全境,土地利用未發(fā)生變化的范圍則明顯減小。土地利用合理性空間格局的這一變化特征,既反映了流域退耕還林工程從生態(tài)效益優(yōu)先向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兼顧的轉變,也反映了流域內農業(yè)生產、農村經濟發(fā)展15 a來的演變過程。

    圖3 2000-2014年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合理性空間分布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changes in Qingshuihe watershed from 2000 to 2014

    4 討 論

    4.1 土地利用變化數據源及合理性評價方法的擴展

    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直接改變了土地利用結構,RS、GIS技術和合理度概念的應用為土地利用變化動態(tài)監(jiān)測及合理性評價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但從監(jiān)測和評價過程來看,僅依據現有遙感和DEM數據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判別準則也不適合進行退耕還林工程的優(yōu)化評價,需要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深入探討。

    1)提高遙感影像的解譯精度。本文在利用 4期Landsat影像進行土地利用解譯時發(fā)現,單純對影像進行監(jiān)督分類可以通過地物光譜特征間的差異有效判讀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建設用地和水域,但耕地與園地因裸地面積所占比重均較大,二者在遙感影像中顯示的光譜特征非常相似,加之 4期影像的空間分辨率只有30或15 m,對二者進行有效區(qū)分比較困難。Google Earth中影像空間分辨率最高可達0.6 m,雖然對于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相互之間的區(qū)分不明顯,但對于耕地與園地二者之間、二者與其它地類之間可以進行有效識別。實踐證明,借助Google Earth高空間分辨率影像對 TM/ETM+影像的監(jiān)督分類結果進行人工目視判讀與修正,可有效減少耕地與園地混合像元的影響,各期影像的解譯精度均達到了要求。隨著國產高分系列衛(wèi)星的投入使用,高分辨率影像的獲取與直接應用將更加便利。

    2)應用主管部門坡耕地梯改的工程設計數據。在計算土地利用變化合理度時,需要將基于DEM影像得到的流域坡度分級矢量圖與各個時段的土地利用轉移圖層進行空間疊加,按照合理性判別準則,統(tǒng)計出各地類變化合理的面積。由于數據的可獲取性,本研究以2011年公布的第 2版 ASTER GDEM數據作為整個研究時段的DEM數據,由于無法監(jiān)測到研究時段內地形特別是耕地坡度的動態(tài)變化,不能對梯田與坡耕地進行有效區(qū)分,故在計算土地利用變化合理度時,除有林地在任何坡度下轉變?yōu)楦乇灰暈闅Я滞?,在流域大力開展梯改工程與基本農田建設的背景下,將其它地類轉變?yōu)?5°以下耕地均視作建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水平梯田,并統(tǒng)計在變化合理的面積之內。為了進一步探討耕地坡度分異的動態(tài)特征,應結合林業(yè)部門退耕還林工程作業(yè)設計和水保部門坡改梯工程施工設計等的圖表信息,對耕地地塊坡度的歷史變化狀況進行綜合判別。

    3)進行土地利用變化的優(yōu)化評價。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退耕還林工程的最大成效與最終效益,本文運用轉移矩陣揭示了各土地利用類型的轉移流向,進而通過構建合理性判別準則體系,對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變化進行了合理性評價。從評價過程來看,該方法能夠滿足退耕還林總體評價的基本要求。但退耕還林是一項歷時較長、各方面投入都較大的系統(tǒng)工程,在重點評價所取得的生態(tài)效益的同時,還應定量評價其經濟與社會效益,因而在評價土地利用變化時,應與區(qū)域近期、中期、遠景生態(tài)保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對土地利用的需求結合起來。進一步的研究可以通過將合理性評價方法與多目標規(guī)劃方法[28-29]等有機結合起來,以使對土地利用變化的合理性評價延伸至優(yōu)化評價領域。

    4.2 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中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調控

    在流域退耕還林工程實施過程中,耕地、林地和園地的轉移及面積變化在土地利用結構調整過程中起了主導作用。但從監(jiān)測與合理性評價過程以及已有研究結果來看,這 3大土地利用類型面積或增或減幅度過大,對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建議在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中引起足夠關注。

    1)嚴格控制新的退耕,高度重視糧食自給能力。流域耕地面積從2000年的6 152.08 hm2大幅度減少至2014年的1 967.87 hm2,降幅達68.01%,潛在著糧食自給不足的風險。糧食安全問題將直接影響黃土高原退耕還林工程成果的鞏固和生態(tài)恢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目前黃土高原不少地方開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復墾現象[30-31],實地調查也發(fā)現流域內一些退耕農戶有復墾意愿。為了確保糧食安全并減輕對國家糧食補貼政策的長期依賴,首先應穩(wěn)定現有耕地面積,15°以下不再退耕,15°~25°嚴格控制退耕;其次,采取優(yōu)良品種選育推廣、間作套種、節(jié)水灌溉、精準施肥等多種措施,提高現有耕地的生產潛力;第三,對于25°尤其是15°以下宜農的棄園、棄林地以及荒地,可以通過梯改復墾,適當增加耕地存量。

    2)保護好現有林地,重點加強林木的撫育。流域林地面積從2000年的12 632.72 hm2大幅度增加至2014年的23 669.73 hm2,增幅達87.37%,目前已占總土地面積的54.29%。黃土高原退耕還林對恢復植被、減輕土壤侵蝕、減少入黃泥沙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黃土高原植被覆蓋率已從1999年的31.6%提高至2013年的59.6%[32],黃河中游年均輸沙量(潼關站)從1990-1999年的 7.9億 t 降至 2000-2014年的 2.7億 t,降幅達65.82%[33],干流輸沙量已恢復至唐朝農耕時期的水平[32]。但森林植被的增加一方面減少地表徑流,對下游地區(qū)生態(tài)與生產生活用水產生影響,研究表明,黃河中游年均徑流量(潼關站)由1990-1999年的249億m3降至2000-2014年的234億m3,減少了6.02%[33],另一方面過度消耗深層土壤水分,形成土壤干層,反而制約了植被的可持續(xù)性恢復[34]。因此,除了河流源頭與沿岸、林場、村鎮(zhèn)與古跡附近、交通沿線外,其它地區(qū)應控制新增林地,嚴格保護好現有林地,嚴禁發(fā)生新的亂砍濫伐,同時適當保留一定比例的草地,將林業(yè)建設的重點轉向現有林木的撫育上,提高森林質量。

    3)適當控制園地規(guī)模,盡快提升蘋果產業(yè)化經營水平。流域內園地規(guī)模擴展較快,面積從 2000年的346.40 hm2大幅度增加至2014年的6 331.28 hm2,增加了17.28倍,現已占總土地面積的 14.52%,是耕地面積的3.22倍,吉縣2014年農業(yè)總收入的80%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均來自于果業(yè)[35]。黃土高原是中國近10余年來蘋果種植發(fā)展較快的區(qū)域,但也存在經營粗放、品種單一、產后商品化處理落后、缺乏統(tǒng)一標準和質量安全,國內外市場與中國華北平原、環(huán)渤海灣地區(qū)兩大傳統(tǒng)產區(qū)以及美、日、韓等國家競爭激烈等一系列問題[36-37],這些問題勢必將對流域蘋果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流域蘋果產業(yè)發(fā)展不能再走面積擴張之路,既要注重水土保持效益,又要以產業(yè)化經營為核心,重點發(fā)展優(yōu)質品種,大幅度提升果品質量,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同時將一些立地條件較差的低產果園改種干果。

    5 結 論

    本文利用2000、2005、2011和2014年4期遙感影像對黃土高原清水河流域2000-2014年退耕還林土地利用變化進行了監(jiān)測分析,并通過構建判別準則體系對其進行了合理性評價,主要得到了以下結論。

    1)土地利用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經過大規(guī)模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果園建設和城鎮(zhèn)發(fā)展,流域土地利用結構發(fā)生了深刻變化,耕地、草地面積大幅度減少,林地、園地面積大幅度增加,建設用地穩(wěn)定增長,主要土地利用類型耕地、園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由 2000年的1∶0.06∶2.05∶3.95大幅度調整至 2014年的1∶3.22∶12.03∶5.51,植被恢復與重建成效明顯,土地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土地利用結構趨于合理,有利于根治水土流失和減少入黃泥沙。

    2)土地利用變化合理性大幅度提升。流域第1輪退耕還林工程的 3個階段以生態(tài)整治為起始點并貫穿全過程,不斷加大退耕農戶致富能力的培育力度,土地利用變化合理度由78.60%大幅度升至95.20%,實現了從低度合理到高度合理的轉變,有利于流域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的提升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的優(yōu)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1] Fu B J, Liu Y, Lü Y H, et al. Assessing the soil erosion control service of ecosystems change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Ecological Complexity, 2011, 8(4): 284-293.

    [2] Gao G Y, Fu B J, Wang S, et al. Determining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s to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the Loess Plateau with the Budyko framework[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557/558): 331-342.

    [3] Gao P, Mu X M, Wang F, et al. Changes in streamflow and sediment discharge and the response to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J].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11, 15(1): 1-10.

    [4] Zhao G J, Mu X M, Wen Z M, et al. Soil erosion, conserv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chang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13, 24: 499-510.

    [5] 徐學選,劉普靈,琚彤軍,等. 黃土丘陵區(qū)燕溝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水沙效應[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28(3):113-117.Xu Xuexuan, Liu Puling, Ju Tongjun, et al. Effect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on reducing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Yan’gou watershed of loess hilly reg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2, 28(3): 113-11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6] 郝明德. 黃土高原溝壑區(qū)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以長武王東溝小流域為例[J]. 水土保持通報,1996,16(1):68-72. Hao Mingde. Model of comprehensive harnessing at small watershed in gullied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A case study at Wangdong gully small watershed in Changwu County[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96, 16(1): 68-7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7] Jiang C, Wang F, Zhang H Y, et al. Quantifying changes in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during 2000-2012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as a result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6, 97: 258-271.

    [8] Lü Y H, Fu B J, Feng X M, et al. A policy-driven large sca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Quantifying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Plos One, 2012, 7(2): 1-10.

    [9] Yin R S, Liu C, Zhao M J, et al.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mpacts of China’s largest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rogram as revealed by longitudinal household data[J]. Land Use Policy, 2014, 40: 45-55.

    [10] Wang S, Fu B J, Piao S L, et al. Reduced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Yellow River due to anthropogenic changes[J]. Nature Geoscience, 2016, 9: 38-41.

    [11] 劉紀遠,匡文慧,張增祥,等.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土地利用變化的基本特征與空間格局[J]. 地理學報,2014,69(1):3-14. Liu Jiyuan, Kuang Wenhui, Zhang Zengxiang, et al.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patterns and causes of land use changes in China since the late 1980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69(1): 3-1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2] 羅婭,楊勝天,劉曉燕,等. 黃河河口鎮(zhèn)—潼關區(qū)間1998-2010年土地利用變化特征[J]. 地理學報,2014,69(1):42-53. Luo Ya, Yang Shengtian, Liu Xiaoyan, et al. Land use change in the reach from Hekouzhen to Tongguan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1998-2010[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69(1): 42-5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3] 文潔,劉學錄. 基于改進TOPSIS方法的甘肅省土地利用結構合理性評價[J]. 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9,27(4):234-239. Wen Jie, Liu Xuelu. Assessment of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Gansu Province based on improved TOPSIS method[J].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2009, 27(4): 234-23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4] 楊子生,韓華麗,朱玉碧,等. 退耕還林工程驅動下的土地利用變化合理性研究:以云南芒市為例[J]. 自然資源學報,2011,26(5):733-745. Yang Zisheng, Han Huali, Zhu Yubi, et al. The rationality evaluation of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middle and low mountain basin and valley area of southwest Yunnan Province driven by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converting farmland to forest: A case study in Luxi City[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1, 26(5): 733-74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5] 王秀蘭,包玉海. 土地利用動態(tài)變化研究方法探討[J]. 地理科學進展,1999,18(1):81-87. Wang Xiulan, Bao Yuhai.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land use dynamic change research[J]. Progress in Geography, 1999, 18(1): 81-8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6] 李團勝,馬超群. 從土地利用變化看陜西省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轉變[J]. 干旱區(qū)地理,2005,28(5):647-653. Li Tuansheng, Ma Chaoqun. Evolu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land use change in Shaanxi Province[J]. Arid Land Geography, 2005, 28(5): 647-65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7] 朱會義,李秀彬. 關于區(qū)域土地利用變化指數模型方法的討論[J]. 地理學報,2003,58(5):643-650. Zhu Huiyi, Li Xiubin. Discussion on the index method of regional land use chang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58(5): 643-65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8] Chen N, Ma T Y, Zhang X P. Responses of soil erosion processes to land cover chang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 case study on the Beiluo River basin[J]. Catena, 2016, 136: 118-127.

    [19] 和繼軍,蔡強國,劉松波. 次降雨條件下坡度對坡面產流產沙的影響[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2,23(5):1263-1268. He Jijun, Cai Qiangguo, Liu Songbo. Effects of slope gradient on slop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under different single rainfall condition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2, 23(5): 1263-126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0] 劉淑燕,秦富倉,項元和,等. 基于WEPP模型進行坡度因子與侵蝕量關系研究[J].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6,20(4):97-101. Liu Shuyan, Qin Fucang, Xiang Yuanhe, et 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ope and the amount of soil loss based on WEPP[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6, 20(4): 97-10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1] 靳長興. 論坡面侵蝕的臨界坡度[J]. 地理學報,1995,50(3):234-239. Jin Changxing. A theoretical study on critical erosion slope gradient[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95, 50(3): 234-23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2] 蔣定生.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與治理模式[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7.

    [23] 程積民. 黃土區(qū)植被的演替[J].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1999,5(5):58-61. Cheng Jimin. Vegetation succession in loess area[J]. Journal of Soil Eros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99, 5(5): 58-6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4] 王曉寧,向家平,趙廷寧,等. 晉西黃土丘陵溝壑區(qū)植被演替規(guī)律研究[J]. 水土保持通報,2009,29(3):103-107. Wang Xiaoning, Xiang Jiaping, Zhao Tingning, et al. A study of vegetation succession in the loess hill and gully area of western Shanxi Province[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9, 29(3): 103-10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5] Guo Q K, Hao Y F, Liu B Y. Rates of soil erosion in China: A study based on runoff plot data[J]. Catena, 2015, 124: 68-76.

    [26] Sun W Y, Shao Q Q, Liu J Y, et al.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topography on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J]. Catena, 2014, 121: 151-163.

    [27] Zhou J, Fu B J, Gao G Y, et al.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 and restoration vegetation on soil erosion in a semi-arid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 Catena, 2016, 137: 1-11.

    [28] 王紅瑞,張文新,胡秀麗,等. 土地利用區(qū)間數多目標規(guī)劃模型及其應用[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08,24(8):68-73. Wang Hongrui, Zhang Wenxin, Hu Xiuli, et al. Model of interval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of land-use and its applic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 24(8): 68-7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9] 曾吉彬,邵景安,魏朝富,等. 西南山地丘陵區(qū)永久性基本農田的多目標決策劃定方法[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14,30(16):263-274. Zeng Jibin, Shao Jing’an, Wei Chaofu, et al. Delimitation of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based on multiple-objective decision model[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4, 30(16): 263-27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0] 王兵,劉國彬,張光輝,等. 黃土高原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對糧食安全的影響[J]. 水土保持通報,2013,33(3):241-245. Wang Bing, Liu Guobin, Zhang Guanghui, et al. Effects of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on food security on Loess Plateau[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3, 33(3): 241-24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1] 劉忠,李保國.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前后黃土高原地區(qū)糧食生產時空變化[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28(11):1-8. Liu Zhong, Li Baoguo.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grain production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in Loess Plateau reg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2, 28(11): 1-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2] Chen Y P, Wang K B, Lin Y S, et al. Balancing green and grain trade[J]. Nature Geoscience, 2015, 8: 739-741.

    [33] Shi H L, Hu C H, Wang Y G, et al. Analyses of trends and causes for variation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of the Yellow River[J/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6, DOI: 10.1016/j.ijsrc.2016.09.002.

    [34] Wang Y Q, Shao M A, Zhu Y J, et al. Impacts of land use and plant characteristics on dried soil layers in different climatic region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1, 151(4): 437-448.

    [35] 賀雋,賀曉璐. “金蘋果”鋪出富民大道:吉縣扶貧攻堅發(fā)展蘋果產業(yè)紀實[N]. 山西日報,2014-10-15(C9).

    [36] 趙玉山. 我國蘋果產業(yè)發(fā)展趨勢、存在問題及對策[J]. 河北果樹,2014(4):1-2.

    [37] 馬鋒旺. 加快西北黃土高原蘋果產業(yè)發(fā)展的思考[J]. 科學種養(yǎng),2006(4):4-6.

    Land use change driven by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in typical watershed on Loess Plateau and its rationality evaluation

    Wang Bin, Zhang Zhiqiang※
    (1.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2.Jixian National Forest Ecosystem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Linfen042200,China)

    To combat the severe soil erosion and improve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initiated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SLCP) in 1999. This program implemented on the Loess Plateau has resulted in dramatic land use change in the region.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rationality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in the next period of the program in the region.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over 2000-2014 in Qingshuihe Watershed(436 km2) located in the west Shanxi Province, a typical watershed on the Loess Plateau. Land use data for 2000, 2005, 2011 and 2014 were interpreted from TM/ETM+ images by using the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ethod. To improve the interpretation accuracy, the high-resolution images of Google Earth were used to revise the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results. The concept of rational degree was introduced for evaluating the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change. The discriminant criterion for rationality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ordinances, regulations, and policy of SLCP as well as the studies about soil erosion and 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 use structure of the watershed had changed significantly. Land use ratio of farmland: orchard: forestland: grassland was evolved from 1:0.06:2.05:3.95 in 2000 to 1:3.22:12.03:5.51 in 2014. From 2000 to 2005, the percentage of farmland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to 9.19% and 52.76%,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orchard and forestland increased to 1.82% and 35.64% respectively. Incented by the favorable subsidy of SLCP, farmland on gentle slope(<15°) was even converted to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leading to the low rational level of land use change with the rational degree of only 78.60%.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rogram participating farmers, the local government carried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farmland and orchard actively in 2005-2011. Some grassland was converted to high-quality basic farmland, but at the same time large amounts of sloping farmland and grassland were converted to orchard, leading to the decrease of farmland and grassland and increase of orchard. The percentage of farmland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to 7.62% and 43.19% respectively,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orchard increased to 6.29% during this period. Moreover, forestland coverage increased from 35.64% to 41.69%. The overall rational degree of land use change increased to 91.71% that was a high rational level. With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apple tree planting from 2011 to 2014, farmland and grassland were continuously converted to orchard. The percentage of orchard increased to 14.52%,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farmland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to 4.51% and 24.89%, respectively. Forestland had been increasing constantly up to 54.30% of the total watershed. The overall rational degree of land use change was up to 95.20%.We suggest that the ultimate objectives of SLCP should be focused on achieving the balanced tradeoffs between grain production, economic trees and ecological forests and the integration in the policy instrument for implementing more effectively the program. More specifically, major efforts for next period of SLCP for this watershed should be implemented b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urrent ecological plantation forests established while maintaining a reasonable farmland scale and controlling the expansion of orchard.

    land use; remote sensing; vegetation;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rational degree; Loess Plateau

    10.11975/j.issn.1002-6819.2017.07.031

    X171.4; F301.24

    A

    1002-6819(2017)-07-0235-11

    2016-10-04

    2017-04-10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5BAD07B030303)

    汪 濱,男,博士生,湖北武漢市新洲區(qū)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與流域生態(tài)水文。北京 北京林業(yè)大學水土保持學院,100083。

    Email:wangb060577@163.com

    ※通信作者:張志強,男,教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森林水文、土壤侵蝕與流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北京 北京林業(yè)大學水土保持學院,100083。

    Email:Zhqzhang@bjfu.edu.cn

    猜你喜歡
    耕地
    自然資源部:加強黑土耕地保護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堅決落實耕地保護“軍令狀” 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 21:37:09
    保護耕地
    北京測繪(2021年12期)2022-01-22 03:33:36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耕地保護需要強化系統(tǒng)觀念
    耕地種田也能成為風景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12
    耕地時節(jié)
    扎緊四個“口袋” 打造耕地保護新常態(tài)
    耕地質量
    中國農資(2014年13期)2014-02-06 16:06:06
    亚洲熟妇熟女久久|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91蜜桃|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我要搜黄色片| 91精品国产九色|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黑人高潮一二区| videossex国产|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不卡一级毛片|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色爽女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东京热| 日本五十路高清|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1024手机看黄色片|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18+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日本视频|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级片在线观看|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中国美女看黄片|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露出奶头的视频|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联通29元200g的流量卡| 男人舔奶头视频|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人妻av系列|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黑人高潮一二区|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级片在线观看| 国产高潮美女av|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色5月婷婷丁香|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av卡一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久久精品影院6|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 av在线|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嫩草影院精品99|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三级经典国产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亚洲国产色片|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videossex国产|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嫩草影院入口|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小说图片视频综合网站| 亚洲内射少妇av|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看黄色毛片网站|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九九热线精品视视频播放|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av黄色大香蕉|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用|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免费av毛片视频| 乱人视频在线观看|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色综合色国产|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一级av片app|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毛片女人毛片|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97在线视频观看|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九九热线精品视视频播放|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国产v大片淫在线免费观看| 十八禁国产超污无遮挡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联通29元200g的流量卡|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九九热线精品视视频播放| 国内精品宾馆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宅男| 丝袜美腿在线中文|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 波多野结衣高清作品|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久久中文看片网|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女生性感内裤真人,穿戴方法视频|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天堂√8在线中文|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色在线成人网| 亚洲av.av天堂|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深爱激情五月婷婷| 能在线免费观看的黄片|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露出奶头的视频|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色5月婷婷丁香| 最好的美女福利视频网|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国产成人福利小说|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嫩草影视91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在线免费十八禁| 婷婷亚洲欧美|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欧美3d第一页| 变态另类成人亚洲欧美熟女|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日韩强制内射视频|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国产精品无大码|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av在线蜜桃|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网站|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av在线蜜桃|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 搞女人的毛片|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国产日本99.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色片|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老司机福利观看|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videossex国产| 亚洲性久久影院| 长腿黑丝高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98|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日本a在线网址| 国产av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 久久草成人影院|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我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二区|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网站|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精品91蜜桃|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www日本黄色视频网|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此物有八面人人有两片|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综合色av麻豆|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国产色婷婷99|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a在线|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 日韩欧美在线乱码|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av成人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干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69人妻影院|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视频|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自拍偷在线|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男女做爰动态图高潮gif福利片|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性插视频无遮挡在线免费观看|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亚洲av五月六月丁香网|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免费无遮挡裸体视频|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又粗又爽又猛毛片免费看|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免费大片18禁|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色综合色国产|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国产色婷婷99| avwww免费|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亚洲四区av|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黄片|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黑人高潮一二区|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潮喷喷水|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视频| 在线播放无遮挡|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 欧美激情在线99|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玫瑰|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嫩草影院精品99| 尤物成人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18+在线观看网站| 天堂√8在线中文|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热99在线观看视频| 色视频www国产|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宅男|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亚洲av第一区精品v没综合|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极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州av有码| 色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大码|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二区|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婷婷亚洲欧美|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av在线亚洲专区|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色综合色国产|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国产 一区精品|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丝袜美腿在线中文| 亚洲色图av天堂|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久久人妻av系列| 成人国产麻豆网|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久久久久国内视频| 日本熟妇午夜|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美女大奶头视频| 美女内射精品一级片tv| 成人欧美大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国产91av在线免费观看| 黄片wwwwww|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最好的美女福利视频网|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97在线视频观看|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成人美女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乱码|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亚洲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1000部很黄的大片| 色播亚洲综合网| av在线亚洲专区|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二区视频| 最好的美女福利视频网|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国产精品久久|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欧美|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亚洲国产精品合色在线| 日本a在线网址| 免费av观看视频|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99久久中文字幕三级久久日本|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三级普通话版|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香蕉av资源在线|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色吧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噜噜|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赤兔流量卡办理| 六月丁香七月| 日产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美女高潮的动态|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深夜精品福利|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深夜a级毛片| 又爽又黄无遮挡网站| 天堂动漫精品|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av毛片|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观看视频|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av|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or卡值多少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91在线观看av|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午夜a级毛片| 在线播放无遮挡|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麻豆网|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干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9| 国产综合懂色|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日本黄大片高清| 直男gayav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