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巖,馮 寧,王洪彪,陳夢飛,路超凡,王麗靜
(1.沈陽體育學院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遼寧沈陽110102;2.沈陽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遼寧沈陽110102;3.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遼寧沈陽110102)
?運動人體科學
中老年人鄰里建成環(huán)境的感知與體力活動的關系
王麗巖1,馮 寧2,王洪彪1,陳夢飛3,路超凡3,王麗靜3
(1.沈陽體育學院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遼寧沈陽110102;2.沈陽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遼寧沈陽110102;3.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遼寧沈陽110102)
目的:鄰里建成環(huán)境與體力活動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受到研究者關注,國內(nèi)針對中老年群體體力活動與建成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研究還比較少,本研究想了解中老年人對鄰里建成環(huán)境的感知特征及鄰里建成環(huán)境對中老年人體力活動的影響。方法:對沈陽市245名中老年人(男性124人),進行人居環(huán)境適宜步行量表的調查和體力活動的情況調查。運用邏輯回歸分析中老年人鄰里建成環(huán)境感知與日??赡艿捏w力活動之間的關系。結果: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沈陽市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環(huán)境美化情況(OR=0.424,95%CIs 0.228-0.790,P<0.01)、交通安全(OR=1.470,95% CIs 0.938-2.304,P<0.05)和治安安全情況(OR=3.498,95%CIs 1.712-7.147,P<0.01)與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存在聯(lián)系。較好的環(huán)境美化情況、交通安全和良好的治安有利于中老年人的出行和體力活動量的增加。結論: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的美化情況、交通安全和治安情況對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有影響,揭示鄰里建成環(huán)境對中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性。
鄰里;建成環(huán)境;體力活動;中老年人
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規(guī)律地從事中等強度體力活動對中老年人的健康來說是有意義的[1]。中老年人規(guī)律地參加體力活動、家庭生活和休閑活動可能會減少或者預防由年老化導致的慢性疾病、抑郁癥和認知障礙等疾病的發(fā)生[2]。健康行為科學領域研究認為,中老年人的日?;顒咏?jīng)常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鄰里建成環(huán)境因素可能是預測中老年人日常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深入理解建成環(huán)境與中老年人日常體力活動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建成環(huán)境(built environment)指人為建設改造的各種建筑物和場所,尤其指那些可以通過政策、人為行為改變的環(huán)境,包括居住、商業(yè)、辦公、學校及其他建筑的選址與設計,以及步行道、自行車道、綠道、道路的選址與設計[3]。一個安全方便的建成環(huán)境可以有助于中老年人通過自助的形式完成日常體力活動,可以在中老年人日常的體力活動和流動性上發(fā)揮重要作用,對于行動不便和功能上受到限制的中老年人更是如此。
健康促進社會生態(tài)模型認為,人們健康的促進、幸福感等與環(huán)境的關系非常密切,強調人與他們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一致性水平是預測他們健康行為的重要因子[4]。社會生態(tài)模型將環(huán)境概括為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包括物理和社會兩個方面。物理環(huán)境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間范圍內(nèi)能夠影響個體體力活動的城市規(guī)劃環(huán)境,包括建筑密度和強度、土地混合利用、街道銜接性、街道密度、景觀審美質量和區(qū)域空間格局等,該領域研究中的物理環(huán)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土地利用類型、交通系統(tǒng)和建成環(huán)境設計等特征[5],即鄰里建成環(huán)境特征。社會生態(tài)模型不僅描述了環(huán)境的多維性,同時也強調了與環(huán)境相關的行為特異性[6],例如較好的生活便利設施的存在可以激發(fā)人們的步行行為。Mahmood等指出物理環(huán)境特征和社會支持信息在培育老年人的體力活動上具有積極的整合效應[7]。
自從2000年以來,體力活動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就受到了研究者的關注[8],主要聚焦于環(huán)境因素中物理環(huán)境與健康相關行為之間的關系。國外對于中老年人健康、體力活動與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如美國、澳大利亞、比利時、新西蘭和日本等國家都進行了探討。我國有關鄰里建成環(huán)境與體力活動關系的研究剛剛起步,研究覆蓋多為青少年人群或全人群,針對中老年人群體的研究則比較少。有目的地針對中老年群體的研究可以真正了解影響中老年人體力活動的建成環(huán)境因素,為中老年人的運動健康促進提供支持。本研究以社會生態(tài)模型為指導,探討中老年人群鄰里建成環(huán)境因素與體力活動之間的關系,以理解中老年人的運動健康促進行為,期待通過建成環(huán)境的規(guī)劃和調控可以促進中老年人的日常體力活動,為更有效地提升中老年健康提供建議。
1.1 研究對象
依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人的年齡界定,本研究調查對象為中老年人群體。應用橫斷面研究,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對沈陽市和平區(qū)、皇姑區(qū)、蘇家屯等3個區(qū)的245名≥50歲居民進行人居環(huán)境適宜步行量表測試,其中男性為124人,女性121人。
1.2 測量方法
1.2.1 鄰里環(huán)境特征感知測量 采用簡約版人居環(huán)境適宜步行量表(Neighborhood EnvironmentWalk ability Scale-Abbreviated,NEWS-A),來評估參加者鄰里建成環(huán)境的感知情況。該量表由大陸學者周熱娜[9]對中國大陸居民和Cerin等[10]對香港居民進行了修訂,量表的各維度信度為0.57~0.99。測試內(nèi)容包括小區(qū)附近的住宅密度、出行方便情況、街道格局、人行道路規(guī)劃情況、環(huán)境美化情況、交通安全、治安情況等7個維度,共44個條目。條目的回答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1~5個等級。同時本研究還調查了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教育程度和健康情況等人口學特征。量表通過自填的方式,由調查者現(xiàn)場指導填寫量表,并當場回收。本次調查發(fā)放量表245份,有效回收220份,回收的有效率為89.79%。
1.2.2 體力活動水平測量 本研究的體力活動是指骨骼肌收縮導致機體能量消耗增加的任何身體活動[4]。依據(jù)國家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指導綱要,指出中老年人每周參加體力活動的時間最少1小時的體育活動推薦量,初步分析了沈陽市中老年人自我報告的體力活動水平。同時參照Habib等[11]的研究對參加者調查了1周的體力活動水平信息,提問的方式為:在典型的1周中,您花費多長時間進行體力活動?回答包括:每周活動少于3小時、每周體力活動在3~5小時、每周的體力活動大于5小時。
1.3 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
使用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SPSS 19.0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分析。應用曼-惠特尼U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邏輯回歸分析等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中老年體力活動與鄰里建成環(huán)境的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顯著性差異水平取P<0.05。
2.1 調查對象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
參加者的人口統(tǒng)計學信息與體力活動情況具體見表1。所有測試人群的年齡在50~79歲之間,男性(49.54%)和女性(50.45%)比例相接近,女性略高于男性。在受教育水平上,獲得大學學位的人比較少,僅占總人群的15.90%。人群普遍的受教育水平為初中(35.45%)和高中(29.54%)水平。在體力活動水平上,每周參加體力活動大于5小時以上的男性(56.49%)大于女性(43.51%)的比例。在體力活動水平少于每周5小時以下的女性更多,達到64%。具有初中(32.47%)和高中文化程度(29.87%)的中老年人每周參加5小時以上體力活動的比例高于具有大學(14.94%)和小學文化程度(18.18%)的中老年人。
表1 調查樣本的一般特征
2.2 中老年人鄰里建成環(huán)境因素感知特征
采用曼-惠特尼U檢驗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對鄰里建成環(huán)境的出行方便程度(Z=-2.065,P=0.042)感知上存在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異(P<0.05),而在住宅密度、街道格局、人行道路規(guī)劃、美化情況、交通安全和治安情況感知上,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的差異(P>0.05)。女性對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出行方便的感知好于男性。
以年齡因素為自變量,鄰里建成環(huán)境因素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的中老年人對鄰里建成環(huán)境感知維度上均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異。
以受教育程度因素為自變量,鄰里建成環(huán)境因素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教育程度的中老年人對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人行道規(guī)劃(F(3,219)=2.825,P=0.039)和環(huán)境美化情況(F(3,219)=4.475,P=0.005)感知存上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異。具有大學教育程度的中老年人對人行道規(guī)劃情況(M=2.80,SD=0.47)和環(huán)境美化情況(M= 2.10,SD=0.90)的感知情況低于擁有其他教育程度的中老年人對人行道規(guī)劃和環(huán)境美化情況的感知(圖1、圖2)。教育程度越高的中老年人對人行道規(guī)劃和環(huán)境美化情況的感知越不滿意。而中老年人對其他的建成環(huán)境因素的感知上不存在差異。
圖1 不同教育程度的人行道規(guī)劃感知
圖2 不同教育程度的環(huán)境美化情況感知
2.3 中老年人體力活動與鄰里建成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關系
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體力活動情況為因變量,以鄰里建成環(huán)境各項指標為自變量構建模型I(表2)。結果顯示中老年人體力活動與鄰里建成環(huán)境因素中美化情況(OR=0.539,95%CIs 0.332~0.874,P<0.05)、交通安全(OR=1.470,95%CIs 0.9382.304,P=0.043)和治安情況(OR=2.608,95%CIs 1.490~4.567,P<0.01)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的關聯(lián)度,說明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的美化情況、交通安全和治安情況對中老年人體力活動有影響。而建成環(huán)境中出行方便程度(OR=0.610,95%CIs 0.354~1.048,P=0.074)與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存在弱顯著意義上的關聯(lián)度。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的住宅密度、街道格局、人行道路規(guī)劃情況與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沒有相關性。
依據(jù)社會生態(tài)模型理論,引入性別、年齡和教育程度人口學變量到模型I中構建模型II(表2)。結果發(fā)現(xiàn)年齡(OR=0.265,95%CIs 0.144~0.485,P<0.01)和教育程度(OR=1.703,95%CIs 1.091~2.660,P<0.05)與體力活動水平的關聯(lián)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水平存在下降的趨勢。具有大學教育程度(14.94%)的中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明顯低于具有初中(32.47%)和高中(29.87%)教育程度的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水平。而中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與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環(huán)境美化情況(OR=0.424,95%CIs 0.228~0.790,P<0.01)和治安情況(OR=3.498,95%CIs 1.712~7.147,P<0.01)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的相關,中老年人對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美化情況和治安情況感知越滿意,體力活動的水平越高。
表2 體力活動與鄰里建成環(huán)境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討論了中老年人鄰里建成環(huán)境感知特征和他們自我報告的體力活動水平之間的關系。健康促進的社會生態(tài)模型理論認為,鄰里建成環(huán)境特征、特性和公共設施,例如安全性和支持性、較低的交通流量、充足的公共交通、優(yōu)美的風景等都可以對中老年居民在他們鄰里社區(qū)中的流動性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12]。因此,一個具有支持性的鄰里建成環(huán)境對于中老年人體力活動和社會參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13]。也有證據(jù)暗示鄰里建成環(huán)境的質量感知和可適用性對于維持良好的體力活動來說是重要的[14]。
在日常生活中影響體力活動的因素是復雜的。最近研究者們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是鄰里的建成環(huán)境對于支持體力活動來說是一個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中老年人在家附近發(fā)生的體力活動達到80%以上,在社區(qū)附近發(fā)生的體力活動達到70%[11],家和社區(qū)是中老年人體力活動進行的主要場所,因此鄰里建成環(huán)境對中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的影響可能會更大。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美化情況、交通安全和治安情況與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水平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出行的方便程度與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水平存在弱顯著的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中老年人體力活動受到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美化情況和安全情況因素的影響,其中安全情況包括交通安全和治安安全兩個方面。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水平與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的美化情況存在相關性。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較好的美化情況對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有積極的影響。這一研究結果與美國、巴西和日本、捷克等國家對中老年人體力活動與建成環(huán)境關系的研究結果相一致[15-16]。這些研究認為令人愉快的環(huán)境對提升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是重要的。Inoue等研究調查了日本65~85歲的老年人,發(fā)現(xiàn)鄰里環(huán)境較好的美化情況和交通安全會促進老年人高水平的步行量,如果周圍環(huán)境中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物,進行體力活動量會更大[15]。居住地附近具有休閑廣場和公園等美化環(huán)境并可及性較好也促進中老年人進行體力活動量的增加。但本研究結果也與Shigematsu等的研究不一致[17],該研究認為步行行為與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的美化情況沒有聯(lián)系。Chad和他的同事們在2005年對加拿大城市市民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報告的體力活動量與愉快的風景和噴泉的存在也沒有關系[18]。
交通安全主要調查了中老年人對街道的行車量、街道上的行車速度、司機超速駕駛等情況的感知。Gómez等[19]對拉丁美洲國家波哥大老年人的體力活動與鄰里建成環(huán)境關系研究和Inoue等學者[15]對日本老年人體力活動與鄰里建成環(huán)境關系研究結果都認為較好的交通安全與老年人體力活動存在積極的聯(lián)系,與本研究結果相同。中老年人交通安全感越高,從事體力活動的時間可能越長,且具有較大的出行量。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街道連接度越高,中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感越差,每周進行體力活動的時間會變短[19]。Chaudhury等研究認為繁忙的街道、較高的交通量和速度,不安全的交叉路口和人行橫道,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危險和不耐煩的司機等都影響著老年人的出行情況,進而影響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水平[11]。Nagel等對老年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每周花費到步行上的時間與交通中的汽車行駛數(shù)量和居住社區(qū)中的商業(yè)設施情況數(shù)量呈相關性[21]。但也有研究者認為交通安全與體力活動沒有關系[22]。
現(xiàn)有關于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的治安情況對中老年人體力活動的影響得到的結果是不一致的[16]。安全情況調查了居住地附近行人之間彼此看見的情況、治安情況、白天和晚上出行安全感、在需要幫助時是否能夠找到別人幫助等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與治安情況存在積極的相關性。良好的治安環(huán)境促進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Piro等報告了挪威老年人鄰里建成環(huán)境的治安情況與體力活動的關系,在奧斯陸的老年人總的體力活動量與安全情況的客觀測量存在積極的相關性。與此同時感知安全情況與體力活動之間的關系受到性別的調節(jié)[23]。另一方面研究者認為安全情況與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情況不存在顯著性的相關性。Nancy的一篇綜述中認為安全情況與體力活動的關系不顯著[24]。這可能是因為安全情況與社會中很多因素相聯(lián)系,所以不同地區(qū)中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與建成環(huán)境中安全情況關系的結果不盡一致。
沈陽市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與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的美化情況、交通安全和治安情況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些結果暗示中老年人運動健康的提升策略,應該考慮到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環(huán)境美化情況和安全情況等因素能夠給中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進行體力活動的機會。在制定中老年人體力活動健康促進行為干預時,可以關注鄰里建成環(huán)境的美化情況、交通安全和鄰近地區(qū)的治安情況等,比如建立10分鐘的活動圈和增加健身步道和路徑等。其他國家一些政策水平上的鼓勵和支持也是值得學習的。澳大利亞的維克多市提出了一個公園用地計劃和政策。這些包括保證使中老年人在1公里范圍內(nèi)擁有便利設施和活動區(qū),為中老年人創(chuàng)建一個安全系統(tǒng),包括安全的街道環(huán)境、更加安全的交通、速度等[33]。沈陽市未來將面臨巨大的中老年群體,提早思考和制定針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相關的政策和相關影響因素的改進,可以為沈陽市更好地迎接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提供準備。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美化情況、交通安全和治安情況對于中老年人進行體力活動的重要性。鄰里建成環(huán)境中較好的美化情況、交通安全和治安情況可以提升中老年人群的體力活動水平。提示我們在健康老齡化過程中可以通過改善鄰里建成環(huán)境因素來提升中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水平,進而促進中老年人的健康。
[1]Acree L S,Longfors J,F(xiàn)jeldstad A S,etal.Physical activity is related to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J].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2006,4(1):1-6.
[2]Reiner M,Niermann C,Jekauc D,etal.Long-term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a systematic review of longitudinal studies[J]. BMC Public Health,2013,13(1):2-9.
[3]賀剛,黃雅君,王香生,等.香港兒童體力活動與住所周圍建成環(huán)境:應用GIS的初步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5,34(5):431-436.
[4]吳軼輝,王杰龍.建成環(huán)境對老年人休閑性體力活動影響綜述[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6(11):1074-1082.
[5]陳佩杰,翁錫全,林文.體力活動促進型的建成環(huán)境研究:多學科、跨部門的共同行動[J].體育與科學,2014,35(1):22-29.
[6]Sallis J F,Bowles H R,Bauman A,et al.Neighborhood environments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adults in 11 countries[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9,36(6):484-490.
[7]Mahmood A,Chaudhury H,Michael Y L,et al.A photovoice documentation of the role of neighborhood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in older adults’physical activity in twometropolitan areas in North America[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12,74(8):1180-1192.
[8]Rhodes R E,Nasuti G.Trends and changes in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y of physical activity across 20 years: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10 journals[J].Preventive Medicine,2011,53(1):17-23.
[9]周熱娜,傅華,羅劍鋒,等.中國城市社區(qū)居民步行環(huán)境量表信度及效度評價[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27(7):841-843.
[10]Cerin E,Saelens B E,Sallis J F,et al.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walk ability scale:validity and development of a short form[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and Exercise,2006,38(9):1682-1691.
[11]Chaudhury H,Campo M,Michael Y,et al.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16,149:104-113.
[12]Van Cauwenberg J,De Bourdeaudhuij I,De Meester F,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J].Health&Place,2011,17(2):458-469.
[13]Chaudhury H,Sarte A F I,Michael Y L,et al.Use of a systematic observationalmeasure to assess and compare walkability for older adults in Vancouver,British Columbia and Portland,Oregon neighborhoods[J].Journal of Urban Design,2011,16(4):433-454.
[14]Grant T L,Edwards N,Sveistrup H,et al.Neighborhood workability:older people’s perspectives from four neighborhoods in Ottawa,Canada[J].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0,18(3):293-312.
[15]Inoue S,Ohya Y,Odagiri Y,et al.Perceive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and walking for specific purposesamong elderly Japanese[J].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1,21(6):481-490.
[16]SigmundováD,El AnsariW,Sigmund E.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a study of eight Czech regional tow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1,8(2):341-357.
[17]Shigematsu R,Sallis J,Conway T,et al.Age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 of perceive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to walking[J].Medicine Science in Sports Exercise,2009,41(2):314-321.
[18]Chad K E,Reeder B A,Harrison E L,etal.Profile of physicalactivity level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05,37(10):1774-1784.
[19]Gómez L F,Parra D C,Buchner D,et al.Built environment attributes and walking patterns among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Bogotá[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0,38(6):592-599.
[20]Chaudhury H,Mahmood A,Michael Y L,et al.The influence of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density,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on older adults’physical activity:An exploratory study in twometropolitan areas[J].Journal of Aging Studies,2012,26(1):35-43.
[21]Nagel C L,Carlson N E,Bosworth M,et al.The relation between neighborhoods built environment and walking activity among older adults[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8,168(4):461-468.
[22]Li F,F(xiàn)isher K J,Brownson R C,et al.Multilevelmodeling of buil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neighborhood walking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J].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2005,59(7):558-564.
[23]Piro F N,N?ss?,Claussen B.Physical activity among elderly people in a city population:the influence of neighborhood level violence and self perceived safety[J].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2006,60(7):626-632.
[24]Humpel N,Owen N,Leslie E.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ults’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a review[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2,22(3):188-199.
[25]Garrard J.Senior Victorians and walking:obstacles and opportunities[J].Victoria:VictoriaWalks,2013,11(5):3-10.
責任編輯:劉紅霞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WANG Liyan1,F(xiàn)ENG Ning2,WANG Hongbiao1,CHEN Mengfei3,LU Chaofan3,WANG Lijing3
(1.Research Center of Sport Social Science,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2.School of Kinesiology,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3.Graduate Department,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Objective:The association of neighborhood builtenvironmentw ith physical activities has received grow ing attention,and few studies have exam ined the relation between built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among older adults,so the authorswant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cieved 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elderly.Method:Questionnaires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on perceived built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of 245 elderly of Shenyang city.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exam 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ceived 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daily physical activities of elderly people.Result:We found that aesthetics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 ith high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ies(OR=0.424,95%CIs0.228-0.790,P<0.01).The good traffic safety and crime safety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 ith high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ies(OR=1.470,95%CIs 0.938-2.304,P<0.05;OR=3.498,95%CIs 1.712-7.147,P<0.01).Conclusion:Curr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aesthetics,good traffic safety,and crime safety of 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m ight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physical activities of elderly adults.
neighborhood;built environment;physical activity;the elderly
G804.82
A
1004-0560(2017)02-0067-05
2016-12-02;
2017-03-04
遼寧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人才計劃(WJQ2014043);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L15CTY002);沈陽體育學院重點學科建設項目(XKFX1511\1512)。
王麗巖(1977—),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促進健康、運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