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春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fā)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fā),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歷盡滄桑是語文
一考生
書生多往事,心中有不平。我本英雄劍,奈何落凡塵。青春多遲暮,志向常哀鳴。經歷皆素養(yǎng),滄桑是語文。
意外篇:以武起事,以文為業(yè)
辛棄疾22歲即起兵抗金,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曾親率50名義軍,于5萬金軍營中,一舉擒獲叛徒,同時號召萬人隨之歸附南宋,震驚天下。然而昏聵無能的南宋朝廷,用它的黑暗迂腐、蓄意陰謀,讓辛棄疾顛沛流離,將滿腹平戎之策,換作東家種樹之書,意外地以文為業(yè)。迷惘、悲憤、壯志、豪情,和著豐富的放逐閱歷,被無名的幽靈碾成了一氣呵成、蕩氣回腸的詩詞。愛國之心不能跳躍在沙場,愛國之詞便只能在筆端酣暢淋漓了。既然被人嫉妒,被人嫌棄,被人冷落,被人貶到有名無實,那就遠離這污穢不堪的泥溝,走吧。走到農田,“稻花香里說豐年”;走到池塘邊,“聽取蛙聲一片”;既然殺敵報國志向難以實現,那就將滿腹郁結的塊壘澆筑成彪炳千古的詩詞,咀嚼寂寞,在醉里挑燈看劍,在慘淡中尋找新生。
流浪篇:當書桌無處安放
古城經歷了一次浩劫,幾路大軍瘋狂屠城,城中三萬生命亡于戰(zhàn)火。遍地哀鳴聲淹沒了東晉銅駝街上的熙攘,金谷澗中的流水,載不動古都的幽咽。在此前后,北方相繼遭遇了蝗災和疫病,寇賊橫行,兵荒馬亂,衛(wèi)玠隨鄉(xiāng)黨村民被迫向南遷徙。流離失所中無處安放書桌讀書,他便把心靈的焦灼與被壓抑的沖動融入生活,把流浪的經歷當作智慧養(yǎng)料細細品咂。瘦馬飲江,忘卻了浩渺波濤的蒼涼。馬背后羸弱的衛(wèi)玠,結合渡江經歷,列舉天地間的多種物象變化過程,將名士王澄的觀點一一反駁。當衛(wèi)玠又一次反問王澄時,王澄無言以對,突然全身松軟,狼狽倒地。誰能說不是流浪的經歷使衛(wèi)玠旁若無人,暢談玄理?
豪放篇:竹杖芒鞋輕勝馬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在黨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屢遭貶謫,他的流放生涯似乎與赤壁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詩詞還是歌賦,他對赤壁總是一往情深。赤壁記載了蘇軾的不幸與不屈,蘇軾也因赤壁成就了豪邁與不朽。如果沒有站立赤鼻磯眺望如畫江山的經歷,他就不會唱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如果缺少雨中登山獨自樂觀而同行者狼狽的對比,也難見他“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灑脫曠達。
歷史已然遠去,那些千秋輝映、雄峙史冊的文豪巨匠生前所經歷的榮辱悲歡、遭際境遇,最后都化作不可逾越的文化豐碑。文學風流中,包含了太多的磨難與滄桑?;蛘咭部梢哉f,磨難與滄桑豐盈了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這篇滿分作文的亮點比較突出。
[1][審題精準,構思新巧]
目前高考作文的命題原則雖然不在審題上難為考生,但任何模式的作文,筆者認為,審題還是最關鍵的一步,如果考生跨不過這道“門檻”,那么就很難或者說根本寫不出像樣的作文來,更遑論滿分作文了。因此,不論是平時作文還是高考作文,審題還應該是寫作前的關鍵一步。這個有關語文素養(yǎng)的作文題目,看似審題沒有什么難度,其實,這恰恰是作文拉開分值的“節(jié)點”,很多考生只就“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做表面文章,這樣就只能得一個“大眾分”,而本文卻在“三條途徑”中另辟蹊徑,在“社會生活實踐”上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且巧妙地結合人們熟悉的歷史人物進行情景再現,意在證明“歷經滄?!?,也就是說“社會生活實踐”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途徑之一。審題到位且精準,構思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選材獨特,論據充實]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不能沒有材料,材料如何選,一直是令高中生頭疼的問題?,F在市面流行的作文素材類雜志、報紙比較多,老師或考生也大都認為作文中尤其是高考作文中選擇時鮮素材是獲得高分或滿分的不二法門。而我認為,新材料固然可以作為作文的首選,但所謂的“舊材料”,我們仍然可以“翻新”,這里的“新”,主要就是適合作文中心外的“角度新”,即“獨特”,本文即是如此。作文選取了大家非常熟悉的辛棄疾和蘇軾作為論證中心的材料,在融入作文的時候,作者不是說他們的詩詞如何出名,而是從其兩人的人生經歷落筆,暗扣“社會生活實踐”來行文,角度獨特;此外在熟悉之外又介入了一個陌生人物“衛(wèi)玠”,使得文章除了充盈一股浩然之氣外,又多了一種充沛的豐盈之景。從而實現了論據充實的發(fā)展等級目標。
[3][語言凝練,句式靈活]
作文開頭用八句詩緊扣材料,對仗工整,合轍押韻,照應題目,突出主題,統(tǒng)攝全文。凝練的語句意在說明經歷就是一種語文素養(yǎng),這種經歷就是滄桑,就是社會生活實踐。從而顯示出考生豐厚的文學功底,高度概括盡顯其不凡的藝術才氣。此外,三個標題也是凝練的表現。在句式方面,作文達到了整散結合、錯落有致的藝術效果。如:既然被人嫉妒,被人嫌棄,被人冷落,被人貶到有名無實,那就遠離這污穢不堪的泥溝……澆筑成彪炳千古的詩詞,咀嚼寂寞,在醉里挑燈看劍,在慘淡中尋找新生。讀來如行云流水,如清泉叮咚。
[4][思路清晰,結構嚴謹]
文章以“歷盡滄桑是語文”為標題,以三個小標題為核心內容進行呈現,即“意外篇:以武起事,以文為業(yè)”、“流浪篇:當書桌無處安放”、“豪放篇:竹杖芒鞋輕勝馬”。最后作結,且點題“磨難與滄桑豐盈了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思路清晰,結構謹嚴。
用蒙太奇手法成就滿分作文:蒙太奇手法是電影創(chuàng)作的手法,從作文層面看,經常使用的有:并列式蒙太奇,即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fā)生的事件,按照一定的思路排列組合,從而凸顯作者的立意;主觀式蒙太奇,即根據作者的構思,將多個畫面或場景組接起來。本文運用的就是并列式蒙太奇手法。其突出特點是:標題組合,綱舉目張。文章整體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用“意外”、“流浪”、“豪放”統(tǒng)領三個篇章,且三個篇章分別呈現了三個典型人物歷盡滄桑終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故事,在寫幾個人物的滄桑經歷時,作者不忘與中心的聯系,即“歷盡滄桑是語文”,在行文中緊緊相扣,不枝不蔓,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