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冉
語文教學內容包羅萬象,體現(xiàn)傳統(tǒng)美德、高尚情懷的文學作品,在語文教材中俯拾皆是。教師能抓住這些內容,入情入理地講解、討論,使學生產生共鳴,深受感染,必能在思想上受到啟迪,使人格得到升華??梢哉f語文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體驗人生、認識自然和社會的大平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呢?主要從下面幾點去做:
一、教師要有自我心理保健意識
我們的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人類的生活節(jié)奏在加快,知識的更新速度令人驚目。教師在工作中除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教法外,必須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選擇、組織優(yōu)秀的教學軟件,高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大量的教學研究工作。同時還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和個性發(fā)展。這種勞動更加繁雜、更加需要精力。因此教師既要鉆研專業(yè)知識,又要努力學習一些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在深入學習、牢固掌握其中的基本理論和教育觀點后,應用這些專業(yè)知識減輕或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還要在平時多與學生接觸,對于學生而言,在知識的快速更新和升學巨大壓力情況下,他們傾訴的機會較少,面臨很多學習心理問題。因此老師要多用心傾聽學生的言語,多與他們交流,提前幫助他們發(fā)泄情緒或從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一些學生學習心理問題。同時多與家長交流,在家庭教師雙方共同努力下,來預防或解決學生學習心理問題。以此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情、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讓他們樂于學習。
二、多鼓勵多表揚,提倡鼓勵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可以說是學生走向成才之路的第一步,強烈的自信心促使人們自強不息而終于成才。如果缺乏自信心,自己不相信自己,精神上自我打倒,這樣將失去主動精神,嚴重阻礙內在潛力充分發(fā)揮。十幾歲的中學生,這個年齡段的人總體上思維活躍、表現(xiàn)欲強,總想有所作為,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shù)時候對自己的認識是茫然的。尤其是初中生,他們學習負擔重、升學壓力大、精神很脆弱 ,時常懷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內心深處是矛盾的甚至是痛苦的,總想急于求成而結果是急了也沒用。因此老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給與指點、表揚和鼓勵,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還有潛力,還能進步,那么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增強,就會滿懷希望地努力學習下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例如,教《談骨氣》,引導學生感受古人的強烈自尊和骨氣所在,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學習《小桔燈》,引導學生感受到小姑娘鎮(zhèn)定、勇敢、樂觀自信的精神;學習杜甫的《丑小鴨》時,先讓同學反復誦讀,再從中找出丑小鴨遇到的諸多磨難,最后變成美麗的白天鵝的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相信只要你克服困難,擁有理想一定會實現(xiàn)理想的。認識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腦對外部信息并非被動接受,而是主動獲取。選入語文課本的是一篇篇紛繁復雜,展現(xiàn)五光十色的現(xiàn)實世界和作者內心世界的文章。學生在學習每篇課文時,都可以根據(jù)其知識和經驗多角度地主動地學習,得出五花八門的結論。因此,教師也要尊重并認可學生學習課文的自主性,允許他們對課文有著不同于教師和專家的理解。學生的這種自主性保證了學生本身原有的認知結構與課文所提供的信息之間得以建立起實質性的非任意的聯(lián)系——認識結構同化或順應外界信息。這兩種類型的理解,都會帶來學生認知結構的發(fā)展和提高,同時也帶來學生學習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在教學中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敬互愛,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誠實品質、協(xié)作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質
教師與學生是兩個平等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要以民主的方式管理、引導學生,注重他們人格的培養(yǎng)??梢酝ㄟ^分組學習討論、學習互助組、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多媒體影視教育等形式,使學生充分認識優(yōu)秀人格品質的重要作用,刺激他們優(yōu)秀品質的形成。坦率誠實、不躲不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優(yōu)良品質,也是其他心理要素及一切成就的基礎。學習魯迅的《風箏》,讓人感嘆一位偉人坦誠的胸懷,嚴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學習《珍珠鳥》,讓學生感受“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義。社會發(fā)展至今,現(xiàn)代化生產要求人們彼此密切協(xié)作,共同勞動,新的科研成果也需要多學科協(xié)作,所以合作精神是當今人才的重要品質。除了具有協(xié)作精神,當今的人才還應有創(chuàng)新精神?,F(xiàn)代社會充滿著競爭,要求每一個成員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奮斗進取。所以獨創(chuàng)性是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重要個性心理品質。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將被社會所淘汰。教師可以讀《裝在套子里的人》,讓學生知道主人公別里科夫那樣,害怕新生事物,看不慣稍有出格的舉止,最終滅亡。所以要勇于創(chuàng)新。我們學習錢鐘書的《讀〈伊索寓言〉》,便能更深刻地領略到創(chuàng)新的魅力。如“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銜肉的狗沖著自己的影子汪汪直叫,結果肉掉進了水里。人們普遍認為這則寓言意在戒貪得,而錢鐘書卻看出了旁的意思,以狗看到水里的影子聯(lián)想到人也需要一面鏡子,并得出“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用”,即“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的結論。因此,只有培養(yǎng)出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我們的社會才會不斷進步,我們的國家才會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四、多給予學生期望
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細致準確地把握每個學生的認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中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形成期,教師的言語行為對他們影響很大。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給予期望,在課堂內外,可經常用一個贊許的眼神或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微小的動作、適度的批評等形式,把這種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遞給學生, 力爭讓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使學生的成績和智力快速進步和發(fā)展。學習《傷仲永》,從有天賦的仲永到普通的人的過程,血氣方剛的中學生怎么會不吸取一點教訓?學習《重塑生命》,三歲的海倫被病魔奪取去了聽力、視力,變成了一個聾啞盲人。但是在老師和她的努力下,成為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女性。再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那么是不是會對生活擁有更多的勇氣呢?
總之,上述僅是我個人語文教學中的一點見解,其它學科的教師也可結合本學科特點進行改進完善。但不管如何,現(xiàn)階段的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把握好學生的心理,在各學科教學中把傳授文化知識、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和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人格品質結合起來,切實做到教書育人,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健康優(yōu)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