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0-0075-01
語文是一門想象時空極大的學科,在教學中更應抓住各種契機,采取各種手段,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語文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通過多種途徑有意識地誘導學生去體味、觀察、比較,以儲備豐富的表象,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幾年的實踐使我感到,要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必須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
一、激活文字,創(chuàng)設形象
語文教材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僅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開想像,不懂得進行再創(chuàng)造,那么出現(xiàn)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之中,不僅無欣賞樂趣可言,而且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蘊??屏治榈略凇端囆g(shù)原理》中指出:“真正藝術(shù)的作品不是看見的,也不是聽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種東西”。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像,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閱讀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到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怎樣激活這段文字呢?我設置了幾個問題:為什么會有“腳踏上去”的動作?作者為什么不說“沒有聲音,沒有氣味”,卻說“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加了個“也”字,似乎在與另一種情景相比較,而這種情景則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種什么情景?于是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像,調(diào)動以往的生活體驗,回答說:“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觀景”。盡管多數(shù)學生并不認識槐樹,更沒見過秋天槐樹落蕊的情景,但通過想像,卻似乎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來打開房門,驚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樹的落蕊鋪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來才發(fā)覺夜里靜悄悄地下了一場大雪那樣,懷著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幾腳,卻發(fā)現(xiàn)“聲音也沒有”,不像踏雪那樣會發(fā)出“吱嘎,吱嘎”的聲響,然后掬起一把,聞一聞,“氣味也沒有”,同雪一樣清爽;一陣掃后,只留下“一條條掃帚的絲紋”,槐花就這么靜悄悄地走了,“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種悲涼彌散開來。通過這種想像,學生走近了作者,走進了作者筆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韻味。
二、通過寫作訓練培養(yǎng)學生“表象重組”,形成想象的能力
想象決不是表象的堆砌,而是按表象的自身規(guī)律“重新組合”,是一種嚴格的構(gòu)思過程,受思維活動的控制、調(diào)節(jié)、支配,與敏銳的觀察力密不可分。因此,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可從觀察入手,進而分析,再進入想象。如作文教學中,讓學生根據(jù)一幅畫面內(nèi)容是一位小姑娘悄悄趴在地上聚精會神地看幾只螞蚊和一只瓢蟲的圖畫,發(fā)揮想象,寫一篇章話或者故事。先要求學生仔細看清螞蟻數(shù)量、隊形和走向,然后啟發(fā)學生設想螞蟻與瓢蟲之間將會發(fā)生什么事——爆發(fā)一場殊死戰(zhàn)斗,戰(zhàn)斗的結(jié)果一定是孤單的飄蟲不敵越來越多的螞蟻群,瓢蟲成了螞蚊的盤中餐。還可以想出許多蟻群凱旋而歸、慶祝勝利和飽餐的情節(jié)來。學生激發(fā)了興趣,想象豐富,寫作起來便得心應手。
三、通過語言訓練增強學生想象的表達力
學生的想象活動是在語言的調(diào)節(jié)下進行的,語言始終都在指導和改進著形象形成的過程。有了豐富的表象,還必須借助于語言對表象進行分解和綜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如果僅有豐富的表象而無豐富生動的語言,就像“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學生的想象將永遠停留在直觀、表面的水平上。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切實抓好以下二點:①語言熏陶。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體會準確遣詞造句的表現(xiàn)力量。如輔導賞析《荷塘月色》,講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句時,引導學生對這一“瀉”字細加咀嚼、推敲,又以“流”和“淌”字與之比較,學生意識到用“流”與“流水”有重復之病,用“淌”又會引起有聲的感覺,而月光是無聲的,這里的意境是極寧靜的,所以,用“流”和“淌”都顯得意味不足,唯有“瀉”字生動而傳神地將那片清澈的月光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②教學用語準確、生動。教師準確、生動的言語示范對學生語言訓練起著重要作用。如分析一篇洋溢著細膩情感的散文時,我通常先以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朗讀全文,以聲音來吸引和感染學生,使學生領(lǐng)略其語言美,品味描繪的意境,再加以分析。對于某些抽象的材料難以用語言描繪時,我盡量運用貼切的比喻、比較,使語言形象化,幫助學生準確、輕松地理解講課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