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生 紀連軍 苑井超 閻軍鳳
晚秋蜜桃是柏山水蜜桃芽變的桃晚熟新品種,成熟期在“十一”前后,抗旱性、抗病蟲害和抗寒能力較強,早產、豐產、穩(wěn)產。2016年9月24日通過遼寧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的“晚秋蜜”桃新品種認定。
1 栽培園基本情況
2011年春季,朝陽縣林業(yè)局在北四家子鄉(xiāng)大北臺子村建設晚秋蜜桃園,選擇在陽坡、半陽坡的坡地上進行栽植,有利于果實采光。栽培面積300畝,現有株數17509株,林齡7年,品種為晚秋蜜桃。2015年產量為105萬公斤,產值630萬元,3500公斤/667平方米;2016年產量為131.3萬公斤,產值787.8萬元,4376公斤/667平方米。
栽培園位于東經118°50′~121°51′,北緯40°21′~42°20′,屬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雨熱同季,日照豐富,日溫差較大,春秋季短,降水偏少。春秋兩季多風易旱,風力一般2~3級,冬季盛行西北風,風力較強,寒冷期長;雨水主要集中在6、7月份,其他月份降雨較少;冬季少雪,風力一般4~5級全年平均氣溫5.4~8.7℃;年均日照時數2850~2950小時;年降水量450~580毫米;無霜期120~155天。土壤屬于發(fā)育于黃土和紅土母質的淋溶褐土、褐土及少量碳酸鹽褐土。植被處于華北植物區(qū)系、蒙古植物區(qū)系、長白植物區(qū)系的交匯地帶,具有明顯的過渡帶特征。
2 栽培技術
2.1 造林整地
造林地選擇在陽坡或半陽坡,土層厚度>60厘米,坡度<35°為宜,栽植株行距1.5米×4米、3米×4米、4米×4米均可,整地規(guī)格為60厘米×60厘米×60厘米,整地坑內回填熟土40厘米,便于春季造林。
2.2 苗木選擇
造林苗木最好是品種純正,苗高1.2米以上,地徑1厘米以上的Ⅰ級苗。該級別的苗木根系發(fā)達,側根不少于5個,側根長20厘米左右,須根多,無病蟲害,無根癌病,無機械損傷。
2.3 栽植方法
栽植前先將選擇好的苗木根系進行修剪,根系漏出白茬,隨后在清水中浸泡20小時左右,再進行栽植。采用中心栽植法,將苗木放在整地坑中心,讓根系完全舒展,再回填土,隨栽隨澆水,栽植后及時覆蓋黑色地膜。定干高度為80厘米左右,定干后及時套塑料袋,當苗木萌芽展葉時再進行摘袋,摘袋時間選擇在傍晚和清晨,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不宜摘袋。
2.4 水肥管理
栽植后30天內無有效降雨時,及時澆1次水,澆足灌透,保證苗木水分供應和正常生長,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7月上旬每畝施復合肥3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或尿素20公斤,施肥后及時澆水。8月下旬施有機肥3200~4500公斤/667平方米,促進花芽形成。翌年4月下旬施復合肥30公斤、磷酸二銨或尿素20公斤,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每次施肥后要及時灌透水。
2.5 整形修剪
晚秋蜜桃樹型采用主干型,定干高度80厘米左右。晚秋蜜桃樹勢旺盛,生長量較大。修剪時剪掉過粗的壯枝、過密的枝,還要確定剪口下再萌芽的位置,1年生桃樹留下15~20個枝條,在中心干上分布均勻,疏密有度,樹勢均衡。
2.6 花果管理
2.6.1 疏花 該品種極易成花,自花結實力強,2年生的幼樹即可形成大量花芽,有一定的產量。為了獲得優(yōu)質大果,需認真疏花,除去背上枝及果枝基部5~10厘米花芽,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提高坐果率。
2.6.2 稀果 5月中旬,除去過密、畸形的果實。6月中旬生理落果后定果。一般原則是長果枝留3個果,中果枝留2個果,短果枝1個果。果實間距應保持在15~20厘米之間。套袋前,還會有少量縮果、裂果、特小果,發(fā)現后也應及時清出園外。6月下旬進行第二次疏果,同時定果,并進行套袋,在果實成熟前30天摘掉套袋,果實97%以上色澤鮮艷。
2.7 病蟲害防治
防治紅蜘蛛可選擇15%阿維菌素8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潛葉蛾可選擇25%滅幼脲3號1500~2000倍液,或滅掃利2000倍液噴霧。
作者簡介:劉增生(1978-),男,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經濟林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