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查閱的方法對縣級黨校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情況進行研究,并結合自身在黨校工作的實踐經驗和體會,總結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嘗試提出解決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對策措施。以期能為在基層黨校從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廣大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縣級黨校 教育培訓 問題 分析
中圖分類號:D2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366-02
一、引言
縣級黨校是黨校系統(tǒng)的基層機構,負責培訓、輪訓全縣的領導干部,村、社區(qū)的干部和機關黨員干部,根據(jù)黨委和政府的需要組織各類專題培訓班,并負責各類涉及縣情的調研任務,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際相聯(lián)系,同時開展黨的方針、路線、政策教育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各種理論創(chuàng)新的宣講。它是政府承擔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運作和管理的主要機構,其屬于政府公共服務的范疇,其必然會占用公共資源,因此,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的效率、效果、效益等問題也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隨著社會轉型的不斷加劇,縣級黨校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方面存在著諸多與與時代發(fā)展不相適應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采用文獻調查方法查閱若干相關文獻,對縣級黨校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情況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了深入研究,并結合自身在縣級黨校的工作實踐進行了反思。在對所存在的問題、問題成因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之上,嘗試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以供參考。
二、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深入分析,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發(fā)現(xiàn)當前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制度上存在的問題
1.1法規(guī)保障的強制性弱
第一個關于黨校的法規(guī)性文件是1995年中央出臺的《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暫行條例》,到2009年中共中央又出臺了《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隨著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推進,黨中央又提出了“大規(guī)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質”的要求,這些文件不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量都對黨校教育提出了針對性很強的要求,隨之對干部教育培訓進行規(guī)范的法制性條例和法規(guī)相繼出爐,比如《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公務員法》等。這些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的出臺反映出我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和黨校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步入法制化、規(guī)范化的正軌。這些法律法規(guī)對黨校教育工作的規(guī)范性運作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強制性還相對較弱,規(guī)范性尚需完善和提高。
1.2培訓的需求分析缺乏
由于受到學校規(guī)模小,相關專業(yè)人員缺乏,各方面條件受限等原因,縣級黨校在教育培訓之前對培訓對象需求的分析難以實現(xiàn),要使黨校的教育培訓達到預期效果,能使培訓對像實現(xiàn)學以致用,培訓對象需求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從當前各地區(qū)的情況看,縣級黨校具備條件和能力來完成該項工作的少之甚少,即使有些縣級黨校具備這一條件并開展該項工作,也難以實現(xiàn)教育計劃與需求分析的有機結合。因此,對培訓對象進行科學的需求分析成為縣級黨??沙掷m(xù)發(fā)展的一個制約瓶頸。
1.3培訓的激勵機制欠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教育培訓的培訓成績缺乏實際意義,培訓成績對受訓者影響不大,這是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所存在的一個大問題。例如,崗前培訓,近年來基層新提拔的干部在上崗之前需要在黨校經過短期培訓,否則不能上崗,這一規(guī)定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也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它是干部選拔任用機制的創(chuàng)新,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即崗前培訓的成績、效果與干部的使用、任命之間沒有產生必然聯(lián)系,從而導致培訓對象有一種“培訓與不培訓一個樣,學習成績好與不好一個樣”錯誤認識,這種思想認識對基礎黨校的正常工作、教育培訓效益產生了負面影響。由此可見,當前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激勵機制發(fā)展仍然存在著動力缺乏、手段僵化、機制老化等許多制約因素。因此,完善基層黨校干部教育培訓激勵機制是做好教育培訓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1.4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
與其他高校不同的是縣級黨校具有較為濃厚的行政色彩,在這樣的體制下如果缺乏相應有效的約束機制,將會給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帶來嚴重后果。從目前所了解的情況來看,縣級黨校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的確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比如,縣級黨校的干部教育培訓均由財政撥款,這種經費來源機制對縣級黨校和受訓者都產生影響,因為培訓經費具有公共性質,從經濟學角度出發(fā),培訓的效益比較容易在培訓主體和培訓對象中被忽視,從而無法保證培訓效果。另外,當前縣級黨校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獎懲機制、追蹤評價機制、競爭機制等尚未完善和健全,導致培訓對象的培訓成績實用價值很低,從而造成了教育培訓過程中培訓對象沒壓力,培訓者無動力,培訓效果難以保障。這種缺乏有效制約機制的狀況嚴重影響了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教學上存在的問題
2.1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
隨著社會的變遷發(fā)展,縣級黨校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培訓對象對知識的實際需求與黨校的知識供給之間脫節(jié),兩者之間的矛盾愈加凸顯。一是縣級黨校的教育培訓前的需求分析難以做好,所設置的課程中有較多課程與培訓對象的實際需求的關聯(lián)度低,難以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目的。二是縣級黨校一般與縣級干部行政學校兼辦,體制上屬于“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設置模式,這種設置模式容易使得培訓目標不夠清晰,又因為對學員沒有分類,所以培訓目標模糊不清,無法有針對性的根據(jù)不同班次的類別、層次和需要,分類別地設計培訓內容,往往一個課題既為公務員輪訓準備,又要在干部培訓中使用,所以備課老師就會兼顧兩類培訓對象來準備課題,這種做法就導致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較差,目標也不清晰,給縣級黨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一系列問題。三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習慣和基層行政管理要求的影響,縣級黨校在課程設置上仍是政治理論的內容偏多,缺乏科學性的課程設計;因此,隨著受訓者素質的不斷提高,應該在保證政治理論教育不放松的同時,適當增加比如公共管理、經濟學、法學、管理學、領導學科等方面的內容,提高培訓效果。
2.2缺乏科學的師資培養(yǎng)體系
黨校教師除了具有較強的理論水平以外,還要具備解讀當前黨和國家制定的各種政策的理論水平以及從理論出發(fā)解決當前各種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水平??h級黨校教師主要面對的是基層干部、基層黨員,基層實踐經驗對縣級黨校教師尤為重要,如何獲取并掌握多元化的教學知識則成為了黨校師資發(fā)展的重要問題,要解決該問題的主要路徑就是健全師資培養(yǎng)體系,提高師資知識文化水平。但由于觀念、經費等多方面原因,完整的師資培養(yǎng)體系尚未形成,這成為了縣級黨校發(fā)展中的一個瓶頸問題。從而導致縣級黨校教師在教學中的知識結構不適應工作需要、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
2.3有效教學資源獲取難度大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各種網絡技術也進入到黨校系統(tǒng),但是黨校尤其是縣級黨校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仍難以獲取對教學有價值、高水平的教育資源。有些經濟條件寬松、領導發(fā)展理念先進的縣級黨校,他們在獲取高層次教學資源方面可能較為樂觀,而大多數(shù)縣級黨校教師在獲取高層次、高質量教學資源方面卻困難很大??h級黨校作為所在區(qū)域政策理論水平要求比較高的單位,卻在對有價值的政策理論解讀資源的獲取有困難,干部教育培訓中的培訓課程供需矛盾就是這種矛盾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這種矛盾成為了縣級黨校發(fā)展中的重大瓶頸之一。
三、問題成因分析
1.培訓理念存在偏差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落后、陳舊的思想觀念已難適應社會轉型發(fā)展的要求,成為縣級黨校發(fā)展中的阻力。
1.1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
縣級黨校作為縣委的一個重要部門,相對于其他同級職能部門來說,其所受到的重視程度不足,特別是經濟指標在基層干部的責任考核、政績評價中仍然占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對于教育培訓方面的考核往往形式大于內容,人們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認識不高、重視不夠的根源在于缺乏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從而也導致很多地區(qū)的縣級黨校在硬件、軟件方面的設施難以適應新時期基層干部的培訓需求。因此,縣級黨校在發(fā)展中存在許多問題的重要影響因素是認識不到位。
1.2培訓對象重實踐,而輕理論
基層黨員干部是縣級黨校培訓的主要對象,這些對象工作在基層,他們的需求更多的是操作性強、實踐性強的知識和技能,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因此,大多數(shù)基層黨員干部往往抱著一種應付的心態(tài)對進入黨校學習培訓,把教育培訓工作當成一項必須完成的硬性任務,沒有真正的從理念上加以重視。從而導致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產生許多問題。
1.3黨校教師只重教授而輕提高
隨著社會的不斷改革發(fā)展,縣級黨校教師逐步實現(xiàn)年輕化,他們在文化素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這些年輕教師大多是專業(yè)理論水平較高而基層工作實踐經驗缺乏,導致課堂上教師對理論知識的講授多而回避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點。同時,也由于受到各方面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縣級黨校教師提高自己實踐經驗的能力和動力難以實現(xiàn),因此,縣級黨校教師普遍存在著只要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就行的心理,而對于所授課程是否與學員的實際需求和當?shù)貙嶋H情況相吻合則有回避的思想認識,這種教學理念嚴重的阻礙了給縣級黨校教學水平的提高。
2.工作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
幾十年來,縣級黨校雖然一直在不斷的改革發(fā)展中,但由于缺乏市場化競爭機制,沒有明確的改革方向,導致改革的步伐極為緩慢。另外,當前針對縣級黨校的評估體系缺乏有效的創(chuàng)新內容,遠跟不上實際需求,導致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
3.發(fā)展缺乏科學性
一直以來,由于縣級黨校缺乏長久、科學的規(guī)劃,從而給縣級黨校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發(fā)展帶來諸多問題。一是縣級黨校的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比如課程設置沒有科學的需求分析作為依據(jù),隨意性較大,導致教與學之間的矛盾凸顯,教學效果、效率受到影響。二是縣級黨校的內部機構設置不科學,雖然縣級黨校規(guī)模小、人員少,但是各辦公室劃分比較細,這種設置模式有它的優(yōu)勢,可以重點培養(yǎng)專業(yè)教師,但由于縣級黨校自身的特點與不足決定該模式會給其帶來一系列問題;因此,縣級黨校的機構設置應該根據(jù)自身特點,通過科學化的分析,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機構設置模式。
四、對策建議
1.重構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理念
扭轉過去對于政治理論課程僅僅是簡單解讀政策理論、會議精神的傳統(tǒng)理念,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要從實際出發(fā),使學員真正理解政治理論和黨的各種方針、政策的實踐性和可行性,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為學員以后運用理論和政策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奠定基礎;對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等傳統(tǒng)政治理論課程的講述也應該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結合當前社會發(fā)展形勢,對基礎政治理論知識有新的理解和創(chuàng)新,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tǒng)的思維定式中,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淪做出適應形勢發(fā)展的新解讀。從而增強理論課程的實踐指導意義。另外,在教育培訓過程中要高要求對學員進行嚴格管理,在此過程中既要以學員為本也要明確教師的使命與責任。
2.推進縣級黨校教學體制改革
為了解決過去黨校教學內容上的“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的問題,縣級黨校必須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并形成符合干部教育培訓和規(guī)律的教育培訓內容。在課程設置上,要注重從合理設計基礎理論與熱點問題的課程比例,合理設計專題課與系統(tǒng)理論課比例,合理設計素質教育內容與能力培養(yǎng)內容比例,合理設計計劃調訓與自主擇訓的比例等方面來進一步科學規(guī)劃和設計干部教育培訓的新布局。同時,還要改革陳舊的教學方式,積極探索開展學員課題研究、焦點熱點問題專題研討等靈活多樣培訓方式,為縣級黨校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提供保障。
3.健全干部教育培訓約束機制
建立健全教育培訓考核機制和教育培訓促進機制,增強教育培訓成績的實用性,推進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激勵機制建設。從構建外部評估體系、健全內部評估體系、完善評估內容、合理使用評估結果等方面來加強評估機制建設。從而使干部更加重視培訓、重視學習,才有利于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順利開展和能夠在正確的軌道上進一步發(fā)展。
4.建立教育培訓需求分析體系
面對日益紛繁復雜的新型勢、新變化、新要求以及學員的實際需求,縣級黨校要將干部教育培訓的需求調查分析納入工作日程中來。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科學設計培訓需求調查問卷;二是要求縣委相關部門協(xié)助來完成分發(fā)培訓調查問卷或者調查表工作;三是安排專人對需求調查問卷進行對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總結培訓對象的培訓需求;四是根據(jù)調查結論分析其實用性和可行性,并科學計劃培訓周期和設置培訓課程,為做好干部教育培訓打好基礎。
5.構建完善黨校教師培養(yǎng)體系
如果沒有一支素質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以及一整套完善的教師培養(yǎng)體系,縣級黨校則難以實現(xiàn)其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要從建立健全教師繼續(xù)教育長效機制、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機制、精品教師培養(yǎng)機制等,從多方面解決當前縣級黨校師資培養(yǎng)體系中存在的人才進出機制不完善、投入不足而建設滯后、缺乏竟爭導致教師使命感欠缺等一系列問題。
參考文獻
[1]黃鑫、黃 毅.西方國家公務員培訓制度述論[J].青春歲月.2013(3) .
[2]馬俊.新中國60年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歷程[J].紅旗文稿.2009(18).
[3]劉秋麗.新時期黨校主體班教學的兒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02).
[4]朱成榮.干部教育培訓新經驗新要求新趨勢[J].唯實.2007(11).
[5]朱振瑤.新時期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問題及對策[J].上海黨史與黨建.2007(2)
[6]高艷.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研究綜述[J].西北大學學報.2005,:35(2):127-131.
[7]周金堂.干部選學對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的挑戰(zhàn)及應對[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 報.2011, 4(5):118-124.
[8]林永煌.干部教育培訓質星保證體系研究[J]. 衡水學院學報.2008,10(6):96-99.
[9]李源潮.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N].人民日報.2010-02-28.
[10]肖揚偉.關于建立干部培訓激勵機制的思考[J]. 西安社會科學.2009,27(3):160-161.
[11]徐瑤.關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訓質量的問題研究[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7,1(總第107期):85-86.
[12]朱廣萍.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訓考核激勵機制的探討[J] .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 (3):48-52.
[13]梁周敏.論干部教育培訓需求滿足與教學質量提升[J].學習論壇.2011,27(4):78-80.
[14]薛冰.論提高于部教育培訓質員的途徑與對策[J].前沿.2013(4):180-181.
作者簡介:何世平(1970—),男,侗族,貴州榕江人,中共榕江縣委黨校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政治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