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合新疆實驗中學高中生物實驗課的基本情況,介紹了“競賽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原則,針對自身特點,探討了高中生物必修實驗課程的教學設計內容與改革思路,并發(fā)現(xiàn)了高中生物實驗課程存在的問題,為新疆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發(fā)展提供可借鑒的依據(jù)。
關鍵詞:高中生物 實驗課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262-01
一、新疆實驗中學生物必修課教學基本情況
生物學作為高中階段通用的必修課程,其概念的建立與規(guī)律的形成離不開實驗室,試驗效果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其理論課程在統(tǒng)一教室授課,實驗課則根據(jù)實際內容與實驗設備的配置的情況在實驗室進行。從開設情況來看,實驗教學通常以教師結合理論演示實驗內容,再由學生統(tǒng)一進行練習。學生遇到問題再由教師個別進行指導,主要突出了學生獨立總結實踐操作能力。但受實驗課時少,實驗設備不足,講實驗多,做實驗少等現(xiàn)象的影響,實驗教學多數(shù)達不到預期效果,以及個別的學生由于不善表達或不擅提問就放棄了對相關實驗的深入了解。為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并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生物實驗課教學組在個別班級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實踐,將“5E教學模式”“問題串”等以學生為主體的生物教學模式融入到實驗教學課堂中。在幾種教學模式的不斷調整后,這種“推進,實踐”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高效的興趣,將這種主動參與的熱情應用于實踐中。因此,面對多種教學方法選擇真正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才是教學實踐的最終目的。
二、“競賽式”教學模式設計原則
1.“競賽式”教學模式相關概念
“競賽式”教學法或稱為“競賽型”“比賽”教學法,是指根據(jù)一定的教學內容制定規(guī)則,并進行各種教學競賽,目的是讓學生更快的掌握技能與技術。它也是在競爭條件下,按照統(tǒng)一比賽規(guī)則,以最大強度完成練習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法重視創(chuàng)新教育,逐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競賽式”教學模式研究現(xiàn)狀
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選擇競賽教學模式進行試教,發(fā)現(xiàn)這種模式以興趣為誘導,以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動力,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史紹典談到在高中論語文教學中開展了“競賽式教學”,并引導學生進行互動教學,整個過程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開放性[1]。馬傳琦[2]用實例研究了以技能競賽為載體,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發(fā)現(xiàn)技能競賽在教學改革以及課程整合的推進作用。
三、“競賽式”教學模式在生物實驗課中的設計與應用
1.實驗題目的研究框架
根據(jù)人教版高中生物,對其中的實驗進行了分類。如驗證性實驗,觀察類實驗,其次為了豐富課堂內容,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充分掌握各類實驗步驟和技能,采取了“驗證性實驗+探究類實驗”或“觀察類實驗+模型制作實驗”的題目,比如還可以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和“觀察線粒體”進行打包,讓學生進行小組實驗。同時,還可以延伸實驗內容,選取材料時可以適當做改變,如高倍顯微鏡使用過程中建議實驗材料選取“酵母菌”,也可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此時,在其他材料的選取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想象力,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了解實驗目的,不因條件限制,而拘束了學生的興趣與想象力。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彈性選擇。兼顧學生全方面掌握,另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實驗操作面過窄的現(xiàn)象。
2.課堂競賽實驗階段
課堂競賽實驗以PBL教學模式為基礎,在班級中以問題為導向,以分組討論實施計劃,展示,闡述等環(huán)節(jié)進行相互學習而達到對傳統(tǒng)講授形式的教學改革。
2.1分組合作實施實驗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實驗內容,進入學生分組實施實驗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提示實驗步驟,不回答任何與實驗操作有關的問題,可以對實驗資源使用方法進行介紹,讓學生在試驗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以小組成員協(xié)作完成實驗為目的,并討論及解決實驗中的問題,且監(jiān)督小組成員都能參與進實驗,以預期的進度完成每組規(guī)定的實驗題目,通過時間限制,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的進行加分獎勵并優(yōu)先進行演示講解。
2.2 競解實驗演示進行匯報
整個實驗課程結束前一節(jié)課,每個小組以提交的先后順序進行演示匯報,兩種試驗中選擇一種實驗進行詳細匯報。組長匯報時限制時間,且具體詳細介紹每個實驗的目的,方法及操作步驟,并交代每位成員任務分工和實驗期間的表現(xiàn)和熟悉程度,通過闡述并回答教師及其他學生的問題后,教師會對該組在具體實驗實施過程中的技能表現(xiàn)及演示匯報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分及素質評定。實際上,此過程中教師教師觀察到每位學生對實驗的理解,技能操作熟連程度,及能否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2.3教師總結
考慮到各個小組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的總結可以圍繞著這些內容開展,明確重點難點,這樣更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在整個實驗課程結束前,教師可以對學生進一步做前沿性引導,可以對所做實驗提出是否可以改進等,因此,隨著生物學知識的發(fā)展,在實驗課后進行一些前沿性引導或實驗改進都能直接或間接提升學生科學技術理解能力及操作水平,讓學生真正認識實驗的含義。
四、討論
1.“競賽式”教學在生物實驗中開展意義
對高中教材生物必修的“競賽式”教學的試點,教學組對試點班級的教學效果做了總結分析。“競賽式”教學模式是基于PBL教學協(xié)作式教學的一種模式[3]。它充分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不再是教師一味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進行授課,更能個性化體現(xiàn)出每個學生的特點,以及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一步的說,學生在整個課堂中體現(xiàn)自己的用處和發(fā)揮了能力。同時,課程結束的同時應總結該堂課中應改進的方面,不僅要保留并發(fā)揚學生關注的方面,而且還要記錄教學模式中出現(xiàn)的缺陷。
2.“競賽式”教學模式在生物實驗課程中遵循的原則
對課堂的效果的觀察可知,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是遵循原則之一。首先,學生參與主要涉及方面為:課前準備,組內參與討論,參與實驗等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每位學生100%參與,有些學生除傾聽意外,還積極做筆記,其次,針對實驗課程而言,實驗要遵循科學原則。如:“對生物組織中還原性糖檢測”的實驗中,我們可多樣化的選擇實驗材料,如各種水果或蔬菜,但同時不能違背實驗的本質,偏離實驗目的。雖在教學過程或實驗過程中,我們打破了單一的方式,但所有的改進都是在科學性原則的基礎上進行,違背科學就是假科學。因此,教師對科學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對科學方法的正確態(tài)度。
3.生物實驗教學的資源保障
在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生物實驗課大多數(shù)停留在實驗設備少,實驗課時不足等方面。根據(jù)國家對邊疆地區(qū)的扶持及投入加大了力度,很多市(縣)級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至少保證了有充足的課時保證實驗課的開展,此外,教學組在實驗課開展集思廣益因地制宜的發(fā)現(xiàn)教學資源,并在保證達到教學目的的基礎上對個別實驗進行實際改進操作,如:在原實驗的基礎上為發(fā)揮學生的興趣與創(chuàng)意適當?shù)脑黾恿颂骄啃詫嶒?,不僅充分的利用了教學資源也培養(yǎng)了學生掌握了科學探索的能力。雖然課時得到了合理的安排,但由于資金匱乏,實驗設備少已成常態(tài)。除此之外,實驗室少,面積小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學生數(shù)量多,每個班都要完成實驗,但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因此,解決實驗室條件迫在眉睫,只有實驗室整體環(huán)境和設備得到改善,才能滿足生物實驗室教學的順利進行。同時,學校自身也要提供需求,結合學校自身特點,以及教材知識結構點,進行合理規(guī)劃資源購買資源,才能避免資金的浪費,設備閑置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史紹典.論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從湖北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競賽談起[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A),2003,(2):12-14.
[2]馬傳琦.技能競賽對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2):54-56.
[3]王占軍,徐忠東,李亮.美國三種課堂教學模式對我國《細胞生物學》教學的借鑒與啟發(fā)[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4,36(12):1668-1673.
作者簡介:阿達來提·艾力肯,女,新疆烏魯木齊人,本科,助教,新疆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