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毓武+潘惠華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115-01
當前,我國教育正處在由傳統(tǒng)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的轉(zhuǎn)型期,轟轟烈烈的教改和課改正在全國上下展開。新的教育理念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運用多種有效的辦法,做好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是目前教育實踐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在小學教學中,廣大老師們比較困惑的是學生成績良莠不分,尤其是后進生學習思想轉(zhuǎn)化問題和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筆者從教20多年來在農(nóng)村小學教學過程中,曾在不同的學校任高年級班主任。為了探索和實踐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方法,筆者針對師生關系以及學生對教師的期望,連續(xù)多年對500名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小學學生進行了調(diào)研,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絕大多數(shù)對老師是尊敬的,但也發(fā)現(xiàn),只有8%的人有心里話對老師講,只有10%的人跟老師在一起時有愉悅感。這也說明了老師與學生交流甚少,互相溝通不夠。在回答“你經(jīng)常得到老師表揚嗎?”這一問題時,有73%的學生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只有8%的學生經(jīng)常得到老師的表揚,而認為與老師關系比較好的占8%,較好的占32%,較差的占39%,差的占9%。由此看出,一些學校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有待于師生繼續(xù)努力。小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在調(diào)查中,喜歡“表揚和鼓勵型”老師的占89%,“友善交流型”老師的占81%,“一視同仁平等型”的占78%。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老師講民主與平等,對學生一視同仁,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在回答“你喜歡什么樣性格的老師”時,86%的學生喜歡外向型的教師,也就是性格開朗,活潑、善交際的教師,而不喜沉默寡言,反應遲鈍,不善交際的教師。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時應善于與學生溝通,采用以表揚和鼓勵為主的方式,成為提高教學效果的“催化劑”。
我們提倡表揚和鼓勵式教育,表揚和鼓勵也需講究方式方法,怎樣表揚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呢?
一、發(fā)現(xiàn)優(yōu)點 及時表揚
在學生表現(xiàn)出良好行為,取得一點進步時,教師應馬上給予表揚,這樣,不僅能堅定學生做出正確行動的信念,還能教育其他學生,促使其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傾向。如果班主任對班級中的好人好事遲遲不管,先進者就會產(chǎn)生低落的情緒,同學中就難以產(chǎn)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
其實要根據(jù)不同學生進行適度表揚。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因為不同的學生存在著個性差異,他們的性格和心理素質(zhì)也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學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表揚也要因材施教,要掌握好表揚的度,講究表揚的分寸。比如,面對內(nèi)向型的學生,我們應該采用多鼓勵,少批評的方式,評價的語言應該是“和風細雨式”的點撥和引導。
二、贊揚有法 評價有度
贊揚學生,怎樣才能做到既有效力,又是其不產(chǎn)生驕傲的情緒呢?這就要講究方法,學生經(jīng)過刻苦努力。成績逐步提高了,就應該從學習有進步這個角度去表揚他。讓他知道受到贊揚的原因何在,以后他就會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然而更不能忽視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對學生評價準確、到位對于學生后期發(fā)展起著很大的作用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三、面帶微笑 縮短距離
微笑能給學生帶來親切感。燦爛的笑容,可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在學生心里留下很深影響。當你想激發(fā)學生的斗志,當你想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不妨輕輕一展笑容,就勝過千言萬語。哪怕是微微一笑,頃刻間縮短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 是學生克服了在教師面前望而生畏的現(xiàn)象。
四、靈活應用 提高效果
當某個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問題只答出一半,接下來不知如何回答時:我們可以說:“沒關系,別著急,慢慢來”;“仔細想想,想好了再告訴我”;“再讓別的同學補充一下好嗎”。切莫說你“真笨”;“站著聽別人說”;“這么簡單題都不會,尤其是成績較差的后進生上課溜號,被老師叫起來回答不上來問題時,我們可以說:“不要緊,請你再聽一聽”;“好好想一想,下次再回答”。絕對不能說:“站著聽,多做題或是找家長”;“你走魂了”。當取得點滴進步時,教師應鼓勵他說:“繼續(xù)努力”; “加油啊”;“你真棒,但不能驕傲哦”。只有教師激勵學生方法靈活多樣才能是學生有所進步,所以多元評價是提高課堂效果的重要保證。
五、方法多樣 效果可佳
記得有這樣一句至理名言:“人最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據(jù)權威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fā)揮80%——90%。對學生來說,我們往往過分吝惜表揚,而批評太多,這不利于優(yōu)良品行的強化。“積極的鼓勵勝過消極的制裁,積極的暗示勝過消極的命令”,這是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經(jīng)驗之談。
筆者所任教的學校地處廣西遲熟荔枝的主產(chǎn)區(qū)蒼梧縣沙頭鎮(zhèn),曾有一位學生叫關星,平時有一個怪癖,常帶著小刀在樹木花枝上刻這刻那。為此,之前的班主任不知說過他多少遍都沒用。有次家訪,筆者想跟家長談談這件事,無意中聽他媽講,他在家一有空就學著搞嫁接、植物栽培,還讓看他嫁接成功的荔枝,長勢非常好,聽說產(chǎn)量也很高。我眼前一亮,想不到他有這般本事。聯(lián)系他平時的怪癖,我重新調(diào)整了教育方式,肯定了他在嫁接方面的長處,同時指出不可隨便在小樹上刻畫,并讓關星試驗在班里的花木上進行嫁接,他很快就改掉了原來的毛病。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當年任育才小學校長時,就曾經(jīng)導演過一出表揚式批評的經(jīng)典,一次,他看到一位男學生用磚頭砸另一位學生,于是將其制止,令他到校長室等候。陶先生回到辦公室,見那位學生已站在辦公室里。陶行知先生先拿出一塊糖果給他。“這是獎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到?!苯又帜贸鲆粔K糖果給他?!斑@也是獎給你的,我要你不打人時,你立刻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睂W生遲疑地接過陶先生遞給他的糖果。陶行知又說:“據(jù)了解,你打那位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于是又拿出第三塊糖果給他。這時,那位學生哭了,不停地說著:“校長,我錯了……同學即使不對,我也不應該打他?!碧招兄壬鷿M意地拿出第四塊糖果給他,說:“你已經(jīng)認錯了,是個好孩子,再獎你一塊糖”。
陶行知先生批評學生雖然沒說什么道理,更沒有指責,而是從多方面表揚犯錯誤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在沒有心理壓力下,通過自我反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總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表揚和鼓勵式教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用好表揚和鼓勵可以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大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我們在推行表揚和鼓勵式教學的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也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情況采用不一樣的表揚方式,真正做到“表揚有方,因材施教”。從而切實達到“表揚使人進步”的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全面素質(zhì)”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