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基才
植根于民間美術文化土壤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研究
陳基才
(深圳技師學院設計系,廣東 深圳 518116)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以共同的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民間美術文化,非常契合現(xiàn)代設計的審美趣味。全球化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的本土化和民族化趨勢日益明顯,視覺傳達設計教育應當整合和挖掘民間美術資源,從教學理念、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三個方面融匯補充,推動學生對本土藝術魅力的感受和民族文化語境的選擇。
民間美術;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教學理念;課程內容;日常生活
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輝煌而悠久的歷史文明,民間美術是其中一朵絢麗的奇葩,經過民族文化千百年的浸潤和熏陶,業(yè)已形成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特征,融匯著華夏子孫的精神氣魄和文化積淀。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以共同的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物質財富和文化藝術,承載著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及審美理想,涵蓋繪畫、陶瓷、建筑、服飾、雕刻、裝飾等諸多門類,具有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三大特點。設計是時代的,更是民族的,失去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沒有民族藝術的烙印,中國設計就無法屹立于世界設計藝術之林。全球化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的本土化和民族化趨勢更為明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國際與本土,原生與時尚成為現(xiàn)代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熱門的話題。事實早已證明,民間美術并非粗俗沒落、難登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理應成為現(xiàn)代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它濃郁的民族氣息和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夸張而生動的造型色彩,質樸而靈秀的藝術語言,非常契合現(xiàn)代視覺傳達設計的設計趣味。因此,必須充分重視和開發(fā)這一寶貴資源,建立多層次、因地制宜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模式,推動設計教育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和諧發(fā)展。
(一)民族理念的融入
2012年10月,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們在彈冠相慶,歡欣鼓舞之余,對“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一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長期以來,我國視覺傳達設計教育沿襲的是以西方文化為主的教學體系,中國民間美術處于邊緣和弱勢地位。作為教學的主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教師首先應該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形成民族化的教學理念,以更為開放的眼光關注世界與中國的聯(lián)系,多維度的發(fā)掘中國民間美術中的優(yōu)秀資源。近年來,民間美術日益受到視覺傳達設計學界重視,它感動著現(xiàn)代人的情愫,撞擊著現(xiàn)代設計思維的火花,其相應的理論研究也呈現(xiàn)出多角度、跨學科的態(tài)勢。民間美術既具有形而下的藝術形式,又包含形而上的意識形態(tài),譬如廣西花山崖畫的神秘莫測,銅鼓藝術的璀璨精湛、干欄建筑的巧奪天工、壯錦織繡的絢麗多彩,不僅傳頌著許多動人的民間故事,也留下了深刻的民族印記和豐富的文化遺存,是各民族生活方式在時間上的投影,倫理道德和審美情趣在藝術上的折射。視覺傳達設計教育工作者應該將目光投向這片廣闊的藝術場域,構建更具地域特色、開放多元的學科體系,拓寬視覺傳達設計的內涵與外延,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感受民間文化和風土人情,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人文歷史和美術資源。另一方面,教學的主體——學生也必須更新觀念,真正明確“本土化”“民族性”現(xiàn)代設計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認識到深入民間,繼承傳統(tǒng)的必要性,而不是一味的崇尚西式文明。在保持民族血脈前提下展現(xiàn)視覺傳達設計的時代風貌,努力挖掘民間美術的表現(xiàn)深度,將其美學思想、造型觀念、構圖色彩等元素融入現(xiàn)代視覺傳達設計之中。摒棄過去那種片面專注于西方設計藝術體系的觀念,更加重視和洞察民間美術的藝術價值,從中汲取設計營養(yǎng),在繼承的基礎上取其“形”,延其“意”,傳其“神”,在借鑒中創(chuàng)造,在繼承中超越,打開創(chuàng)意的思路,找到一種民間美術與現(xiàn)代設計相結合的設計方法。圖1、圖2為以民間美術為主要元素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
圖1 招貼設計
圖2 標志設計
圖3 壯錦的圖案紋樣
圖4 平面構成作品
圖5 “苗族少女”寫生設計變形
圖6 以“苗族少女”為主體的龍勝皇金菊包裝設計
(二)課程內容的補充
當前我國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以西方體系為主體,而對中國的民間美術元素涉足較少。在此并非否定傳統(tǒng)視覺傳達設計教育內容體系的作用和價值,而是將中國民間美術資源充實進來,這無疑會更加完善和提升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成效。鑒于此,應以中西結合為基礎,努力開發(fā)民間美術資源,認真而細致的挖掘、篩選,創(chuàng)造性的融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內容當中,優(yōu)化組合,來開發(fā)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設計潛質。例如,與“云錦”“蜀錦”“宋錦”齊名的壯錦,圖案豐富多變,顏色五彩斑斕,富有民族審美特質。其構成特點是經線一般為原色,緯線為彩色,經緯結合構成了各種具有濃厚壯民族風格的圖案花紋,如菱形套接的云紋、萬字紋、幾何紋、花卉紋以及蝴蝶朝花、鯉魚躍龍門等富有吉祥寓意的紋樣,工藝精巧,單純有力,極具韻律感及嚴謹和諧之美。將這些形態(tài)要素與平面構成有機結合,無疑是很有開創(chuàng)性的教學嘗試,東方的民族藝術元素與西方構成設計的點、線、面相融合,按照現(xiàn)代形式美的法則進行密集、特異、韻律、近似、漸變、分割等的編排與組合,更有助于學生掌握具有東西方共性的設計語言,大大豐富設計思維和表現(xiàn)手段(圖3,圖4)。再如,將民間服飾糅入龍勝皇金菊包裝設計中(圖5,圖6),其背景是一望無際的梯田,方案主體是一個身著節(jié)日盛裝的苗族少女,頭綰大髻,戴山字形鳳雀銀冠和柱式擰花項飾,鑲滿鏨花銀片,身著刺繡苗衣,兩袖和領、襟均繡有精美的裝飾圖案,以獨具少數(shù)民族特色的視覺形象突出了鮮明的包裝個性,從而更好地激發(fā)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提高產品的個性特色與附加值。此外,民間美術產生、流變、風格、內涵等文化要素,也可以作為重要教學內容充實到設計概論、設計史等基礎理論課程之中,教師通過系統(tǒng)介紹和評價民間美術的起源、發(fā)展及沿革,讓學生在欣賞優(yōu)秀的民間美術作品之余,更為全面的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認識其寶貴的藝術價值,培養(yǎng)起對本土文化的情感,以便在未來的設計實踐中實現(xiàn)民族文化的語境。
(三)日常生活的滲透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換言之,藝術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民間美術服務于民間,與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代表著一定地域的生存文化和生活方式,充滿濃郁民族氣息的生活圖景。對于這種生活化的藝術,從生活的角度去體驗它的點點滴滴,能夠更深入的接近其本質,探究其藝術表證與思想內涵。傳統(tǒng)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過分強調學生“認知—理解”的過程,而對設計知識遷移及學生生活經驗、情感體驗關注不夠。課堂教學是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最主要的手段,但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往往難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現(xiàn)實的情景?!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背景出發(fā),讓教學回歸生活,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椤爸鲃影l(fā)現(xiàn)和探究”。民間美術“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歸于生活”,其教學過程更應當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結合生活去發(fā)現(xiàn)、思考、挖掘和體驗,讓民間美術促發(fā)他們內心的情感,喚醒生活的感受。如鼓勵學生運用民間美術作品來布置設計工作室和宿舍,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近距離的觀察、欣賞優(yōu)秀民間美術作品,感受民間文化的氣息。再如利用教師節(jié)、元旦節(jié)、青年節(jié)等各種節(jié)日活動,讓學生運用民間美術元素設計制作各種賀卡、海報、禮品等,既增添了節(jié)日的氣息,又學會了如何在視覺傳達設計中運用本土符號。而對于春節(jié)、元宵節(jié)、寒食節(jié)、三月三、盤王節(jié)等民間節(jié)慶,更要充分開發(fā)利用,強化學生的參與觀念,喚醒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設計出各種形式多樣的節(jié)慶文化作品。可以說課堂內外的有機結合,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必將實現(xiàn)民間美術與視覺傳達設計的真正融合,讓學生的知識建構深深植根于民間美術土壤,也讓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
[1] 王平.中國民族民間美術通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7:16.
[2] 吳鵬毅.挖掘民族民間生態(tài)文化的和諧智慧基因[J].歌海,2012(4):89.
The Study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Based on Folk Art Culture
CHEN Ji-cai
(Design Department,Shenzh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 518116,China)
China is a multi-ethnic country, the common hard work and wisdom of all ethnic groups to create a splendid folk art culture, is very fit with the aesthetic taste of moderi-cain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trend of loc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education should integrate and excavate the folk art resources, and integrate them from teaching concept, curriculum content and daily life, and promote students' The Feeling of Artistic Charm and the Choice of National Cultural Context.
folk art;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teaching; teaching idea; course content; daily life
www.artdesign.org.cn
J528;G420
A
1008-2832(2017)04-0145-02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