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彬
最近一直在閱讀《蔣勛說紅樓夢》這套書,跟隨臺灣學者蔣勛逐回去解讀《紅樓夢》,讓我對這部偉大著作有了更深的理解?!都t樓夢》之所以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是因為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性格的人讀它,都可以從中找到共鳴和值得研究的點?!都t樓夢》中對建筑、服飾、飲食、醫(yī)藥等細致深入的描寫,引得無數(shù)專業(yè)人士去考證研究。我邊讀邊想,作為一名教師,可以從這部書中領悟到什么,借鑒到什么?細細思考,啟發(fā)還是很多的。比如:通過對每一個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到成長環(huán)境、生活背景對一個人的影響;從大觀園里少男少女們的思想,可以看到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與憧憬。
可惜《紅樓夢》里對少年們學校生活的描寫不多,因為古時候只有男孩子可以到學堂讀書,而這僅有的一回校園生活描寫:戀風流情友人家塾起嫌疑頑童鬧學堂,卻是一個“鬧”字了得。最終我的視角落在了海棠詩社,這是由才女探春發(fā)起的一個學習交流的社團,集中了大觀園里的許多人,上至少婦李紈,下至一群才華橫溢的少男少女。海棠詩社的成立和幾次精彩的活動,向我們展示了這個團隊學習的過程,彰顯了團隊學習的優(yōu)勢,值得思考。
現(xiàn)代教育理念給團隊式學習模式的定義是:以一個小型組織化的學習環(huán)境為條件,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抓手,以教師的有效教學和管理方式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為目標的一種學習模式。因為這種學習模式擺脫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個體性以及與教師的單一對應性,促使學生提高協(xié)作精神,形成團隊意識,所以目前這種學習模式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如我們常見的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也運用于課后的研究性學習,如節(jié)假日由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研究性學習任務。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一些教師的認識、管理、指導不到位,團隊學習并沒有發(fā)揮出其真正的優(yōu)勢。如何完善團隊學習的管理,提高團隊學習的效率,從海棠詩社,我得到了以下幾點啟發(fā)。
一、團隊學習需要嚴格紀律的保障
海棠詩社在探春的提議下成立,成員都是自家親戚,是一個比較松散的組織。為了保證詩社的長效運行,最初起社的七人開了個會議,首先明確紀律,也就是李紈所說的:立定了社,再定罰約。接著根據(jù)每一個人的特點,進行了分工,各司其職。最后規(guī)定了活動時間,每月初一、十六活動兩次。這次會議共同商定并通過了詩社的章程。
團隊再小也是一個集體,組成人員都有各自的意志、好惡、性格,以集體為單位去完成學習任務,就必須做到大家思想一致,行動一致,互相幫助,力往一處使,否則你是你的想法,我是我的做法,將是一盤散沙。
團隊學習的模式,倡導的是自主學習,給了個體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如果缺乏必要的紀律約束,勢必造成時間的浪費,或者造成優(yōu)的更優(yōu)、差的更差這種成員發(fā)展不均衡的局面。所以團隊建立之后,第一要務就是制定嚴明的紀律,并且人人清楚,人人遵守。
嚴格的紀律包括成員分工、學習方式、評價機制等規(guī)定。教師應該在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分組,把不同基礎、不同個性的學生合理搭配。然后明確分工,盡量揚長避短,讓每一個人在團隊中都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當然為了鍛煉學生,分工也可以一段時間后進行調(diào)整,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體驗不同的角色。對學習全過程也應該有指導和監(jiān)控。團隊式教學法的共性是,都要經(jīng)過“事先規(guī)劃”“小組討論”和“小結評價”等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針對具體學習任務,在每個環(huán)節(jié)做什么,怎么做,都需要讓成員了解。最后,還需要有相應的評價機制,組內(nèi)成員之間的評價,組與組之間的評價等,通過不同層次的評價,鼓勵先進,激勵后進,賞罰分明。
二、團隊學習需要豐富資源的支撐
海棠詩社成立之后經(jīng)歷過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第一次是觀賞珍貴的白海棠,作海棠詩。第二次在藕香榭,持蟹賞秋,交出吟菊詩十二首。第三次在蘆雪庵,食鹿肉賞雪景舉行了一次即景聯(lián)句。精彩、優(yōu)美的詩句脫口而出,讓人拍案叫絕,我想這和豐富的課程資源、深刻的體驗感受分不開。試想,如果詩社的活動是把大家關在書房里,完成命題作文,那一定是一副苦思冥想的景象。眼前有繁花,有雪景,一邊體驗一邊書寫感受,這樣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真實的,創(chuàng)作成果是豐滿的。所以團隊學習只有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讓成員去充分體驗感受,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隨著新課程觀的推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教科書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已經(jīng)形成共識。教學中需要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開發(fā)利用校內(nèi)外一切課程資源。
目前,團隊學習很多還停留在交換學習信息,交流學習成果的層面,形式也較單一,多是你說我說,然后組長總結。這樣的學習模式,離開了課程資源的支撐,離開了實踐體驗的過程,只剩下一個外殼。
為團隊學習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就學科特點、學習任務而言,不外乎實物、實踐兩個原則。實物,就是提供研究對象,讓學生親眼所見。比如語文教學《恐龍》,就可以讓孩子搜集各種恐龍的圖片、玩具模型,團隊成員把搜集到的聚在一起。課堂上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寫找到梁龍、霸王龍等,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把課文沒有寫到的恐龍種類,介紹給組員;最后大家一起選擇一種最感興趣的恐龍,觀察外形,學著課文的寫法,自己來寫一段。這樣的教學,不再是紙上談兵,學生完成了從理性到感性再回到理性的升華。實踐,就是提供體驗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比如數(shù)學教學《元角分》,學習了元角分之間的換算之后,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體驗,學會使用貨幣。把團隊成員分好角色:售貨員、收銀員、顧客?!笆圬泦T”標注貨物的價格,“顧客”購物付款,“收銀員”收款找零。不同的角色同樣通過實踐去鞏固所學知識,在實戰(zhàn)中運用知識。
三、團隊學習需要相互競爭的激勵
海棠詩社的每一次活動,都由作詩、評詩兩部分組成,大家寫的詩,最終都進行評比排名。雖然怡紅公子賈寶玉每次都是樂呵呵地墊底,自愧不如那些姐妹們。但是,因為有評詩這一環(huán)節(jié),不難看出,大家心里都是有壓力的,都鉚足了勁,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認可,獲得好的名次。自家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寫寫詩,完全可以自娛自樂,為什么要評出優(yōu)劣?原因只有一個,有競爭才有動力,有競爭才有進步。
團隊學習中只有完善評價體系,引進競爭機制,才能保持學習的動力和活力,最大限度挖掘團隊成員的內(nèi)驅(qū)力,促使整體不斷進步。
競爭包括兩個層面,團隊內(nèi)部競爭、團隊之間的競爭。團隊內(nèi)部競爭,旨在激發(fā)團隊成員個體的積極性。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每一個成員有各自的分工,出工是否出力,出力了多少,成果如何,是否對同伴提供幫助,這些都應該進行評價,分出層次,通過樹立團隊內(nèi)的榜樣,以先進帶后進,促使大家共同進步。
團隊之間的競爭,旨在加強團隊的凝聚力、協(xié)調(diào)力,提高整體合力。同樣的任務,要想超越其他團隊,就必須發(fā)揮出1+1>2的作用。這就促使團隊成員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還要加強與其他成員的溝通、協(xié)調(diào),發(fā)揮團隊的優(yōu)勢。團隊之間的競爭,是最能激發(fā)斗志、樹立自信的方式。
四、團隊學習需要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意
海棠詩社的幾次活動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主動地追求創(chuàng)新。首先內(nèi)容出新,根據(jù)季節(jié)的更替,景物的變化,觀海棠,吃螃蟹,賞雪景,活動內(nèi)容豐富多彩。其次形式出新,從一開始的命題作詩(海棠詩),到增加自由度的半命題作詩(菊花詩),到即景聯(lián)句,填詞,形式多種多樣。最后,詩社成員也有變化,隨著新面孔的加人,不斷為詩社增加新鮮血液,大家可以欣賞到更多的作品,更多的風格,進行更多的交流。
團隊學習就需要這樣的推陳出新,創(chuàng)意無限。單一的活動形式,不變的成員組合,日復一日的重復,最終是審美疲勞,大家都沒有了新鮮感。學習內(nèi)容和形式的變化,如果都壓到一名教師的身上,難度太大了。其實一個班級各學科的教師都認可團隊學習,結合自身學科的特點,在不同的課堂上運用好,就做到了多樣性。適合語文、英語學科可以開展分角色朗讀,課本劇表演,寫循環(huán)日記等團隊學習活動;適合數(shù)學、科學學科可以開展觀察、測量、實驗等團隊學習活動。另外,完成小課題的研究性學習、設計小制作、繪制小報等活動在各學科都能進行。教師可以利用各學科的陣地,適當開展團隊式學習,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除了內(nèi)容、形式的變化,團隊成員也可以定期重組。一個團隊,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肯定會越來越熟悉,越來越會合作。但是,伴隨熟悉,會對同伴的認識形成定式。誰能力強,就應該承擔組織領導工作;誰畫畫好,就應該承包所有繪畫的任務;誰比較缺乏責任感,就讓他做最簡單、最無關緊要的事。這樣的定式一旦形成,肯定是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甚至還有一些人際關系也會影響團隊合作。所以,教師就必須在學習過程中注意觀察,能夠每一學期重組團隊,將原有的組合模式打破,讓學生有機會和更多的伙伴合作,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挖掘自己身上的潛力。
看海棠詩社,感慨于這群少年的才情、好學。他們就憑借對詩詞的熱愛,對伙伴的友愛,將詩社經(jīng)營得有聲有色,在詩社的一方天地里施展才華,綻放自我。我想,作為教師,我們完全有能力和義務也為我們的學生開辟出這樣的小天地,讓他們享受團隊學習的樂趣,學會與他人合作,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