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紅
摘 要:合作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在理解新課改全新教學理念的基礎下進行的一種新教學方式,主要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相互合作完成教學目標。合作學習是一種新時代下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和基本素質(zhì),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有顯著效果。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簡單探討在閱讀教學中如何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更好的促進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關鍵詞:閱讀教學;合作學習;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課題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除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外,在寫作能力、認知能力、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的開展卻面臨很多問題,如教師的“應試閱讀”教學,直接將文本情感、意義內(nèi)涵指出要求學生背誦,盲目追求學生成績;學生個人閱讀能力水平不同,自主閱讀存在困難,對文本的解讀不夠到位;閱讀過程乏味枯燥,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厭煩心理等一系列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就顯得尤為迫切。
一、自身素質(zhì)提升,轉變思想觀念
應試教育教學模式不僅封閉了學生的思維,對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也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不少教師認為成績才是證明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在教學過程中以取得高分為基本教學理念,不注重對學生能力上的培養(yǎng),死板硬套,沒有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zhì),轉變思想觀念,積極參與教師交流活動,吸取他人在教學方法中的長處,彌補自身不足。在課堂上,將學生作為課堂對象,以學生能力為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覺能動性,重視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發(fā)展。
二、吸引學生注意,組織小組學習
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閱”與“讀”的過程,但不是盲目的閱讀,而是在了解相關背景情況下,帶著問題和思考有目的的進行閱讀。小學生正處于發(fā)育成長階段,因此對于所閱讀文本的理解是必然不到位、不全面的。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在閱讀過程中相互討論,了解他人的想法,結合自己的思路,產(chǎn)生新的方向和回答。
例如人教版課本中《竊讀記》的閱讀,教師可拋出問題:“文中哪些句子表現(xiàn)出作者對于讀書的渴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目的性的去尋找,就會對文本的細節(jié)有所留意,發(fā)現(xiàn)例如“急切的尋找”、“像一匹餓狼,貪婪的讀著”等內(nèi)容,但是小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閱讀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師通過觀察,找出適當?shù)臅r機,讓學生小組討論自己找到的內(nèi)容,并相互交流,學生的注意力從課本轉移到了討論中,重新恢復了學習興趣,而在討論過程中,又會發(fā)現(xiàn)很多自己錯過的細節(jié),如“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擠過去”、“總算擠到里邊來了”的句子,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世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就會將所體會到的這種情感運用到朗誦之中。
三、評價褒貶有度,注重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對待每個學生采取的教學方式,也應當是有所區(qū)別的,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表現(xiàn)的非常明顯。有的學生對于情感捕捉的能力較差,但是對于文本整體結構的把握很到位;有的學生詞匯量少,對于文本的認知很吃力,但是在細節(jié)的捕捉上很敏銳;有的學生好勝心很強,能夠積極參與互動,但是合作精神較差等,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既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也提升了學生的能力,給學生搭建了一個發(fā)現(xiàn)自己短板,并學習他人的平臺。而這平臺的搭建,則需要無聲無息的運用到課文的解讀過程中去,如對文本《梅花魂》的解讀,《梅花魂》這篇課文通過描寫外祖父對于梅花的喜愛,表達了一位華僑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也側面將梅花擬人,表現(xiàn)梅花的傲人品格。在通過對課文中生僻詞匯的簡單學習后,教師可以將問題由淺到深依次拋出,首先提問:“看到題目后,你們覺得這是一篇寫什么內(nèi)容的文章?”在學生作答后不論對錯都給予一定的眼神示意和鼓勵,然后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相互討論,再向之前回答問題的學生提問,這一次進行口頭的簡單表揚。也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問參與性不強的學生并給予大力的贊賞,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四、重視課外讀物,增加閱讀數(shù)量
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有一定的閱讀量,僅僅是在課堂上對文本進行解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重視課外閱讀,補充學生的閱讀量,為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而小學生,尤其是較高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長久集中,在課外環(huán)境下難以做到堅持閱讀,這就需要合作學習的深入推進。對學生進行小范圍分組,學生在小組之間進行評選活動,小組推選出閱讀數(shù)量最多、閱讀理解最深入、閱讀筆記最完備等個人獎項并在課堂上加以表揚,實現(xiàn)學生之間相互督促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學生在合作中也能夠輕易對比出自己與他人的差距,進行彌補。
五、在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的不足
教學方式歸根結底只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輔助手段,所有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的長處就有一定的短板,尤其以小學教學為主,學生的自覺性較差,綜合能力不高,學習習慣尚未養(yǎng)成,仍然需要教師多方面的指導督促才能進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分依賴合作學習教學,而是利用合作學習的過程,從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身邊,聆聽每一個學生對于文本解讀的想法,深入了解學生的思維主張,對于學生起到督促的作用,并且對學生的理解誤區(qū)及時提醒,才能更好地推進教學進程。
通過上述論點的闡述,簡單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合作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更加敏銳的捕捉細節(jié),解讀情感,并在學習過程中聽取他人的想法,為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埋下伏筆,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辨證思維。但是教學方式終究是輔助教學活動開展的手段,教師要靈活應用,才能達成教學目標,增強學生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