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念 by Li Nian
石圣米芾的三個紀念地(下)
文/李 念 by Li Nian
米芾與鎮(zhèn)江是一部厚厚的書,需要慢慢地研讀、細品。鎮(zhèn)江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長江和大運河在此相交,東西南北交通便捷。尤其是在宋代,無論是北上汴京,還是南下蘇杭,水路陸路任意選擇。特別是這里豐富的人文積淀、濃郁的文化氣氛使米芾向往于斯,并選擇鎮(zhèn)江作為他的終老之地和心靈的皈依之所,他還將自己的父母親安葬于鎮(zhèn)江黃鶴山,并臨終遺命也要長眠于此。自宋代以來的許多書籍對米芾中晚年定居之地有多種稱呼,時而京口、時而潤州、時而南徐、時而浙西、時而丹陽、時而丹徒、時而鎮(zhèn)江等等,叫法雖然不一致,實際指的都是一個地方,即今鎮(zhèn)江市。
(一) 弊居丹徒,喜得“洞天一品石”。
筆者第一次見到“洞天一品石”5個字是2001年春在襄陽米公祠的碑廊石刻上, 那是米芾給他的朋友薛紹彭寫信時的落款:“……寶晉齋洞天一品石下書”。米芾的這個“洞天一品石”是在鎮(zhèn)江的“寶晉齋”還是無為的“寶晉齋”?“洞天一品石”是怎樣的石頭?事隔15年之后的2016年夏季,我客居南京時專程到鎮(zhèn)江和無為尋訪,又查閱相關(guān)文史資料,得知“洞天一品石”是置放在鎮(zhèn)江的“寶晉齋”(或稱“西山書院”)。米芾曾對“洞天一品石”作過較為完整的描述。
徽宗崇寧元年壬午(公元1102年),52歲的米芾于四月末顧請百人運異石到寶晉齋。5月26日致友人《弊居帖》(或稱《甘露帖》):“芾頓首再啟。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閑堂、漾月、佳麗亭在其后。臨運河之闊水。東則月臺,西乃西山。故寶晉齋之西為致爽軒。環(huán)居桐、柳、椿、杉百十本,以藥植之,今十年,皆垂蔭一畝,真一畝之居也。四月末,上皇山樵以異石告,遂視之。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制在淮山一品之上。百夫運致寶晉桐杉之間。五月望,甘露滿石次,林木焦葦莫不霑,潔白如玉珠??ぶ袌D去,至今未止。云欲上,既不請,亦不止也。芾頓首再拜?!泵总缹@塊異石的命名,還見于《西山書院帖》。此帖輯刻于《戲鴻堂帖》,與《弊居帖》文字多同,文辭更簡潔。 這里透露出“洞天一品石”的得名緣由及特性?!段魃綍禾吩瓰樵娗暗囊欢涡⌒颍姙椋骸拔宜荚缆幢S閣,飛泉元在半天落。石鯨吐出流一里,赤日霧起陰紛薄。我曾坐石浸足眠,肘項抵水洗背肩。客時救我病欲死,一夜轉(zhuǎn)筋著艾燃。如今病渴擁爐坐,安得縮卻三十年?嗚呼,安得縮卻三十年,重往石上浸足眠!” 米芾對石如癡如醉,甘愿為之減壽 30 年!這種“大氣派”,只有石圣才能做到。從米芾本人對“洞天一品石”的描述來看,“洞天一品石”當是一塊大體量、高品位的太湖石。
圖1《素園石譜》“海岳庵研山”孫慶芳提供
由于得到了米芾的贊賞,“洞天一品石”的觀賞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經(jīng)濟價值和社會知名度都很高,以至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一件神奇之物。在許多民間建筑的磚雕木刻和民間工藝品中,我們還能看到“一品石”的圖案和文字。有些摩崖石刻和大石頭上也刻有“洞天一品”字樣,甚至現(xiàn)在有些小區(qū)還用“洞天一品”命名。畫家倪瓚、齊白石等都畫過《洞天一品圖》。清代被稱為“揚州三儒”之一的焦循所繪《洞天一品圖》,高大聳立,形體勻稱,玲瓏剔透,氣魄雄偉,那自然生趣的小草長滿在峰石旁,更顯示出石頭的勃勃生機。此石有辟邪、一品當朝、甘露降臨、長壽永恒等富貴吉祥的含義和不爭妍媚俗、堅貞玲瓏、一身浩然正氣,足以讓人以物寓情、明心見志。那個時候米芾的生活是非常滋潤的,他把自己的家園營造得如此漂亮,而且還能和鐘愛的奇石晨昏不離、日夜相守。且他任職的衙門就在隔壁,下班回家就能欣賞奇石和研山。
那么,“洞天一品石”現(xiàn)在何處呢?這也許是很多朋友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隨著米芾去世、北宋覆亡,歷代兵荒馬亂,它的蹤跡成了迷?,F(xiàn)在我們在鎮(zhèn)江米芾公園所見到的“洞天一品石”是后人臆造。對于“洞天一品石”的下落暫時只能用推論:第一,此石存在鎮(zhèn)江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如果還在鎮(zhèn)江的話,鎮(zhèn)江市用如此大的手筆修建米芾公園,不可能畫蛇添足地臆造一個所謂的“洞天一品石”,而將有“八十一穴”的寶物束之高閣;第二,有蛛絲馬跡證明被鎮(zhèn)江對岸的揚州有錢鹽商購買。清乾隆時期,富裕的鹽商們在揚州造園置景,園中多疊石為假山,或豎峰石以顯奇特。清代李斗著《揚州畫舫錄》對當時揚州的“卷石洞天”、“九峰園”和“一品石”等都有記載。揚州九峰園乃清代乾隆年間鹽商汪氏別墅,在南門城外古渡橋旁。此園本名南園,因為乾隆要到揚州巡游,園主費重金在江南購得湖石九峰置園中。這九峰石,大者逾丈,小者及尋,玲瓏嵌空,狀態(tài)各異。據(jù)載:“其洞穴大可蛇行,小者僅容蟻聚,名曰‘玉玲瓏’,又名‘一品石’” ?!秷D志》云,相傳為海岳庵中舊物。趙云崧有詩云:“九峰園中一品石,八十一竅透寒碧?!痹娙?、學者趙翼認為揚州九峰園有一塊“一品石?!睋P州九石,如今僅遺存一石,現(xiàn)立于原處今荷花池公園內(nèi),與 《弊居帖》寫的“ 洞天一品石”頗有差異。在何園里有一副楹聯(lián): “移來一品洞天,顛甚南宮拜石;領(lǐng)取二分明月,快似北海開樽?!笨上Ы窈螆@有假山而無名石矣。在揚州,現(xiàn)在也只有對“洞天一品石”只言片語的文字記載和繪畫等藝術(shù)作品表現(xiàn),而未能有實物佐證。第三,也許運往北京。據(jù)載:揚州九峰園“園中九峰,奉旨選二石入御苑,今止存七石?!逼渲惺欠裼小岸刺煲黄肥?,也未可知。清朝小說《品花寶鑒》雖是虛構(gòu)之文,但第五十三回對 “洞天一品石”的下落交代似有幾分合理。 “......且看那潭水房山的景致,屋是一統(tǒng)五間,東邊臨水,像怡園練秋閣光景。西邊疊疊層層的危石,盤著藤蘿薜荔,陪著松柏桐杉。池內(nèi)荷葉半凋,尚有幾朵殘荷,余香猶膩,其余草花滿地,五采紛披。后面玻璃窗內(nèi),望見綠竹蕭疏,清涼爽目。素蘭飲了幾杯,公子道:‘你看過后面那塊石頭沒有?’素蘭道:‘沒有?!宇I(lǐng)他從屋西到后面竹林中。素蘭見有個石臺,上面豎著一石,如春云岫模樣,頂平根瘦,有八尺多高,渾身是穴。公子向石根邊一個小穴,指與素蘭道:‘你看這個字。’素蘭看時,是個‘洞天一品石’五個字,又一行是:‘五月十九日米芾記。’素蘭道:‘這就是米元章的一品石么?聞是共有八十一穴?!拥溃骸銛?shù)數(shù)看?!靥m數(shù)了一會,那高處及頂上的,如何望得著?也就不數(shù)了??戳艘粫瑔柟拥溃骸衣劽自掳菔?,成了佳話,后人便繪他的《拜石圖》。聽得這塊石在安徽無為州衙門里,怎么取來的?’公子道:‘米元章拜的石,不是這塊。那是無為軍中一塊英石,也生得玲瓏。這是他寶晉齋的洞天一品。若要考清這塊石的來歷,一時也說不清。這是我祖太爺在南邊做官時,地下刨出來的。從運河運到張家灣,特作了四輪的大車,用十二套的牛才拉進來?!?從這段文字來看,作者對米芾《弊居帖》、《西山書院帖》非常了解,特別是款識 “五月十九日米芾記”。至于乾隆從揚州“調(diào)”往北京的兩石,是不是有“公子”和“素蘭”看到的這塊有八十一穴的“洞天一品石”?因筆者掌握的材料有限,還不能夠說明此石就在圓明園,或在頤和園、故宮御花苑,需要進一步考證。
(二)以石易宅基,千古傳佳趣。
米芾在40歲前后擔任潤州州學教授時,曾先后營建了三處宅居。其中“海岳庵”宅基地是用一件奇石換來的。當時米芾在北固山西南看中了一處宅基地,此地靠山臨水,朝南向陽,古木茂盛,環(huán)境清幽,乃晉唐名士的居宅地,風水相當不錯。而且離潤州州學衙門也不遠,沿著北固山的中峰向南就可以去“上班”。米芾心儀此地,想置宅于此。后經(jīng)打聽,這塊宅基地的主人是蘇舜元之孫、蘇仲恭學士之弟,蘇家與米芾素有交往。米芾一心想要這塊宅基地,而蘇家不接受錢財,只要米芾的那塊奇石。蔡絳《鐵圍山叢談》卷五載:“江南李氏后主寶一硯山,徑長逾尺,前聳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左右則引兩阜坡陀,而中鑿為硯。及江南國破,硯山因流轉(zhuǎn)數(shù)士人家,為米元章得。后米老之歸丹陽也,念將卜宅,久勿就。而蘇仲恭學士之弟者,才翁孫也,號稱好事。有甘露寺下并江一古基,多群木,蓋晉、唐人所居。時米老欲得宅,而蘇覬得研山。于是王彥昭侍郎兄弟與登北固,共為之和會,蘇、米競相易。米后號“海岳庵”者是也。硯山藏蘇氏,未幾,索入九禁?!边@塊“研山”不久便被當朝皇帝宋徽宗索入宮中。而米芾得宅后取齋號“海岳庵”,以石易宅之“研山”是“三十六峰研山”,亦即“海岳庵研山”(圖1)。 米芾這一石換一宅基的故事,成為賞石界的千古佳話。
圖2《素園石譜》“寶晉齋研山 圖” 孫慶芳提供
圖3《素園石譜》“蒼雪堂研山” 孫慶芳提供
圖4石圣米元章,玲瓏八面寫春秋
(三)作《研山詩》、畫《研山圖》、藏硯山石
米芾一生愛石、藏石,尤其對研山石情有獨鐘。前面說的用一塊研山石換來一塊風水寶地,只是他收藏眾多研山的一塊。當然,這塊研山是傳承有緒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至愛,價值固然不菲。然而此研山已去,空思無益。米芾面對其他研山吟詩作畫,亦甚暢快。有一日,他把玩著一塊新得的研山,坐在“海岳庵”的北窗,望著山上的“凈名齋”,奇思妙想,把一塊不大的研山石看成千仞高山、百丈懸崖。作《研山》詩:“山研云初抱,奩書客不傳。北窗多異氣,正對凈名天?!泵总肋€有一塊研山也是南唐的寶貝,被好友薛紹彭易去。于是“追想成圖”,其題跋詼諧成趣,頗有文采。其中收錄“中美”詩一首,亦見米芾情深于友,非止把玩研山而已。魏平柱《米襄陽年譜》:“徽宗崇寧元年壬午(公元1102年),作《寶晉齋研山圖》?!碧兆趦x《輟耕錄》卷六《寶晉齋研山圖》云:“右此石是南唐寶石,久為吾齋研山,今被道祖易去。中美舊有詩云:‘研山不易見,移得小翠峰。潤色裛書幾,隱約煙朦朧。巉巖自有古,獨立高嵩巃。安知無云霞,造化與天通。立璧照春野,當有千丈松。崎嶇浮波瀾,偃仰蟠蛟龍。蕭蕭生風雨,儼若山林中。塵夢忽不到,觸目萬慮空。公家富奇石,不與常人同。研山出層碧,崢嶸實天工。淋漓上山泉,滴瀝助毫端。揮成驚世文,主意皆逢原。江南秋色起,風遠洞庭寬。往往入佳趣,揮掃出妙言。愿公珍此石,美與眾物肩。何必嵩少隱,可藏為地仙?!衩空b此詩,必懷此石。近余亦有作云:‘研山不復(fù)見,哦詩徒嘆息。唯有玉蟾蜍,向余頻淚滴?!耸蝗肭?,不得再見。每同友往觀,亦不出示,紹彭公真忍人也。余今筆想成圖,仿佛在目,從此吾齋秀氣尤不復(fù)泯矣。崇寧元年八月望,米芾書?!蔽覀兛梢詮拿总雷约旱囊患L畫作品的款識中看到“中美”先生以其詭奇的想象、綺麗的詩句,將研山描繪出了一個神奇的仙境。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米芾墨跡《研山銘》巻后圖,疑是摹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之《寶晉齋研山圖》,明刊《素園石譜》中的《寶晉齋研山圖》(圖2)與《研山銘》巻后圖極其相近。米芾《研山銘》:“五色水,浮昆侖;潭在頂,出黑云;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魏平柱《米襄陽年譜》:“《研山銘》或作于本年”。圖中文字是研山上的刻銘,銘文為“華蓋峰、月巖、方壇、翠巒、玉筍、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嘗神游于其間、龍池、遇天欲雨則津潤、滴水小許在池內(nèi)經(jīng)旬不竭”。光緒《丹徒縣志》卷九:“ 研山圖刻石并銘,在海岳庵壁”。庵已不存,圖亦不在,只不知米芾本人所繪《寶晉齋研山圖》刻石今在何處。翁方綱《寶晉齋研山考》》:“……研山有二,皆出于南唐,歸于米老寶晉齋。而一為薛紹彭道祖所易,一為蘇仲恭之弟以庵基相易,二石判然,不可強合。”嘉慶《丹徒縣志》之《北固山志》云“研山有二,皆南唐李后主寶石,后皆歸米元章。”由此可知,米芾吟詩作畫的這塊研山是“寶晉齋研山”,以石易宅的那塊研山是“海岳庵研山”。二者不是同一塊。 研山,乃硯山。是一種峰巒起伏的天然山型奇石,石質(zhì)細膩溫潤,擺設(shè)案頭,自成景觀。底部山麓處琢磨成硯池,受水研墨,既可作文房雅玩,又能為臨池染翰之具。唐宋時期的文人雅士尤其喜愛硯山。米芾收藏硯山甚多,皆名品。
圖5 位于鎮(zhèn)江的米芾墓
魏平柱《米襄陽年譜》:“哲宗元祐四年己巳(公元1089年),米芾尚得端州石,《海岳志林》載:‘僧敄周有端州石,屹起成山,其麓受水可磨。米后得之,抱之眠三日,囑子瞻為之銘。’”又,出九江石研,東坡為作銘?!稏|坡全集》卷二十五《米黻石鐘山研銘》:“有盜不御,探奇發(fā)瑰。攘于彭蠡,斫鐘取追。有米楚狂,惟盜之隱,因山作研,其詞如隕。”《寶晉英光集》卷三《研山有序》:“誰謂其小,可置筆硯。此石形如嵩岱,頂有一小方壇。九江有奇石, 趺岱而嵩頭。巨靈藐一擘,嶕峣憶三休。屹嶫稟異質(zhì),嶒嶝誰刻鏤?百壘天巧盡,九盤猿未愁。陽壁宜產(chǎn)芝,陰崖驚潛虬。危顛方壇結(jié),玉秘金泥修。垂手探杲日,朱輪運滄州。一塵具一界,妙喜非難求。心欲躡赤霄,八極皆部婁。況茲對象物,其致一揆收。喋喋分別子,交戈舂其喉?!碧K東坡嘗言:“山研甚奇,便當割新得之好為潤筆也?!泵总酪驉圻@塊九江研山,未予。米芾曾有紫金硯予東坡,東坡嘗言死后入殮。米芾有《書紫金研事》可參證。明刊木刻版《素園石譜》有《蒼雪堂研山圖》(圖3)。
鎮(zhèn)江是米芾長期生活并達到藝術(shù)巔峰的這地,作為愛石之人,到鎮(zhèn)江來尋找石圣的蹤跡是我早就訂下了的行程。直到2016年7月20日清晨,我才從南京站乘坐高鐵來到鎮(zhèn)江“找米芾”。中國米芾書法公園和米芾廣場都位于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十里長山,從鎮(zhèn)江火車站暫時還沒有直達那里的城市公交,需要轉(zhuǎn)車,大約50分鐘便可到米芾廣場。參觀完米芾廣場后,乘公交還可到中國米芾書法公園牌樓。
米芾廣場整體結(jié)構(gòu)為半圓形,面積4萬平方米,分為南、中、北三個主要區(qū)域,背倚十里長山,廣場的主入口為廣場中區(qū),中心有一尊站在石叢中俊秀的米芾塑像,高6.9米的塑像呈現(xiàn)了他飄逸的提筆姿態(tài)和文人氣質(zhì)(圖4)。塑像前的欄桿上,還配有長山十景及十景小詩,中央的書法墻上刻米芾自書的《弊居帖》。在“古邑丹徒”南側(cè)坡地的草坪廣場最高點,有米公亭,是游人緬懷米公、登高望遠、觀光賞景的好去處。剛好是午后時光,筆者在米公亭與前來乘涼的兩位丹徒老人聊天,他們都能脫口說出米芾的一兩個逸聞趣事。當他們得知我是從米芾家鄉(xiāng)來的襄陽人時,倍感親切,主動向我指引去米芾公園的路徑。
圖6天開海岳牌坊
中國米芾書法公園是以一個書法家的名字命名的文化主題公園,公園建在十里長山,這里是米芾的長眠之地。宋·蔡肇《大宋故禮部員外郎米海岳先生墓志并銘》:“……以大觀三年六月葬丹徒長山下.......”,光緒《丹徒縣志》卷五一《藝文》載余京《米南宮墓》:“山荒樵徑十三松,米老孤墳此地逢。斷隴牛羊青草臥,殘碑風雨綠苔封。像棲破屋春澆酒,魂傍空門夜聽鐘。我欲揖君貢片石,壺中無復(fù)九華峰。”又戴巖《謁米南宮墓》:“寶晉曾將姓字留,硯山誰復(fù)擅風流。百年文物歸荒土,一代衣冠拜古丘。斷碣春殘鋤碧草,石麟夜靜響春楸。十三松畔重回首,落日蒼茫下酒樓?!笔镩L山迤邐造勢,環(huán)境清幽。在這里,我們已經(jīng)無緣像古人一樣在“十三松”下的“米老孤墳”拜謁先賢。因為1987年鎮(zhèn)江市在南郊鶴林寺附近的黃鶴山北麓重修了米芾墓(圖5)。此墓或是遷葬所致,或是石圣的衣冠冢,都是順理成章,本文不予詳考。因為黃鶴山有米芾父母的墳?zāi)梗瑲w葬父母身邊是理所當然。
筆者此次鎮(zhèn)江之行,正值暑期,天氣炎熱。沒有與人結(jié)伴,也沒有聯(lián)系當?shù)氐呐笥眩恍闹幌朐阪?zhèn)江“找米芾”。手持一張之前得到的“中國米芾書法公園導(dǎo)游圖”從牌樓下車后,沿米芾路經(jīng)天開海岳牌坊(圖6),便進入了景區(qū)。公園雖是新建,游客稀少,但這里已正式掛牌成為國家4A 級景區(qū)。整個公園雖以書法名之,但每個景點基本都置放有奇石。這里還規(guī)劃建造一個世界級的奇石園,我們翹首企盼早日建成。行走在長山清幽寧靜的林間花叢和碑廊館舍之中,不覺已近5小時,意猶未盡,我還準備再次到鎮(zhèn)江“找米芾?!?(文中圖片除已注明外,均為作者所攝。)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