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
摘 要: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合作交流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最佳的方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合作
新課程倡導三種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同時《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合作交流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最佳的方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下面我就以下幾點淺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
合作過程是學生個體與外界交往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看,合作不是接受, 是一種相互認同與接納。應該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不但要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情境使學生敢于合作,而且要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合作內在動機的情境或交流的意境,使他們感覺到合作的必要性。這些問題的設計,可以是教學中的難點,也可以是單靠學生個人智慧難以完成的,還可以是學生迫切想和別人合作、討論、 交流的問題。這樣,內因才起作用,學生合作的積極性才會高,合作的效果才會顯著。如在教學統(tǒng)計一課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呈現(xiàn)這樣一個畫面:從一個萬花筒里面連續(xù)放射出若干個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圓、五角星,第一次演示先讓學生數(shù)總數(shù),第二次演示讓學士說出不同類型各有多少個。這個問題一個人很難完成,兩個人也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學生就會有小組合作完成的欲望。這時,教師再組織學生分組合作,效果會很明顯。因此,合作學習需要教師一定的指導,需要教師合作情境的創(chuàng)造。
二、合作學習動機的把握
一節(jié)課是否體現(xiàn)新課標的理念,不能單單看他課堂上組織了幾次討論,還要看每一次討論的安排是否有必要。課堂上形式要為內容服務,服務于學生對問題的研究。教師應當把握好每一節(jié)課討論的契機,在學生憤悱之時引導他們合作,讓他們在交流、爭論中獲得靈感、獲得啟迪。在學生需要幫助時引導合作,使學生又迅速又準確地完成一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讓他們體會到集體合作的力量;在每節(jié)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對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小有收獲時引導他們合作,在合作討論中讓他們感悟到他人的思維模式與方法,不斷地吸取, 不斷地反思,最終為我所用,使之認識與思維在合作交流中不斷地得到升華。
三、合作學習氛圍的營造
合作學習如同網(wǎng)絡世界,每一個因素之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個因素對合作學習的作用都可能導致整個合作學習的成敗。課堂上,能否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置身于合作學習中,其重要原因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 自由的氛 圍,一個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這就要求教師的態(tài)度、價值觀、信念都要圍繞著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教師應具有親和力,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成為一種可能,合作成為一種需要,師生之間搭起友誼的橋梁,彼此欣賞、彼此悅納。 對于學生的一些不成熟的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教師應細心呵護,加以珍視,切勿求全責備,多提建設性的建議,多用真切期待的語言鼓勵學生,使學生為滿足教師心靈的期待而努力發(fā)揮出潛在的智慧。如在一次講解平均數(shù)問題時,我讓學生討論"如何將許多瓶量不同的水變成每瓶都一樣"時,有一個同學很迅速地站起來說:"把水全倒掉,就一樣多了。"對他這一特殊的回答,我沒有責怪他,反而和顏悅色地說:"你的方法真有創(chuàng)意,要是水的總量一點都不能少, 你能想出像這樣好的方法嗎?跟你的同伴說一說。"這樣既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又能使合作學習得以繼續(xù),真不失明智之舉。
四、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關系處理
(一)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由臺前轉向幕后,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參與", 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與學生一樣平等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心平氣和地接受學生的質疑、肯定與否定,教師成為學生中的一員,為實現(xiàn)共同的教學目標而互動與交融,對學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幫助,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學生能說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說。教師的任務看似輕了,實際上是在加重。教師必須從更深層次去思考如何引導學生,使合作學習順利進行,必須隨時應對合作學習中的一系列生成性的問題。
(二)學生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1)合作學習前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前,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是關系到合作學習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它關系到合作學習的質量好壞。因為只有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生對所合作的問題才有一個較深層次的認識,形成對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立的看法。這樣,在合作時,才能將自己的思維過程與同伴交流,使合作更有成效。
(2)合作學習中的交流與傾聽。交流就是指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相互之間為了表達各自思維過程的一種方式。在交流方面,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思維,層次清晰,聲音響亮, 自信十足。同時,在傾聽方面,要求學生要有條理地進行交流,采用輪流說的方式,一個學生在說,其他學生必須認真傾聽。如果有聽不清楚的地方, 可以采用很有禮貌的方式請求再說一遍,都是可以的。要避免"群言堂",結果 誰也不知說了些什么。另外,合作交流的聲音不宜過大,只要小組中的成員都能聽見即可,很多人往往認為合作交流的聲音越大,似乎學生的熱情就越高, 效果就越好。其實不然,不能讓一些現(xiàn)象掩蓋了本質。
(3)合作學習后的反思與調整。由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認知結構,對現(xiàn)實問題有著自己的經(jīng)驗解釋,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所獲的信息有所差異。有的甚至與現(xiàn)實有一定的落差,合作學習就是要利用這種差異,目的就在于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 反思與調整,使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原來想法的局限性和對方想法的合理性。 因此,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
現(xiàn)代社會不斷迅猛發(fā)展,各種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潛能。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從小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給學生插上創(chuàng)新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