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一種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作文是衡量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目前,作文教學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它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讓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個性化作文教學是重要的方式之一。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例經驗從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
寫作最大的特點在于其自由性和創(chuàng)新性,因而不應禁錮學生的個性。學生只有敢于、樂于揮灑個性,展示激情,才能讓寫作的道路越來越寬,讓語言表達越來越得心應手。然而在傳統教學中,作文教學的模式化,使得學生養(yǎng)成了固化的寫作思維習慣,極大地禁錮了學生的個性意識。教師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還需要從以下多方面做起。
一、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作文命題俗套,缺少個性化
作文命題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關鍵是所出題目”,“作文一定要讓學生有話好說,有話要說”。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的是給出一個常見的題目,比如“我愛我家”“我的理想是什么”“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等,這些題目拘泥了孩子的思維,讓他們想不到去如何發(fā)揮,也就起不到利用作文傳達心聲的目的。
(二)作文訓練單一,缺少個性化指導
許多老師在作文教學中,面對開放的習作內容仍沿襲以往的教學方法,在作文指導時重形式,輕內容。另外,很多教師習慣性把一些作家的寫作經驗直接用到學生的作文訓練上來,強調學生寫作的時候用好的句子,多用排比,多引用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而不是積極的開發(fā)孩子們的實際認知能力,讓作文寫作貼近實際。結果導致學生“舉一”有余,“反三”不足,沒有達到提高學生們寫作技能、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目的。
(三)作文寫作缺乏思考,內容千篇一律
小學生因智力水平、生活經驗、認識程度、表達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寫作的時候往往覺得很困難。同時為了追求速度,他們常常是堆砌大量的句子,不注重思考,不愿意進行思想情感的寫作,使得文章內容缺乏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呈現出千篇一律的情況。
二、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
(一)發(fā)揮個性化指導
個性化指導方式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針對當前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要求語文老師提高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度。在教學中要求語文老師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特色,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老師的鼓舞,突出自己的特性。同時老師要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改變傳統的固定式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摒棄原有的寫作體裁,讓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保證學生能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創(chuàng)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章,在老師的影響下,學生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寫作水平,激發(fā)自身創(chuàng)作潛能,增強自身綜合素養(yǎng)。
(二)注意生活化命題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狈e累可以從生活方面下功夫,比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培養(yǎng)對事物敏銳的感知力,漸漸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除了觀察也要積極的參加社會實踐,豐富生活感受。
例如,寫游記為主題的作文時,可以組織學生去春游、去踏青、去欣賞名勝古跡,不斷地增加學生的生活經歷,豐富學生的生活感受。這樣做無形中就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生活感悟。當學生把這些感悟寫進作文中去時,作文就顯得生動了很多,肯定也就更富有個性化。
(三)開展個性化課堂
不同的講授方式會引起學生們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興趣,單一模式的教學必定會讓學生不敢創(chuàng)新,從而造成思想僵化,這對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的教學是極為不利的。只有教師不給學生圈定范圍和條條框框,積極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才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就拿“家鄉(xiāng)優(yōu)美景色”的寫作要求來說,老師除了給出學生寫作方向外,只需引導細節(jié),如看到家鄉(xiāng)的美景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描寫),自己說過什么話(語言描寫),有什么樣的舉動(動作描寫)等,點到為止,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把學生認為家鄉(xiāng)美麗的景點、景色通過想象和回憶描繪出來。因為作文,不怕學生辭藻華麗,就怕無話可寫,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作為不會千篇一律,充滿大人難以想象的創(chuàng)造性和趣味性,這一個性化作文課堂的構建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將有極大幫助。
(四)訓練想象力作文
一直以來,小學生都對作文有著畏懼甚至是厭煩的心理,寫出來的文章大多是應付了事,甚至很多是廢話連篇的拼湊字眼文。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寫真情,抒發(fā)內心的真實情感,鼓勵他們張揚自己的個性和風采。那么在實際工作從可以從以下來做:少寫命題作文,提倡自主擬題。作文命題要多樣化,多出幾個題目讓學生自己選擇,或者是給一個大范圍,讓學生拓寬習作的思路,拓展習作內容,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最后要注重個性化指導,對不同個性、不同層次學生不同內容的習作,給予個別化指導,提高學生自主習作的能力。
(五)鼓勵人性化評價
所謂個性化評價,即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評價方法,尊重學生作文上的差異,鼓勵他們進行寫作理念的創(chuàng)新,并根據其作文的類型進行不同風格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不能單純地利用一個字對整篇文章進行評價,應該使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例如,如果寫的是看圖作文,只要學生把圖片中所表達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并且語句通順,教師就應該對其進行表揚;而對沒有表達清楚的學生,則要針對他們的不足進行特殊指導,幫助他們改正不足。通過這種靈活的評價方式,能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其實現個性化發(fā)展。
三、結語
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堅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轉變教學方法,才能與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特點相適應。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地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號召,以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讓學生切實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示他們獨特的個性與魅力。
參考文獻:
[1]李靜.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研究[J].文學教育,2011(8).
[2]喻莉,王中華.關于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的思考[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