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芮
摘要:當下音樂教育是個大熱的話題,沒有幾個學生不會一件樂器或沒上過藝術課的,但是學得好的學得精的能堅持下來的卻缺少之又少?;居玫亩际沁^去時,我曾經學過......我以前學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那是因為現在的音樂教育機構泛濫門檻太低,一些能力一般欠缺專業(yè)知識的老師濫竽充數調低價格。一些家長貪圖便宜,盲目學習。給整個音樂教育市場帶來一系列災難。
關鍵詞:音樂教育;誤區(qū)。
一、盲目追求速度
大家都知道《野蜂飛舞》技術高,速度雖然是考驗一個人技術高低的標準,但卻不是一步就能達到的,殊不知慢練才是王道。
一些人盲目的追求曲子的速度和進度,想很快的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孩子在練習時由于家長很多都是非專業(yè)的,所以也沒有特別仔細關注過程停頓了幾次,出現了幾處錯音,幾處重復,只是大概聽起來還不錯,就沒有再繼續(xù)深究了。其實不知道的是,那些都是你的錯覺,曲子其實已經是漏洞百出了。彈琴最忌諱的就是錯了不改,不重是細節(jié)符號。這是非常不利于進步的一種誤區(qū),長此以往下去如果在經常出錯的地方不及時改正,就會產生錯誤的記憶點,以至于每次一到固定的位置時就會卡頓就會先錯在改對。所以練琴時一定一段一段的練習,錯的地方及時停下來,反復練習。其實不錯音符比速度更重要。
二、孩子不堅持就是沒興趣
這一點針對的是年紀不太大的青少年學習時遇到的問題,許多家長經常會問一個問題,孩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后還很主動,還是很有興趣的,可是為什么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就不愛學了呢?是沒有興趣了嗎?那我應不應放棄?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輕松愉快的事物,而練琴的剛開始都是很枯燥的,那種剛開始被音樂吸引的心情就會產生變化,這很正常,但此時因為孩子們是沒有一個正確的對事物的判斷的能力,遇到困難都會想到退縮,其實他們并不是真的沒興趣了,只是再退縮在逃避。如果這個時候你真的放棄了那么就會像蔡康永說過的話一樣:“15歲的時候覺得游泳很難,放棄了游泳。18歲遇到喜歡的人約你游泳,你只好說不會。18歲的時候覺得英語很難,放棄了英語,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也只好說我不會。所以堅持是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也最難做到的事情?!倍鴮τ诤⒆觼碚f,其實家長的堅持比孩子的堅持更重要。
三、只學簡譜,不學五線譜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和家長,甚至是老師會選擇使用簡譜來學習音樂。簡譜雖然會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方便,但長期依賴簡譜而不去學習五線譜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不僅不利于專業(yè)的學習也是錯誤的開始。是一種逃避。真的聽過很多孩子這樣的抱怨說五線譜難不愿意學。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一些人可以演奏一些好聽的曲子,但是當你給他一篇曲譜讓他演奏時。他居然不認識,再問他關于節(jié)奏,關于音符,等基礎的樂理知識時,也居然答不上來。在這里我并不是歧視簡譜,那確實是一項很高級的發(fā)明,但五線譜是音樂的文字,是任何樂曲的靈魂。你想了解音樂,想創(chuàng)作音樂,不先學會他的語言你又怎么進行下去。所以我對于只看得懂1234567的人就只有一個評價,那就是二把刀。其實學好五線譜比學習簡譜更重要。
四、音樂課為文化課讓路
很多時候我們學習藝術學習音樂,就是為了為自己多貼上一層標簽,多為自己爭取一些機會。我曾經也是一名音樂老師,我聽過最多的請假理由就是,孩子今天有英語課,音樂課不上了。明天有考試今天得復習,音樂課不上了。關于這件事情雖然能理解但是不能夠被認同,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考第一名的孩子可能從來沒有耽誤過一節(jié)音樂課,我們應該從根本上改變音樂課會耽誤學習的誤區(qū)。很多時候音樂起到的是一種調節(jié)作用,是一種在忙碌學習中迅速緩解疲勞的方式。如果每次一遇到什么事情音樂課就會被列為最先取消的名單里。音樂也是有連續(xù)性的,經常串課造成不固定的練習和學習方式,對技術的培養(yǎng)是一項很大的傷害。并且如果家長經常取消音樂課,孩子潛意識里就會對音樂課產生不重視的心理,那又怎么學好音樂呢!其實我們對音樂課和文化課應一視同仁,不偏見。
五、考級是衡量孩子水平高低的標準
在音樂教育里面一些老師家長似乎對獎杯、資格證等榮譽類證書格外癡迷??技壍淖C書就像一個身份階級的證明一樣。有手里沒有個幾本幾摞的就像低人一等,不考個某某樂器幾級就不好意思說出去一樣。被人們莫名的追捧。不可否認的是,參加一些表演類的比賽是可以鍛煉孩子的一些能力。但是功利心的考級并不可取,而且也容易存在很多弊端,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的級數更高,那就不得不練習一些還不是他現在水平能駕馭的作品這就叫拔高。拔高就需要孩子用更多的時間去練習去理解,不僅耽誤了正常的學習規(guī)律,也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挫敗感,影響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其實考級對于一個人音樂造詣的高低,并沒有什么參考價值,主要還是要看實力的。
六、隨波逐流
隨波逐流是大多是人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在音樂教育里也是一樣,大家學什么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要學什么。這實際上是否定了孩子們與生俱來的獨特差異性,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因為一種領域的學的多了競爭也相對激烈,如果你剛好沒天分,那出頭就太難了。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也許你的孩子并不適合鋼琴,可能她更適合小提琴,可能他適合口琴,可能她更適合架子鼓。尋找自身優(yōu)勢,按照自身天賦發(fā)展。其實給孩子一些空間選擇嘗試,有興趣的學習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