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慧
在小學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為了落實“語言文字的綜合實踐與運用”,應該將閱讀作為例子,成為學生理解、領會語言、習得表達方法的工具,將隨文練筆作為延伸,在寫作的過程中增進學生感悟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讀和寫相互促進,已經成為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態(tài)勢。
加強指導,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喜愛程度,將決定他們在這門學科的發(fā)展?jié)摿Α?/p>
圍繞讀寫訓練內容,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寫自己的生活和做過的事,內容不管長短,只要能把活動和事情說清楚,能有話說就行。為了避免學生的為難情緒,讓學生能動筆,愛動筆。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訓練的內容作精心的指導:可以親自進行示范——寫下范文,讀給學生們聽,讓他們知道先寫什么,再寫什么。也可以給學生一部分內容進行補充,還可以聯(lián)結多篇課文,讓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網。
四年級《那片土地是神圣的》讀寫結合點,教師讓學生寫保護環(huán)境感言,教師先做示范:我愛這片土地/你博大的胸襟,/滋潤著萬物,/包容了一切。/碧綠的草原一望無際,/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高大的山脈連綿起伏,/一切因你而充滿色彩,/在你的懷抱中我深深眷戀著母親的溫柔!
課文語言的精妙,西雅圖酋長深厚的情感已經感染了學生,教師再以詩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家園的熱愛,更加喚起了學生的表達欲望。
五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一文,教師根據(jù)文中人物情感的變化組織教學,體會“我”從釣魚到放魚的心情變化。學生在閱讀體會的過程中明白了,可以借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來表達心情。延續(xù)閱讀主線,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了讀寫訓練: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舉行了校運會,校運會上的接力賽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回憶回憶那場接力賽,用剛才我們學到的表現(xiàn)人物情感的方法,寫寫你當時作為觀眾的心情變化。
為了便于學生學以致用,教師將練筆內容進行了巧妙的設計:五年級男子接力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參加接力賽的都是我們班的精英!隨著一聲槍響,第一棒的呂勝博像豹子一樣沖在了最前面,我緊張地盯著跑道,兩只手臂不停地擺動,似乎這樣就可以助他一臂之力,周圍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加油聲。突然,在交接棒的一瞬間,接力棒掉了, ,可是隊員們并沒有放棄,依然奮起直追,差距也越來越小了,第四棒是我班的“小獵豹”,他像閃電超過了一個又一個對手,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沖過了終點線,那一刻 。
隨著學生的匯報,教師相機緊扣學生采用的表達心情的方法加以點評,身邊的情景再現(xiàn),激發(fā)了學生表達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又緊扣單元主題設計了第二個練筆:大家的精彩的描寫使我仿佛看到了賽場上緊張激動的一幕,那場接力賽結束后給我們能留下些什么呢?請大家思考,把最后一個自然段補充完整。這場激烈的接力賽,使我明白了……
學生的練筆結束,老師沒有止于此,而是繼續(xù)帶領著學生從課文走向生活:可見小事情中有大道理,以后當我們經歷了生活中的許多難忘小事的時候,不妨寫下來,并想一想這件事給了我什么啟示。比如:當我們費盡千辛萬苦終于爬到了山頂時,明白了 ,當我們認真觀察了螞蟻的生活后,明白了 當我們親自體驗了農民伯伯的耕種后,明白 。
六年級上冊《窮人》的教學,教師立足文章的體裁——小說,緊扣文章中的環(huán)境描寫,指導學生感受人物的品質。讀寫訓練,教師仍然以此為內容:我們平時在寫人物時,常常會用到動作、語言、外貌、心理等描寫,環(huán)境描寫很少用到。環(huán)境描寫在小說中起到了推動故事情節(jié),彰顯人物品質的作用,其實小學課文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四年級,教師做示范,讓學生明白怎么用語言表達情感。五年級,教師半扶半放,讓學生知道身邊的人,身邊的事都能走進課堂,和學習的課文結合起來。六年級,教師開始有了中小銜接意識,關注文體,并將所學過文章進行整合。我們看到,教師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要求和方法是隨著學生年級的增加而變化的,這樣拾級而上,形成體系的訓練,讀中學寫,寫再促讀,就會逐漸成為學生的興趣和習慣,語文和生活相連接,學生學語文就能夠活學活用,觸類旁通。
活用教材,有效訓練
以單元為主題是人教版教材編寫的特點,讀寫訓練以此為突破口就會避免訓練的隨意性,一課一得,得得相連。
結合每一單元主題,開展有效訓練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這個主題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教師就應該考慮,六年級的這個單元我們該如何緊扣主題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引領著學生思想更加深刻。于是,教師進行了這樣讀寫訓練:第13課《只有一個地球》呼吁人們保護地球——我們的家。第14課《鹿和狼的故事》寫一寫受到的啟示。第15課《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寫一句保護地球的廣告語。第16課《青山不老》將想對種樹老人說的話寫下來。
四篇課文,圍繞環(huán)保主題,立足文本,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走近課文人物,走進生活,關注生活,放眼未來。不同角度進行的讀寫訓練,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讀懂了課文內容,讀懂了課文中人物的情感、品質,頭腦中在單元這個整體的建構下,也讀懂了每篇課文的異同。圍繞單元主題,多個維度去思考,也使學生的思想意識更加飽滿、立體,語言表達更加深刻,有感染力。
在閱讀教學中針對單元內容,進行讀寫訓練 教材都是例子,教師借助這個例子,解讀它,運用它,會引領學生從語言表達、人物品質等方面深入思考,從文字表面走到文字背后,形成自己對文章的感悟和領會。
例如,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感悟生活,獲得啟示”設計如下練筆:第2課《匆匆》學習了《匆匆》一文,你一定對時間有了感悟,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第3課《桃花心木》假如你是一株桃花心木,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會遇到烈日炎炎,傾盆大雨,風欺雪壓……寫一寫你的心里話吧。
學生思考和練筆的過程是和文章主人公對話的過程,是放飛想象的過程,也是由此及彼,由課內走向課外的過程。思考、提煉、整合、表達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
在閱讀教學中針對單元習作內容,進行必要的片斷練習 教師常常遇到,學生寫作文無法下筆,有的問題是無法將習作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相對接,即不知道寫什么。有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遣詞造句,布局謀篇,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捕捉學生習作的難點,在閱讀教學中有機整合,學一點,用一點,學生面對單元大作文就不再頭疼了。
例如,人教版十一冊第一單元的習作,有一項是要求學生聽聲音,展開想象,寫想到的、感受到的內容。這個習作很有難度,考驗學生的傾聽能力、想象能力和內心感受的能力。如何降低難度,可以利用第2課《山雨》。這是一篇略讀課,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摸到了山林里雨聲音的變化。在品讀文章,想象畫面,積累語言,感受寫法的過程中學生對怎樣寫聽到的聲音已經不陌生,教師趁熱打鐵進行讀寫訓練。
單元整體教學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將單元習作分解到單元的幾篇課文中,化整為零,分散重點,分解難點,學一點,用一點。在單元習作中,學生做到綜合所學,不是從頭開始,語文學習的關注語用就落在實處了。
讀寫相伴,形成能力
讀寫訓練注重以閱讀為憑借,引導學生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形成語感,拓展思維,具有想象力。再以某一讀寫結合點為契機,先開展“由此及彼”的模仿訓練,再進行“舉一反三”的拓展訓練,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很有幫助。
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樂于習作 語文教材給學生習作的時間是無法和閱讀相比的,中年級以上學生一學期規(guī)定完成8篇作文,語文的大部分時間是花在閱讀教學上的。這樣語文教學重“讀”輕“寫”的局面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讀寫訓練的研究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地一起,加強了平時動筆的訓練,體現(xiàn)了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方法的領會與駕馭,分散了習作的重點。漸漸地,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也就養(yǎng)成了。
打牢學生的文字功底,讓學生精于表達 教師指導學生整理練筆集,以此為平臺引領學生愛上寫作,愛上語文。一位學生的練筆集起名為《風的風格》,她給自己寫了這樣的序言:六年小學生活即將結束,時光匆匆,行云流水般,轉瞬即逝,有如風起花落,一切接近尾聲。我們該如何記錄從前?讓我們臨山觀云,憑欄斜倚,閉目寫下我們學習每一篇課文時的心潮澎湃,記下匆匆而過的童年時光。順手雕刻下“藏戲”的豐富多彩,拍下“燈光”洋溢在每個人臉上的欣慰,憐憫“賣火柴小女孩”的悲慘身世,再將時間定格在“跨越百年的美麗”的一瞬間。
要用什么接近永恒的方式,來收藏、紀念自己的想法,是書上的筆走龍蛇,還是筆記本中的字里行間,我想,或許是素雅的,純文字的小練筆吧。每一篇小練筆,每一本練筆集的呈現(xiàn)都讓學生的表達更加流暢、形象、生動,從而解決了學生“有話不懂得寫”的缺憾,文字與情感的融合也建立了學生有話會說,有話想寫的興趣與自信。
又讀又寫,提高教師的運用教材的能力 讀寫訓練重在挖掘語文教材隱性的功能,在閱讀教學中讀寫并駕齊驅,打破以往讀寫脫離的陋習,撐起讀中悟寫、讀中導寫、以讀促寫和以寫促讀的一片藍天。要在閱讀教學中寓寫于讀,就要做到將教材“一課兩用”,就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研究,教師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獨立分析教材、處理教材、尋找教材中讀寫遷移點的知識,形成了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的能力。
結束語
讀寫訓練是在學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效果,學習表達的方法,讀中學寫,讀寫結合,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扎實地進行讀寫訓練,為學生感受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搭建了平臺。這是實現(xiàn)學生“語言文字的綜合與運用”這一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