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奇
摘 要:英語閱讀在英語課堂上備受重視,盡管師生為此付出甚多,卻收效甚微。目前,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重知識輕能力,英語閱讀教學手段單一,內容過時、閱讀材料千篇一律,不重視學生非語言知識的掌握等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優(yōu)化閱讀教學策略,鞏固詞匯語法教學,增加背景知識積累,做好精讀和泛讀,使學生在閱讀教學課堂上有所收獲。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一、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1.重知識輕能力
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教師只關注教授知識,忽視了學生的運用能力。課堂所用的多數(shù)是教科書上的閱讀材料。此類課堂是以語法和詞匯為教學基礎,教師為課堂中心,過重強調語言知識,學生課堂活動很少,因此,學生不能體會到原文內涵,也談不上閱讀能力的提高。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單一過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無法學會自主學習,無法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嚴重的是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對閱讀缺乏興趣。
2.英語閱讀教學手段單一
即便是擁有諸多與時俱進的新教材,在教學中也未必能被充分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閱讀材料分成孤立的知識點。自上而下的教學模式忽略文章的不同體裁,忽略文章相關背景知識的使用,導致閱讀教學中的閱讀材料失去作用。學生很難有興趣閱讀,甚至易養(yǎng)成不良閱讀習慣。
3.內容過時,千篇一律
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閱讀材料相比,英語閱讀教學所使用的文體還不夠豐富,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實際閱讀教學中,問題設置形式單一,內容大致雷同,問題稍顯過時,單靠閱讀材料拓寬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能力絕非易事。
4.忽略了學生非語言知識的教育
為提高學生考試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更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如語音、詞匯、語法、句法分析等,學生非語言知識的開發(fā)和使用卻被忽略了,如認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情感態(tài)度、人文關懷和文化背景知識等。久而久之,學生就成為做題機器,英語作為人文學科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作用被追求考試成績而代替。
二、英語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
1.鞏固詞匯教學
理解句子的前提是理解詞義,理解文章的前提是理解句意。研究顯示,一篇文章當中的新單詞超過5%就會影響閱讀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鞏固詞匯教學的成果,根據(jù)需求擴大學生詞匯量,使學生盡量避免在閱讀中遇到陌生單詞而影響閱讀的情況。教師要從語音知識,發(fā)音規(guī)則,構詞法等角度引導學生記憶單詞,避免在單詞上的機械記憶。要適時讓學生聽寫、朗讀單詞,開展各類小競賽激發(fā)學生記憶單詞的興趣。同時,要引導學生區(qū)分同音異義詞、同義詞和反義詞,教會學生在日常的閱讀當中記憶單詞,在不同的語境當中記憶單詞,利用意群記憶單詞,以減少對單詞的片面理解。
2.鞏固語法教學
英語句子是按照特定的語法組成的。語法在英語閱讀理解當中起著很大的作用。閱讀理解當中的長難句作為阻礙學生理解的難點,是經常出題的考點。學生應當掌握五大基本句型、常見的復合句、各種時態(tài)等。需要重點指出的是,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一定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語法理解能力是成正比的。教師在講解語法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對學生存在困惑的語法概念,先從語文的角度字斟句酌深入淺出的講解含義。
3.積累背景知識
實踐證明,學生對熟悉的敘述性文章理解更加充分,因為他們會把自身經歷與文章結合,做出聯(lián)想猜測。學生在閱讀不了解的文章如說明文時,理解效果就沒那么顯著。主要是因為學生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不理解文章的內容。因此,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積累背景知識,鼓勵其閱讀各類文章,包括西方文化、名人軼事、最新科技等主題的文章,以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
4.精讀
精讀有利于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培養(yǎng)學生精讀能力,可借鑒閱讀技巧中兩項重要的閱讀技巧——跳讀和查讀。跳讀是一項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有效技巧,用于找尋文章中的大段信息及文章主旨大意;查讀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查找關鍵信息的能力。訓練學生的跳讀、查讀能力,要注意關鍵信息的表現(xiàn)形式,特別是要學會劃定關鍵詞。關鍵詞能幫助閱讀者迅速定位信息,找尋相關線索解決相應問題。
三、結語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會大大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采取策略,根據(jù)學生特點及教材特色優(yōu)化英語閱讀教學手段。問題是日積月累起來的,克服困難也需要有耐心。日常教學中要循序漸進,師生相互配合,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白雷.培養(yǎng)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技巧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05(5).
[2]黃賈紅.拓展閱讀體驗,有效提升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10).
[3]魏清.中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