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則和《西游記》有關的新聞觸動了很多人。一則是1986年版電視劇《西游記》總導演楊潔去世,讓不少70后、80后甚至90后觀眾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童年里都有一個孫悟空;另一則是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制作團隊投資拍攝10集電視劇《美猴王傳奇》,明年開播,盡管師徒四人中包括唐僧在內(nèi)有2名女性,引發(fā)不小的爭議,但是用制作方的話說,《西游記》是全球流行文化,美猴王的英雄傳奇值得不斷述說。
《西游記》和孫悟空究竟魅力何在,如何成為一個跨越國界和年代的英雄?
孫悟空的魅力
在海外超級英雄電影密集上映的檔口,紀錄片《泊客中國》日前推出一集專門講述“孫悟空”這個中國原創(chuàng)英雄的海外傳播。不少海外作品中的孫悟空形象成了探索流行文化發(fā)展的精彩片段,而這其中也蘊藏著中外藝術家之間交往的感人故事。
一生畫了15萬張漫畫原稿,創(chuàng)造出《鐵臂阿童木》《三眼神童》《怪醫(yī)黑杰克》等一批經(jīng)典作品的手冢治蟲,被譽為日本漫畫之“神”,而正是當年一部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在少年手冢的心中埋下了“將來要去做動畫”的種子。
“你想為我制作動畫電影,聽起來很有意思。”
“嗯,我將來一定會做出來的?!?/p>
“我將來會在你的電影里帥氣地大鬧一番嗎?”
“嗯,一定會帥氣地大鬧一番?!?/p>
在動畫電影《手冢治蟲物語———我是孫悟空》中,少年手冢治蟲與孫悟空面對面坐在筋斗云上,展開了這樣一番充滿童趣的對話。
該片是手冢治蟲去世后,根據(jù)他的成長經(jīng)歷與生前創(chuàng)作草案改編的。長著大鼻子、戴著眼鏡、喜歡小蟲子的手冢治蟲,從小就是同齡人欺負的“軟柿子”。十幾歲時,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在日本上映,電影里那個在取經(jīng)路上打敗牛魔王的孫悟空,一下子變成了手冢的心靈偶像,并將他引上了一條為之傾注畢生的動漫創(chuàng)作之路。
通過手冢這個外國孩子的經(jīng)歷看孫悟空的魅力,最為直觀也最切中要害———童年是我們的心靈故鄉(xiāng),而每個人的童年里都需要這樣一個精神偶像,他強大、勇敢,喜創(chuàng)新、有擔當、追夢想,帶給我們面對外在挫折與內(nèi)心恐懼的勇氣,讓我們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西游記》的打開方式有很多
前不久,一則孫悟空將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形象大使的新聞引爆網(wǎng)絡。孫悟空被國外搶走了?原來這里的孫悟空并非吳承恩小說里的齊天大圣,而是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的代表作《龍珠》中的主人公?!洱堉椤防锏膶O悟空長著猴尾巴、拿著金箍棒、坐著筋斗云,是一個戰(zhàn)斗力爆表的“外星少年”,簡而言之就是以《西游記》里的孫悟空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二次元人物。
這足以照見“大師兄”巨大的國際影響力,事實上,孫悟空的形象在日本流行文化中從未缺席,幾乎每隔一兩年都會有相關作品出現(xiàn)。
“通過梳理‘西游記’題材與悟空形象在日本沿革的歷史,一條以悟空為標志的中日文化交流線索便會浮現(xiàn)出來?!痹跂|京大學攻讀“表象文化論”專業(yè)的博士生陳龑介紹。悟空在日本擁有超高人氣,這其實離不開他師傅唐三藏的功績。早在奈良時代,日本的知識分子們就流行傳抄《大唐西域記》。之后,隨著大量帶有繡像插圖的《西游記》明清刻本的東傳,“大師兄”的人氣才逐漸蓋過了“師傅”。唐僧師徒四人、蜘蛛精、玉兔等《西游記》中的經(jīng)典形象,也順理成章地成為葛飾北齋、月岡芳年等江戶時代浮世繪巨擘的創(chuàng)作主題。
圍繞《西游記》的海外影視創(chuàng)作層出不窮,這些創(chuàng)作中也被加入了不少改編者的審美趣味。1926年,日本人大藤信郎創(chuàng)作的剪紙動畫《西游記之悟空物語》被視為最早的以西游記為題材的動畫片,5分鐘時長展示唐僧取得真經(jīng)的過程。影片“和風”十足:制作材料是極具特色的日本傳統(tǒng)印紙——“千代紙”;沙和尚被剪成了一個河童的形象;孫悟空用芭蕉扇扇出的靈山則像極了富士山。
1940年,日本推出了首部西游記題材真人電影,電影采用了當時日本國內(nèi)最流行的歌劇形式,演員在根據(jù)劇情變換布景的舞臺上邊演邊唱,飾演孫悟空的是有“日本喜劇王”之稱的男演員榎本健一。片中一幕,唐僧詢問孫悟空是誰,孫悟空一邊叩首一邊唱道“我是從石頭里出生的”。
在日本,“阿童木”與“孫悟空”握手
1952年,也就是在看過《鐵扇公主》10年之后,那個曾經(jīng)在電影院里如癡如醉的少年,竟真的開始兌現(xiàn)他在心中暗暗許下的承諾———繪制出屬于自己的孫悟空。這一年,手冢治蟲的原創(chuàng)漫畫《我的孫悟空》在日本《漫畫王》雜志上開始連載,這一連載便是7年之久。圓圓的黑色小鼻子,一雙滾圓的大眼睛再加上一對面包一樣的大耳朵,相較于前輩萬籟鳴,手冢筆下的孫悟空更為童趣,已頗能看出幾分阿童木的影子。也許手冢治蟲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動畫片是《鐵臂阿童木》,但事實上,他的動畫電視劇處女作卻是以《我的孫悟空》為藍本的《悟空的大冒險》。而手冢本人也承認,鐵臂阿童木“能飛能武”的形象設定,也是從孫悟空身上得到的靈感。
孫悟空成了手冢治蟲漫畫生涯里的重要存在,這一形象也牽連出不少手冢與中國漫畫家之間交往的軼事與感動。
手冢治蟲將萬籟鳴視為自己的啟蒙老師,他曾經(jīng)來到上海,并專門拜訪了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與偶像萬賴鳴進行了漫畫經(jīng)驗交流。1981年,動畫電影《大鬧天宮》的原畫設定者嚴定憲赴日本參加活動,在一家居酒屋里與手冢治蟲等日本漫畫家聚會。席間大家突發(fā)奇想,嚴定憲與手冢治蟲聯(lián)合即興繪制了一幅孫悟空與阿童木握手的圖片。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里,病床上的手冢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部動畫電影《手冢治蟲物語———我是孫悟空》的草案,并在扉頁上留下了“這是我的孫悟空”的字樣。曾制作過多部手冢治蟲動畫片的日本動畫人松谷孝征說,即使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手冢治蟲仍想給大家留下一個積極樂觀的信息———“我已經(jīng)變成了孫悟空”。
韓國:孫悟空拿著牙刷變身
中國許多“80后”還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韓國動畫片《百變孫悟空》:唐僧開吉普車,孫悟空手持雙截棍、腳踏飛行滑板,豬八戒戴墨鏡、扛火箭筒,沙僧用小彈簧錘子當武器。后來,孫悟空失憶,忘了七十二變,于是拿著一把牙刷,一邊刷一邊念咒語,就能變身了。
在韓國,因為日本動漫《龍珠》、周星馳的《大話西游》系列電影和韓國漫畫家許英萬的作品《Mr.孫》,唐僧師徒的形象家喻戶曉。上世紀60年代,韓國功夫明星樸魯植演過一系列以孫悟空為主角的冒險動作片;1991年以來,KBS電視臺推出過這一題材的動畫片連續(xù)劇。
2011年,韓國導演申東曄推出魔幻穿越片——《西游記歸來》。故事發(fā)生在2011年的首爾,人們在工地不慎打開葫蘆瓶的封印,導致邪惡勢力蘇醒后為禍人間,于是科學家們通過DNA技術復活了孫悟空一行。只是劇中,牛魔王、金角銀角大王、白骨精等妖怪復活后不是惦記著吃唐僧肉,而是掀起制造生化病毒,意欲摧毀地球。牛魔王把原配鐵扇公主拋諸腦后,與白骨精卿卿我我,女唐僧則穿著高跟鞋,與孫悟空陷入感情糾葛。最“雷人”的是,片尾,孫悟空死了。
(《文匯報》2017.4.2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