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置導尿是骨科術前準備的常規(guī)內容之一,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留置尿管拔除后易發(fā)生尿潴留,既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增加其尿路感染的機會[1],且會延長住院日,增加費用。近年來,國內外對此問題的研究較為重視。
關鍵詞:尿潴留原因分析 護理措施 中醫(yī)療法
根據臨床實際,現對骨科術后患者留置尿管拔除后尿潴留的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1 骨科術后拔除留置尿管后發(fā)生尿潴留的原因分析
1.1心理:術前未進行正確的床上排尿訓練,術后因不習慣臥位排尿而出現排尿困難。尤其是女性患者尿潴留的發(fā)生率較男性為高,原因可能是女性患者由于生理方面的特點,故對女性治療環(huán)境更為重要。平臥不方便使用便器,體重越重用便器接尿時擔心因體位搬動導致疼痛,尿液溢濕被服等的顧慮越多,越容易引起尿賭留[2]。
1.2麻醉:膀胱壁受副交感神經支配,硬膜外麻醉、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時,抑制會陰部、盆腔骶神經,阻斷排尿反射[3],全麻時副交感神經被阻滯,膀胱平滑肌松弛,雖已恢復手術后皮膚感覺,但副交感神經還被抑制,尿潴留仍會存在,這是術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4]。
1.3 疼痛:因術后傷口疼痛,對尿管存在依賴性,不愿自主排尿,或由于疼痛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約肌的痙攣,以致膀胱過度充盈[5]。
1.4 手術:腰椎管手術術中牽引馬尾神經,刺激腰骶神經,使局部充血水腫,影響血液循環(huán),引起排尿中樞受抑制,導致尿潴留[6]。
1.5 藥物:自控鎮(zhèn)痛泵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自控鎮(zhèn)痛泵中使用的藥物以嗎啡、芬太尼等為主,可降低膀胱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導致尿潴留[7、8]。
1.6 術后留置導尿管持續(xù)引流,膀胱長時間呈空虛狀態(tài),膀胱逼尿肌收縮力降低,拔管后患者不能及時排尿或不敢排尿使膀胱過度充盈,引起膀胱張力消失,導致尿潴留[9、10]。
1.7 置管刺激、拔管后尿道黏膜充血水腫所致。
1.8 拔管時機及方法不當及術后低血鉀、患者年齡或身體等其他因素等。
2 預防
2.1 術前給予床上排尿訓練,至少能順利臥床排尿2次以上。
2.2 術前導尿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范,在置入尿管前要選擇粗細適中的導尿管,并充分潤滑,插管動作要輕柔,嚴格無菌操作規(guī)程。
2.3 術后第1天起間歇性引流夾管,采用個體化放尿措施,要求在患者膀胱充盈且有尿意時放尿,并指導患者在每次放尿前如正常排尿一樣先增加腹壓,而夾管相應延遲5~10 S再放開,同時放尿時指導患者繼續(xù)增加腹壓直至放尿結束[11]。
2.4 進行生理性膀胱沖洗,即鼓勵患者多飲水,增加尿量,起到稀釋尿液、沖洗膀胱、利于引流的作用。
2.5 把握拔除尿管的最佳時機:選擇膀胱適度充盈且有尿意時拔管,為避免鎮(zhèn)痛藥物濃度的影響,在止痛泵拔除6~8h 后再常規(guī)拔出尿管[12]。
2.6 置入、拔除導尿管對尿道黏膜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特別在拔尿管時更容易損傷, 這是造成拔尿管后排尿困難的主要原因,因此改進拔尿管方法。由于雙腔尿管氣囊經過持續(xù)膨脹后,氣囊部分膠管變薄而軟,抽出氣囊內液體后,氣囊部分膠管形成皺褶不光滑,拔尿管時阻力增加容易損傷尿道黏膜,所以在抽盡液體后再回注0.5~0.8ml,使氣囊稍充盈,減少皺褶摩擦,減少損傷程度[13]。
2.7 拔管后督促患者盡早排尿,了解患者對臥床排尿的心理顧慮,有針對性地做好解釋工作。通過協(xié)助放置便盆,幫助其腰部墊一薄型軟枕等緩解臥床排尿時的不適。同時患者臥床排尿時,采用床簾遮擋,要求其他無關人員暫時回避。
3 發(fā)生拔管后尿潴留的護理措施
3.1 心理護理:應先安慰患者,讓其穩(wěn)定情緒,以免焦慮、緊張情緒加重,導致括約肌痙攣,使排尿更加困難[14]。尊重、體貼患者,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先讓異性陪護離開病室,適當遮擋,再將便器放在患者臀下,注意掩蓋好患者臀部、外陰,保護手術部位以免疼痛,必要時護士也離開病室。
3.2 誘導排尿法:讓患者聽流水聲,同時放置小便器,一邊與患者聊天分散注意力,一邊用水杯裝少量溫水緩緩沖洗外陰,患者會陰部肌肉放松,從而順利排尿[15]。
3.3 熱滾動按摩療法 用熱毛巾或熱水袋外加布袋敷在患者下腹部膀膚區(qū),并輕輕轉動一分鐘。熱滾動按摩療法是將熱效應與按摩效果統(tǒng)一結合的綜合物理療法,有利于促使膀膚和尿道消除水腫,反射性刺激膀膚逼尿肌收縮,以促進排尿[16]。
3.4 開塞露灌腸療法 直腸、肛門部神經與泌尿系統(tǒng)神經同起自S2~S4,當直腸注入開塞露可增強腸蠕動,引起排便,使患者在排便過程中增加腹壓,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縮,提高其敏感性,產生排尿動作[17]。
3.5 中醫(yī)療法:
3.5.1 針灸法 常用的穴位有氣海、關元、曲骨、三陰交、中極、陰陵泉等,配合取穴針灸,可取得良好療效[18]。
3.5.2 足底按摩 使用足底穴位按摩治療尿潴留患者,方法是讓患者平臥,雙足呈中立位,取其足底腎俞、輸尿管俞、膀胱俞位,用左手拇指、示指繃緊皮膚,右手中指由上向下、由輕到重按壓或連續(xù)扣擊穴位100~200次,多數患者經按摩后能自行排尿,有效率達86.4%[19]。
3.6 藥物療法:新斯的明或氨甲酰膽堿肌內注射,新斯的明等藥物有興奮平滑肌、緩解尿道痙攣、刺激膀胱逼尿肌促進排尿的作用[20]。
3.7 用以上方法無效時,可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施行導尿術,重新留置尿管或間歇性導尿處理[21]。
綜上所述,骨科術后患者拔管后發(fā)生尿潴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護理人員,應重視預防性護理,減少尿潴留發(fā)生的機會。發(fā)生尿潴留后應認真分析原因,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近年來,對術后尿潴留的護理有了許多新的研究進展,護士應充分掌握新的進展情況,以便更好地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優(yōu)質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建平.導尿及留置尿管病人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探討[J].家庭護士,2008,6(4):1072.
[2] 榻品蓮,榻其桂腰椎間盤摘除術后拔除尿管后出現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0,1(8):2.
[3] 李小寒,尚少梅. 基礎護理學第4 版.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年.
[4] 黎小康. 骨科術后患者尿潴留的原因及護理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11):74.
[5] 楊艷芳. 術后尿潴留原因分析及護理[J]. 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12(35):189.
[6] 曲艷. 骨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 全科護理,2013,2(3):749.[J]黃知音,吳旦,洪滿妹. 骨科下肢手術后自控鎮(zhèn)痛泵所致尿潴留的預防方法與效果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11,8(16):1524.
[8] 史冬玲,莊曉紅.骨科患者術后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并發(fā)尿潴留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臨床研究,2010,23(2):165.
[9] 韓善芹,韓繼霞.自控鎮(zhèn)痛致尿潴留病人拔管時機護理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78.
[10] 楊婷,黎玉萍,關妮,等.骨科術后尿潴留病人應用暖風刺激誘導排尿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0,24(2):
[11] 朱純敏. 護理干預對術后留置導尿拔管后排尿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20):95.
[12] 張紅梅,胡小英. 骨科手術患者拔除尿管的最佳時間與方法研究[J].當代護士,2013,4(3):47.
[13] 曹燕. 骨科患者術后拔除尿管再次發(fā)生尿儲留的原因分析及預防[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14(28):107.
[14] 樸香蘭,金英花. 術后尿儲留的預防與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8(7):237.
[15] 朱翔,胡世俊.留置尿管拔除后尿潴留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0):74.
[16] 孫美芝,唐霖. 骨科術后尿潴留防治護理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8):55.
[17] 于瑩,侯春穎,郭清陽.術后病人尿潴留的原因及預防護理[J].護理研究,2011,19(7):1317-1319.
[18] 張玉秋,卞宗蘭,邱興華.手術后尿潴留患者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4):447.
[19] 劉靈芝,劉玲彥.術后腹脹尿潴留的中醫(yī)護理[J].河北中醫(yī)。2011,30(6):634.
[20] 劉永紅. 骨科術后患者尿潴留原因分析及護理[J]. 中國實用神經雜志2009,12(14):274.
[21] 孫美芝,唐霖.骨科術后尿潴留防治護理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8):55
基金項目:本課題為廣西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研課題;合同號Z201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