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fā)展,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即除了對專業(yè)知識技能要求較高外,對大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及心理素質等方面也提出較高要求。將武術引入高校選修課,可有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 提升,不過,總體看來,目前高校武術選修課教學中存在教師積極性不高、大學生對武術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認可程度偏低等問題。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武術教學實踐經驗,針對我院武術選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提升實效性的對策,以期促進武術運動在高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武術 選修課 實效性 問題 對策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日益深化,如何幫助大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切實提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從而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已成為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并發(fā)展起來的寶貴文化遺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群眾基礎廣泛,其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是一項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健身項目,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之一。武術運動具有較高的健身性和娛樂性,同時不受時間、季節(jié)、場地等條件限制,使其成為一門非常有價值的教學改革課程。不過在教學實踐中,武術套路繁多且動作復雜,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動作演練,對武術的特色教育講授不夠,使得大學生對武術運動缺乏了解,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再加上有限的教學時數,使得武術教學效果不佳,制約著武術運動在高校進一步開展。本文通過對我院武術選修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著重探討了武術選修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系列優(yōu)化對策,以期為我院更好地開展武術教學并為弘揚傳統(tǒng)體育文化提供有價值參考。
一、我院武術選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武術缺乏認識。眾多大學生眼中的武術就是長拳、太極拳等套路的機械模仿,不僅名稱不容易記憶,而且步型變化多,這在現實生活中用處不大,大學生對武術運動的認識滯于表象,缺乏深層次理性的認識,從而影響大學生對武術運動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方式。
2.武術教學內容單一。我院的武術選修課教學內容陳舊,一直沿用初級長拳、24式太極拳等傳統(tǒng)內容教學,這些陳舊的內容缺乏層次性和系統(tǒng)性,無法體現出武術文化及武術技能的和諧統(tǒng)一,不利于大學生武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理論教學重視不足。武術教學過程中多以競技為主,大學生普遍為了學分而被動地練習,容易讓大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同時所安排的課堂理論教學少之又少,大學生難以理解武術的文化精神,大學生普遍缺乏基礎的理論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武術學習的興趣。
4.考核評價方式不科學??己嗽u價作為教學及學習情況的反饋,可我院多年來對學生的體育考核方式不夠科學,過于量化,不注重大學生的努力程度與進步幅度,僅是對大學生的武術技能實施考核,這樣不利于大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進而教學效果不佳。
二、提升我院武術選修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1.轉變觀念,突出健康教育。武術教學改革作為創(chuàng)新與動態(tài)過程,這就需要轉變觀念,摒棄束縛高校武術教改的思想,并依據健康第一的思想,以素質教育為契機,以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目標,著力激發(fā)大學生對武術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完善大學生的個性品質,促使高校武術教學與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目標相吻合。
2.完善考核評價方式??己藭r需從強調絕對標準及達標率的傳統(tǒng)評價轉變?yōu)樽鹬貍€人價值并推行相對標準的綜合評價,同時突出參與性與持久性,即把客觀評價和主觀評價二者相結合,將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考核評價不要局限于技能掌握,同時還要重視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進步幅度,從而實現對武術教學的質量評定。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yè)能力。著力提高武術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強烈的事業(yè)心與責任心,自覺加強理論學習,定期參加外出進修等繼續(xù)教育活動,加強交流與溝通,切實提升自身的業(yè)務能力與專業(yè)素質。
4.加大基本功學練比例。武術套路變化多樣,但套路均由基本功構成,武術的基本功作為學好武術套路的基礎,所以,注重武術基本功教學和練習,可幫助大學生正確理解武術套路的運動規(guī)律和軌跡,促使大學生能夠從本質上對所學套路完成理解性學習,而并非單純的模仿練習,并且 有基本功作基礎,學練套路可實現事半功倍,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5.優(yōu)化武術教學模式。完善課程模式促使課內向課外的有效延伸,使之形成有機的結合體,積極嘗試如俱樂部制等模式,不僅可促使大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把課內所學習技術得以消化,還可以轉化為大學生自我鍛煉的手段,從而實現武術教學全方位、多層次發(fā)展。
6.重視理論教學。知識掌握作為能力發(fā)展的基礎,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有益于大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技術。作為傳統(tǒng)體育項目,武術運動歷史悠久,所以,在武術選修課教學過程中應加強理論知識傳授,幫助大學生對武術文化、健身價值、技擊原理等方面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同時,所掌握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加有效的指導其運動實踐,進一步提高其技術運用能力。
7.注重攻防實戰(zhàn)技術教學。攻防實用技術作為武術的核心,在教學實踐中需根據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現狀,將徒手攻防技擊技術作為教學內容,徒手攻防技術作為以踢、打、摔和拿等技法為主的技擊方法,充分發(fā)揮人體各個部位功能,作為自衛(wèi)的武器。在教學中首先幫助大學生了解攻防技擊原理,幫助大學生對攻防技擊有所了解,然后遵循人體活動規(guī)律,結合攻防實用技術特點,循序漸進實施教學,大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實戰(zhàn)練習,此時要求大學生點到即可,切忌傷害,通過實戰(zhàn)練習來提高大學生攻防技能,積累實踐經驗,切實提高實戰(zhàn)能力。
三、結語
高校武術教學作為高校體育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時代進步的今天,武術教學需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作為武術教育工作者需結合大學生的自身能力,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促使大學生更加深入而全面地掌握武術運動技能,著重培養(yǎng)其興趣和愛好,在其身體素質得以提升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實用攻防技術,從而促使武術選修課教學更具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麗娜. 解析普通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 時代教育,2014.
[2]張文斌. 普通高校武術選修課的教學研究[J]. 大眾文藝,2005.
[3]秦薔薔. 四川省高校武術選修課教學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 中國科技信息,2010.
[4]王根法. 普通高校武術教學現狀及發(fā)展對策的研究[J]. 湖北體育科技,2006,25(5).
[5]駱紅斌. 普通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1).
[6]劉勁松,李玉玲,彭彥銘. 高校公體武術課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0(4).
[7]周建新,馬傳浩. 高校武術選修課教學改革的調查與分析[J].搏擊.學術版,2005,2(3).
作者簡介:陳秀霞(1975—)女,福建寧化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