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探討人文關懷對截肢手術患者的干預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截肢患者80例進行研究討論,把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都為4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入院護理,觀察組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進行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以及護理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結(jié)果:觀察組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進行護理,患者的滿意度以及焦慮抑郁評分都明顯的比對照組的要好,兩組比較,P<0.05。結(jié)論:對于截肢患者,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進行護理,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還可以減少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可以在今后截肢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
關鍵詞:人文關懷;截肢手術患者;干預;效果
截肢是現(xiàn)在臨床上治療過程中比較多見的一種,主要是指借助手術幫助患者切除已經(jīng)沒有自主生存能力以及生理功能的肢體組織,或者是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響的全部肢體,以便于幫助患者延長生存[1]。因為截肢是一種破壞性相對較大的手術,不但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里壓力,以及身體的殘缺,還會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極大的精神和經(jīng)濟壓力,增加患者的痛苦[2]。所以,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是極為重要的。人文關懷可以使得患者重新接受大家的關心和愛護,重新回到正常生活氛圍,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3]。其次,通過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還可以提高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從而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高了護理質(zhì)量。為此本次實驗選擇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截肢患者80例進行研究討論,對其采取人文關懷措施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截肢患者80例進行研究討論,把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都為40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25.3±1.9)歲;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26.1±1.8)歲。所選擇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沒有比較明顯的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診斷標準 本次選擇的患者都符合截肢患者的指征。
1.3納入標準(1)均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并且是自愿參與此次研究;
排除標準:(1)排除不能進行正常溝通和交流的患者;(2)排除有其它嚴重內(nèi)科疾病的患者。
1.4方法
1.4.1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入院護理,即在患者手術前準備好手術所需的物品,做好術前準備,主動配合手術醫(yī)生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進行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截肢患者大部分都會出現(xiàn)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護理人員可與患者主動進行溝通交流,給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導,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減少其心理負擔,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救治;(2)疼痛護理:在進行手術后,患者一般會出現(xiàn)比較劇烈的疼痛,護理人員可以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的疼痛護理措施,例如可以為患者播放一些比較柔和的音樂,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疼痛癥狀,同時要理解患者,對患者進行鼓勵,建立信心,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緒,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3)日常生活護理: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合理的指導,例如幫助患者進行飲食護理指導,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高、蛋白質(zhì)含量高的食物,飲食宜每天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生活習慣和配合藥物治療等情況進行合理安排,注意搭配均勻,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促進患者身體的恢復;(4)康復指導:指導并且鼓勵患者進行康復鍛煉,以便于幫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的自理;例如指導患者進行床上鍛煉,告知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更多的關心和照顧,消除患者的孤獨感以及不安全感,從而促進身心的健康。
1.4.2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以及護理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
1.4.3療效判斷標準 分別在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后,對患者發(fā)放我院自制的問卷調(diào)查表進行評估患者對護理質(zhì)量的滿意度,調(diào)查表的滿意度分為四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數(shù)×100%。對兩組患者SA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D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定,其中SDS評定標準為:總分90分,低于50分的為正常,50~60分的為輕度抑郁,61~70分的為中度抑郁,70分以上的為重度抑郁,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的抑郁癥越嚴重。SAS評分的標準為:采取四級評分,一共20個題目,其中1分表示很少有或者基本滿意,2分表示有時候會有,3分表示大部分時間都會有,4分表示所有時間都有,評定時間為過去一周。此外,本量表根據(jù)我國最新的常模結(jié)果設計,總分為40分,標準分為50分,低于50分說明沒有焦慮癥狀,心理正常,50~60分說明有輕度焦慮,60~70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說明重度焦慮,所得的分數(shù)越高,表明焦慮癥狀越嚴重。
1.4.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系統(tǒng)軟件統(tǒng)計分析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并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經(jīng)過護理人員專業(yè)的人文關懷護理后,過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7.5%,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7.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明顯要高,兩組進行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對比
經(jīng)過人文關懷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各數(shù)據(jù)間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截肢患者由于失去了肢體組織,心理上以及生理上多遭受到了巨大的痛苦,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的應激反應,例如緊張、焦慮抑郁、以及孤獨、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等,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自殺的想法,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4]。就目前我國醫(yī)療技術水平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臨床上對于截肢患者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或者是心理疏導,以便于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5]。本次實驗的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護理人員專業(yè)的人文關懷護理后,過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7.5%,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7.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明顯要高,兩組進行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經(jīng)過人文關懷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各數(shù)據(jù)間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的文獻研究結(jié)果一致[6]。
綜上所述,對于截肢患者,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進行護理,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還可以減少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可以在今后截肢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
參考文獻:
[1]許會姣,劉桂秀.截肢患者圍手術期間的人文關懷初探[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2011,08(12):192-193.
[2]謝遠龍,蔡林,王文達等.肢體骨腫瘤患者治療中有關醫(yī)學倫理問題的思考[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4,27(4):564-566.
[3]邱麗興,李小玲,傅懋林等.泉州市某醫(yī)院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手術后子女照護體驗的質(zhì)性研究[J].醫(yī)學與社會,2016,29(7):97-99.
[4]邱菲,李建軍,鄭潔等.人文關懷護理對糖尿病足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4,(20):2466-2468.
[5]王群群.人性化護理在1例右上肢截肢患者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2014,(1):496.
[6]朱淑珍,陶淑萍.1例雙髖關節(jié)離斷術患者圍手術期的人文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36):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