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文字,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1.過去我們熟悉的是信封信紙,現(xiàn)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過去熟悉的是筆墨紙硯,現(xiàn)在熟悉的是鼠標鍵盤;過去熟悉的是書香墨寶,現(xiàn)在熟悉的是手機電腦?,F(xiàn)在與過去對比,會引起我們許多聯(lián)想和感慨。
思路引擎:信封信紙、筆墨紙硯、書香墨寶,代表的是傳統(tǒng)文化;微信微博、 鼠標鍵盤、手機電腦,代表的是現(xiàn)代科技。這則材料實際上是引導我們探討兩者的關系,可以從“守住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立意。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傳統(tǒng)文化不能丟,應該堅守??梢詮摹皼]有發(fā)展便沒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傳統(tǒng)文化而不知變通,勢必會造成畏葸不前的情況。因此,要注重發(fā)展,發(fā)展才是硬道理。可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來談,既要注重傳統(tǒng)文化,又要重視科技發(fā)展,兩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對立的。
2.他是一名老黨員,1964年,響應號召從北京軍區(qū)轉業(yè)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半個多世紀以來,面對多次調離邊境、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以及物質、名利的誘惑,他毅然為了最初的夢想選擇留了下來。他說:“留在薩爾布拉克,守牛羊是守住生活希望,守邊防是留住心中念想?!笔聦嵣?,空曠無比的孤獨和寂寞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何況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生死考驗呢?可是,他堅持了下來。人們說,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
思路引擎:這個老黨員的事跡給人多方面的啟示,有著深刻的時代意義。縱觀材料,“堅守”二字貫串始終,這是很明確的立意方向。具體分析,他響應號召,屯墾戍邊半個多世紀,為了心中的追求和夢想而不隨波逐流,這是對信仰的堅守。在各種誘惑面前,他選擇了留下來,甘愿吃苦,默默奉獻,這是義無反顧的“選擇”與“取舍”,是為了國家與人民利益的熱血擔當,體現(xiàn)了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情懷。他說“守牛羊是守住生活希望,守邊防是留住心中念想”,理想就這樣和現(xiàn)實水乳交融,偉大就這樣寓于平凡之中。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從以下角度確定立意方向:①不忘初心;②信仰的力量;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④有一種崇高叫堅持;⑤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國家的大局,甘做默默無聞的螺絲釘;⑥精神在平凡中閃光。
3.“搶紅包”是時下最流行的話題之一,微信群里各類“搶紅包”活動爭相進行,好不熱鬧。國人好像與“搶”字頗有緣分。工作學習,要搶先一步;時不我待,機不可失,要搶在時間前頭;搶才能贏得發(fā)展機遇,贏得成功。但也有人調侃:“出生搶床位,上學搶學位,工作搶崗位,死后還要搶墓地。”仿佛只有“搶”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你對此有何看法?
思路引擎:材料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搶才能贏得發(fā)展機遇,贏得成功”,二是對各種“搶”的調侃。
命題者并未將考生的立意角度囿于材料,而是給考生預留下多元的立意空間。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搶”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不甘示弱、奮勇爭先的精神;而這種“搶”的態(tài)度和精神則是時代的需要,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需要,而唯有“搶”,人生才能煥發(fā)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評我們(一個民族)特別喜歡“搶”的心態(tài),指出這種“搶”其實反映了我們(民族)素養(yǎng)上的一種缺陷,等等。也可辯證立意,既肯定“搶”的積極意義,同時也可指出“搶”的不足。
4.2015年7月,湖南株洲火炬大廈,一位民工師傅在附近小區(qū)做事,一時內急到大廈里上廁所,將腳上的鞋子脫在外面。他說:“不能太給公家添麻煩,公家讓我進來免費上廁所,已是十分感激了。”
2016年10月,在西安雁翔路附近一家銀行出現(xiàn)了一幕:一位50歲左右的農民工在進銀行門時,脫掉鞋子,保安說:“沒事沒事,你進去,一會兒我再拖一次?!笨赊r民工說:“我鞋上全是泥,太臟了,會弄臟地板。”然后跪著去ATM機前取款。
沈陽地鐵一號線上,三個農民工因衣服臟,怕蹭臟座椅,面對車廂內的不少空座不坐,全坐在地上。
思路引擎:本材料審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個層面,(是什么) 農民工脫鞋如廁,對自己能免費上公共廁所心懷感激,體現(xiàn)了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對公共設施的愛護、對政府的感恩;他之所以這樣想、這樣做,說明他質樸、善良、謙卑。第二個層面,(為什么)農民工本來有免費上公廁和穿著鞋子走進干凈廁所的權利,但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享有這些權利,他的言行說明,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長期歧視,已使得像農民工這樣的“邊緣人”的權利被嚴重邊緣化。他們的謙卑心態(tài),一定程度上正是社會的不公正造成的。第三個層面,(怎么辦)營造公平(平等)、自由、文明、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讓每一個公民的尊嚴和權利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參考立意:①農民的尊嚴和城市的溫度;②小人物的尊嚴 ;③城市要關懷弱勢群體;④尊敬別人的人值得被尊敬;⑤道德感和身份無關;⑥用完善的制度保障農民工的權益……
5.你需要一點點的瘋狂,好使你不變得愚蠢!
——羅賓·威廉姆斯
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沒有回憶怎么祭奠呢?
——《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
思路引擎:羅賓·威廉姆斯的話中,“一點點”是對“瘋狂”的限定,暗示“瘋狂”是需要有限度的,是需要用理智來約束的,離開了限定,“瘋狂”可能就會成為忘乎所以,走入極端;但是,沒有一點點的瘋狂,人又會變得愚蠢。歌曲《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也是在暗示人們,人生需要瘋狂,需要一定的張揚,不然的話,會留有遺憾,會不圓滿。從整體上看,兩則材料的共性是在闡述“瘋狂”,而“理智”作為隱性信息,雖不是主要的,但立意時也需考慮到。故而,應重點理解“瘋狂”的內涵,將其定位為熱情、勇敢、嘗試、張揚個性、活出真正的自我等,然后據(jù)此立意。
6.隨著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許多網絡語言被大量移植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中小學生在寫作時也開始使用網絡語言。諸如菜鳥(新手)、果醬(過獎)、醬紫(這個樣子)、香菇(想哭)之類的網絡語言通過學生的作文進入了老師的視野。
中小學生該不該使用網絡語言?教育界出現(xiàn)了不同的聲音。反對者認為,網絡語言對漢語是一種污染,是小群體為了團體交流方便,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編造的一種“語言”。贊成者認為,漢語本來就是不斷變化的,坦然接受這種變化,是對漢語發(fā)展規(guī)律的尊重。
思路引擎:對“中小學生該不該使用網絡語言”,可以贊成,也可以反對。“網絡語言”是隨著網絡的普及而興起的。這種語言在青少年學生中有更為廣闊的“市場”,很多學生都使用過,對這種語言有切身的體會。因此,這個題目對于學生來說,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并且能寫出自己的心里話。在寫作時,注意辯證地看問題,就像材料中所說的那樣,網絡語言有它的不足,也有它鮮活的一面,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看清事物的兩個方面,這樣寫才有說服力。
7.材料一:網絡時代,生活愈發(fā)便利,動動手指便可享受購物、繳費、掛號等服務,然而在我們享受互聯(lián)網科技帶來的便利時,老年人群體卻逐漸與“時代”脫節(jié)。
材料二:擔心日漸衰老的父母看病不方便,一位北漂女孩兒今年中秋節(jié)回家探親時,為父母從手機上下載了看病軟件,又手繪了8頁示意圖,幫助老人熟悉掌握軟件操作流程。
思路引擎:材料一談論的重點是老人群體和互聯(lián)網科技的關系,材料二談論的重點是子女盡孝時,應當幫助父母掌握一些基本的互聯(lián)網操作流程,讓父母跟上“互聯(lián)網+”時代的步伐。因此,泛談互聯(lián)網的價值或者孝的意義,都屬于偏題作文。
以下立意可供參考:①子女當“技術反哺”父母;②心系空巢老人,莫忘精神食糧;③給盡孝插上“互聯(lián)網”翅膀;④“互聯(lián)網+”時代,請別落下父母;⑤網絡時代,誰來扶老人一把?
二、觀察下面的漫畫,按要求作文。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引擎:這則漫畫的寓意很明顯,即我們當前教育只重分數(shù)不重品德。其實從小男孩的得意忘形入手可以寫出較為深刻的作文。我們可以深思為什么一張非常容易得到的“學習進步獎”就讓孩子興奮到如此程度。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當然我們可以歸因為德育的缺失。但是,又是什么導致我們德育的缺失呢?要知道,“德育缺失”也是“果”,“因”是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如果能想到這一層,就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就可以稱得上發(fā)展等級中的“深刻”了。
立意參考如下:①孩子角度:學習進步可喜可賀,用腳踹門則顯品德低劣,重智更需重德;②家庭角度:期盼孩子成才固然重要,但做人的教育更是根本;③學校社會方面:評價孩子不應局限于學業(yè)分數(shù),而應綜合考量,尤其是品德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