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是平面幾何中三個重要的角,在解題中正確識別這三種角,才能在后續(xù)的從一般到特殊的平行線知識的學習中正確判定、推理和應用。本文主要用“悟學”理念設計和組織教學過程。
關鍵詞
預學 導學 悟學
“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是一節(jié)以概念教學為主的數學課。清晰的概念是正確思維的前提,準確掌握數學概念是學好數學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功。就本節(jié)課來說,學生只有吃透“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這三種角的本質內涵,才能在生活中、解題中正確識別這三種角,才能在后續(xù)的從一般到特殊的平行線知識的學習中正確判定、推理和應用。數學概念概括抽象、語言簡練,讓學生機械識記并不難,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解決,但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真正掌握一個概念必然要歷經“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認知發(fā)展過程,在一定意義上,學習結果的質量是由學習過程的質量決定的。在“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的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體驗,用“悟學”理念設計和組織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首先,在導入新課時,回顧兩條線相交時角的位置關系,再添加一條直線后,研究不同頂點處8個角的位置,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將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活動調節(jié)到積極的狀態(tài)。
其次,利用手勢,跟學生互動。將兩只手做成八字形(如下圖),變換手勢,形成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可以讓同桌互猜,避免了過多的枯燥講解,還能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再次,讓學生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從教室中尋找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現(xiàn)數學來源于生活,感受數學的價值,而且為后續(xù)平行線的學習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自主預學——以學案驅動學生先學初悟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巴唤?、內錯角和同旁內角”是一節(jié)概念課,在進行概念的講解時,如果直接給出它們的定義,學生不易理解,且只會通過死記硬背來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效果并不好。新課標提出,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而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在進行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主要采用“悟學”課堂的方式,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我以導學案為媒介,通過“預學引導—合作探究—導學點撥—當堂檢測”4個流程,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交替進行“合作交流”與“導學點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還對學生進行及時點撥,落實“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課堂教學12字方針。學生通過導學案中確定的導學目標、重難點和導學過程等自主預學,教師真正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合作探究——以新情境、新問題激發(fā)學生合作思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多次的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的概念時,我設計了如下3個表格。
表一
表二
表三
在研究同位角的概念時,我沒有直接給出同位角的概念,而是讓學生觀察一組同位角與截線和被截線的位置關系,通過位置關系讓學生給出同位角的定義,再通過多媒體簡化圖形,得到同位角的基本結構,從而找出其他同位角,再利用多媒體將這幾組同位角都簡化開來,讓學生非常形象地觀察出“F”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圖形、探究定義、提煉和簡化圖形、找出基本結構,將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認識同位角,完成表一。再讓學生利用探索同位角的方法去探究內錯角,由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表二,再由師生共同小結歸納出內錯角的概念和基本結構。而表三則完全交給學生,學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在交流中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同時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讓后進生也能及時掌握新知。在學生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及時關注各個小組的進程,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能,提高學生學習幾何的自信心。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結束后,教師將學生的成果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我在展示的時候,會選擇中等生的導學案進行展示,然后讓優(yōu)等生進行點評、補充、歸納得出結論,讓學生自己把概念說出來。最后再次回歸原圖形,總結概念,結合圖形,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四、相機引導——在必要時教師適度引導,點撥提悟
在“導學點撥”這一模塊的合作探究中,教師評講例題之后,先由學生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如果組內4人也無法解決,可請教其他小組。在此過程中,我穿梭在各小組之間,參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將學生的成果及時投影,再由學生走向講臺及時補充、完善、更正、質疑,使學生在課堂上成為真正的主人。而在學生講解中,我仔細聆聽學生講解的解題思路,適時評價、捕捉他們思維的亮點,對于他們解釋不到位的地方進行補充,以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比如學生得到同位角這個正確答案了,我就會問怎樣得到答案的,學生說是“F”形,我就再發(fā)問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兩種途徑,一是從定義出發(fā),二是從基本結構出發(fā)。在學生學會如何從一個角出發(fā)去找出它對應的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時,教師再及時點撥,將這個角的兩條邊所在直線,一條作為截線,另一條作為被截線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在最后總結時,學生組內互相討論,由組長總結本節(jié)課的概念和解題技巧、思想方法等。
五、當堂應用——巧設習題,在自主練習中消化領悟。
練習是數學教學過程學生實踐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復雜圖形中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所以在概念講解非常透徹的情況下,精心設計習題進行鞏固新知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先以最簡單的一種情況即三線不相交時的3個習題作為例1,學生能非??焖俚卣页鰧耐唤恰儒e角、同旁內角,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再以判斷題的形式出題,舉一反三,此時的變式則會出現(xiàn)四線的情況,突出其本質,讓學生緊扣概念去辨析。再將簡單的三線略微變形,將三線全部相交,給出被截線和截線,學會找出一個角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突顯截線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再換已知條件,在三角形內部找出一個角的同旁內角,師生總結出規(guī)律,體現(xiàn)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這樣根據學生水平合理編寫、安排習題,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斷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實現(xiàn)“教少學多”的高效教學。而以書上例題作為例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為后續(xù)的幾何證明做好鋪墊。在最后我還設計了5分鐘的課堂檢測,習題以基礎題為主,用以當堂鞏固所學知識。
另外,充分用好多媒體,對于抽象的數學概念教學大有裨益。數學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單調,黑板加粉筆,偶爾加一些模型。由于學科自身的特點,的確沒有某些學科形象、生動、具體,學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的交互式特點,教學中如果能適時充分利用,豐富學生的直觀感,變靜止為運動,變抽象為直觀,在教學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巴唤?、內錯角和同旁內角”這節(jié)課,在引入時,我由已學過的兩線相交構成4個角的關系,利用多媒體,再增加一條線,使它動起來去截這兩條直線,從而得到8個角,由舊知引入新知,“線動”使其自然過渡,拓展學生認知的時空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如何在這8個角中準確找出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并不是一件容易操作的事情,我在講解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使“角”動起來,把這三種類型的角分離出去,使學生非常形象直觀地觀察出他們的基本結構,得到相應的字母形狀“F”形、“Z”形、“U”形,從而分散難點,尋找了突破口。而在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的時候,最關鍵就是找準截線,通過圖像的閃爍、色彩變化及聲響效果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技術適當、適度地融入數學教學中,優(yōu)化了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三線八角”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磨刀不誤砍柴,深‘悟’方能淺出”是我上完這堂課的最大體會。本節(jié)課展示了我?!拔驅W課堂”的魅力。而 “預學——導學——悟學”的主線含而不露,有教無痕,以學校課模為底色,深化教學研究,自主創(chuàng)新,個性發(fā)展,在“去?!敝袑崿F(xiàn)自我超越,智慧地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藝術化。
(作者為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育才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