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博大精深,用途廣泛,不僅活躍在日常的語言交際中,還滲透到寫作領域,成為作文中點綴的璀璨明珠。我們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用成語作為標題或話題的作文,可謂比比皆是。不論是課堂練筆,還是作文競賽;不論是日常隨筆,還是中高考,其中都時常能看到成語作文的“倩影”。不過,將成語作文上升到教學層面,把它當作一種特殊作文,探尋其教學規(guī)律,卻還沒有引起業(yè)界的重視。那么,我們在開展成語作文教學時,究竟應該關注哪些核心要素呢?
一、作文內(nèi)容凸現(xiàn)成語性
成語作文,是以成語為載體而創(chuàng)作的一種特殊的作文樣式,具有成語性、生活性、豐富性、繼承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特點。開展成語作文教學,自然要扣住“成語”,時時凸顯成語特性,處處彰顯成語風采。
1. 標題成語性。既然是成語作文,就必須突出成語特質(zhì),讓讀者有強烈的直觀認知,一看題目或話題,馬上就明白這是成語作文,即根據(jù)某一成語創(chuàng)作的成語作文。例如:請以“我最喜歡______這個成語”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參考成語:人杰地靈、時不我待、樂此不疲、別有洞天、天外有天、謙虛謹慎……)這是2012年貴陽市中考作文題,其寫作要求非常明確,考生必須寫一篇關于自己喜歡的某一成語的作文。這應該說是很典型的成語作文。
2. 內(nèi)容成語性。在人們的印象中,成語作文無非就是把成語中包含的故事或典故,用現(xiàn)代文將其生動具體地敘述清楚,這其實是一種片面認知。事實上,成語作文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既可以將成語故事作為題材來寫作,還可以將成語意義作為題旨來寫作,甚至可以將成語語素作為題要來寫作……譬如,以“愚公移山”為話題的作文,既有寫愚公帶領家人艱難移山、最終感動天帝的記敘文,也有客觀介紹愚公移山的說明文,還有闡述愚公移山精神
品質(zhì)的議論文,更有用歌詞、詩歌等來謳歌愚公精神的韻文。
3.整體成語性。成語是漢語中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是作為整體來完成語言運用功能的。我們可以利用成語的這一特性,創(chuàng)作全文都溢滿成語的作文。這種成語作文,成語味極為濃厚,從詞語到句子,從段落到篇章,往往都用成語構成。換句話說,這類作文,成語是基本的構詞單位,往往也是唯一的構詞單位,它就是用成語連成句,組成段,形成文。例如,詩歌《幡然醒悟》:“欣喜若狂假期至,渾渾噩噩游戲間;夜以繼日不自禁,樂以忘憂度華年。洗耳恭聽諄諄教,幡然醒悟圖大志;時不我與枕典文,天道酬勤水穿石。”這首詩的題目是成語,每一句的前四個字均為成語,后六句的后三個字也是由成語演化而來,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成語作文了。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三個特性,前兩個是必備要素,第三個則因文而異。
二、作文方法揭示成語性
成語具體而微,底蘊深厚,蘊含著豐富的寫作知識和寫作理論。譬如,文章要緊扣題目,可以用成語“開門見山”“開宗明義”來揭示;文章修改,可以用成語“文不厭改”“精益求精”來強調(diào)。
1.寫作技法成語性。撰寫成語作文時,文章的謀篇布局、結構層次等寫作技法,必須直接指向某些成語。具體說來,有兩種樣式:(1)合二為一。即寫作方法與作文內(nèi)容相兼容,方法與內(nèi)容聚焦于同一成語。如揚州中考作文題“漸至佳境”,不僅要求文章突出“漸至佳境”的立意和主題,而且要求文章在謀篇布局等方面也必須打上“漸至佳境”的烙印。(2)殊途同歸,即寫作方法與作文內(nèi)容不相兼容,方法與內(nèi)容指向不同的成語。如貴陽中考滿分作文《謙虛謹慎》,采用一波三折的技法,敘述了 “我的驕傲史”和同學們的“不離不棄”,進而讓“我”真正懂得了“滿招損 ,謙受益”的道理。
2.寫作理念成語性。如果說寫作技法在成語作文中的運用是顯性的“拋頭露面”,那么,寫作理念在成語作文中的滲透就是隱性的“潛移默化”。因為有些成語承載的是一種寫作觀念,闡述的是一種作文道理,它難以轉(zhuǎn)化為可操作的教學策略,但又是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例如,成語“胸有成竹”形象地闡述了“寫作是攝取生活,取得創(chuàng)作材料并產(chǎn)生創(chuàng)作靈感,然后加工生活,進行藝術構思的過程”的道理;再如,成語“一瀉千里”“縱橫捭闔”形象地表現(xiàn)了好文章的氣勢流暢、開合自如。因此,對這些能啟發(fā)、引領、促進寫作水平提高的理念性成語,可以從“咀嚼范文,益氣生津;修改斟酌,提檔升格;優(yōu)劣比較,領悟感化”三方面著手,使其逐漸內(nèi)化為學生的寫作行為。
三、作文素材緊扣成語性
通過成語作文教學,提升學生寫作水平,重在感知、幫扶、引導。所以,在選擇素材、設計教學時,要緊扣成語,凸顯其主體性。下面就以成語作文《欲揚先抑》的寫作為例,做簡要闡述。
1.創(chuàng)設情境,讓成語作文閃亮登場。課堂伊始,教師依次展現(xiàn)兩篇成語作文:《啞口無言》《溜須拍馬》,讓學生感知其相同的寫作技法——“欲揚先抑”。
2.方法闡釋,讓成語寫作技法得到理解。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發(fā)言和老師的指導,真正理解“欲揚先抑”的寫作技法。
3.品讀范文,讓成語寫作技法生根開花。品析滿分成語作文《驚天動地》,找出“抑”和“揚”的句段,并思考:習作是如何采用欲揚先抑的方法刻畫人物的?
4.學以致用,讓成語寫作技法結出碩果。閱讀成語作文《一絲不差》,在文中空缺處補寫“抑”和“揚”的文字,均不少于100字。
5.習作點評,讓成語寫作技法錦上添花。學生按小組交流習作:組長朗讀本組推薦作品,其他同學點評;教師總結并展示下水作文。這個案例,是筆者為安徽“國培班”學員上的一堂成語作文觀摩課。成語作文作為一種特殊素材,貫穿于教學始終,呈現(xiàn)出三大特點:
第一,充滿情趣?!秵】跓o言》《溜須拍馬》兩篇成語作文,雖然短?。ㄇ耙粍t為小故事:我們把啞巴母女的無聲幫助誤解為索要小費;后為唐伯虎在宴席上給某財主母親寫的一首詩),但成語作文的趣味性、情境性已經(jīng)感染了學生,使他們自然而然地悟出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技法,為后續(xù)寫作奠定了基礎。
第二,示范引領。在學生透徹理解了“欲揚先抑”的內(nèi)涵后,教師提供的范文就需要用心打造了,而成語佳作《驚天動地》就是為此“量身定做”的:主人公阿貴,長相難看,多管閑事,大家十分討厭他。好在他免費為鄉(xiāng)人擺渡,才贏得一點好感。但好景不長,他收費、漲價,讓大家痛恨至極。直到村長在阿貴追悼會上道出原委,大家才知道他是用生命掙錢造橋。阿貴驚天動地的壯舉,才讓人們知曉。
面對這則生動曲折的故事,學生通過整體感知,咀嚼品味,快速找到了“抑”和“揚”的語段,還發(fā)現(xiàn)了“欲揚先抑”技法建構作文的要領:(1)尋瑕伺隙,展示缺點。(“缺點”是“假”的,它因某種偏見或假象產(chǎn)生)(2)循序漸進,逐步轉(zhuǎn)變。先是漸變:稍差—較差—很差,然后逆轉(zhuǎn),通過事件、細節(jié)等褒揚。(3)前后照應,恍然大悟?!耙帧笔且r托,“揚”是根本;“抑”是表面認知,“揚”是理性思考。
第三,訓練扎實。方法固然重要,但有針對性的習作訓練更有價值。為成語作文《一絲之差》補充得體的“抑”和“揚”,看似簡單,其實很需要創(chuàng)意。這里教師并不要求每個學生完成兩部分內(nèi)容,而是采用“AB卷”方式,學生或補寫“抑”,或補寫“揚”。其好處是,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集中精力寫好某一部分,并展開有效的合作交流,還可以與原作比較。這樣的習作訓練,既能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精彩紛呈的佳作,又能通過與原作進行比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各自的長處和不足,從而更能體悟“欲揚先抑”寫作技法的妙處,切實提高自己成語作文乃至常態(tài)作文的寫作水平。
四、建構序列彰顯成語性
作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成語作文教學也是如此,必須系統(tǒng)策劃好寫作的序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依托教材寫作序列,建構成語作文教學體例。教材,是眾多專家、學者、編者用心研究的寶貴成果,充分體現(xiàn)了課標的精神,既是很好的閱讀教學范本,也是極佳的作文教學依據(jù)。因此,開展成語作文教學,必須緊扣教材中心。
統(tǒng)編的七年級語文教材,安排了12次寫作課(每單元1次)。教師可以采用“照搬照抄”或“改頭換面”等方法,將教材寫作題目轉(zhuǎn)換成相應的成語,建構教學體例。(見下表)
2. 基于各類文體特點,建構成語作文教學體例。文體不同,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自然就有差異。記敘文,以敘述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言為心聲”“精雕細琢”等寫作方法會常?!肮忸櫋保蛔h論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借題發(fā)揮”“旁征博引”等寫作方法往往是它的專利……因此,按照各類文體設計成語作文教學序列,是一種很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下面就以初中說明文為例做簡要介紹。
課程標準對說明文寫作的要求是,能“寫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這說明課標對說明文的寫作要求是比較低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體系和教學需求,選擇相關成語,構建粗放型說明文寫作教學序列。
常用的成語寫作方法有:開宗明義、提綱挈領(說明對象);切中肯綮、與眾不同、獨一無二(抓住事物特征);言之有序、井井有條、前因后果(說明順序);舉例發(fā)凡、分門別類、引經(jīng)據(jù)典、較短絜長(說明方法);簡明扼要、言簡意賅、字斟句酌(說明語言)。當然,這里所選的成語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如果教師能夠依此有序開展作文教學,學生的寫作水平必將有所提高。
(作者為正高級教師,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常州市中天實驗學校副校長)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重點自籌課題“研發(fā)成語作文課程的實踐研究”(編號為E-b/2015/02)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