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下的作文評價正在陷入誤區(qū)?!吧僖稽c成人視角,多一點學生立場”“少一點主觀隨意,多一點客觀理性”“少一點俯視打擊,多一點仰視欣賞”“少一點一視同仁,多一點差異區(qū)分”當是作文評價正確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
作文 評價 價值取向
作文評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終極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作文學習,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然而,在日常作文教學中,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做法卻導致作文評價陷入了不應有的誤區(qū)。這不得不促使我們思考:什么才是作文評價應有的價值取向?
筆者認為,無論是課內(nèi)作文評價、課外練筆評價還是考場作文評價,都應做到“四少四多”。
一、少一點成人視角,多一點學生立場
學生作文歷來受特定的社會風尚和文化風向影響較大,其中原因,與語文教師評價作文(尤其是高考、中考作文評閱)時的“成人視角”有很大關系。部分語文教師缺乏理性思辨的能力,常常將個人好惡帶入作文評判之中,導致學生的習作出現(xiàn)跟風、迎合的現(xiàn)象,變得矯情、浮華。
例如,前段時間微信上流行的一篇八年級學生的文章——《愿你》,據(jù)說來自北京某中學一位女教師的分享。這位女教師在評語里寫道:“(這篇作文)居然說出了很多‘80后’一代到了這個年紀想說的話?!惫P者認真研讀了幾遍,從專業(yè)的角度審視,認為這篇習作本質上就是朋友圈里各種“雞湯”語句的集合,非常不契合八年級孩子的身份?;诖?,筆者覺得我們語文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習作時,應多一點“學生立場”。何為“學生立場”?就是堅持以學生視角考慮問題,融入“學生情感”,遵循“學生思維”,把脈“學生習慣”,從而求得與學生“同頻共振”。
二、少一點主觀隨意,多一點客觀理性
作為人文學科,語文的評價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由于評價者自身的寫作素養(yǎng)、人生閱歷、審美品位等存在差異,導致面對同一篇作文時,不同的人可能會做出不太趨同的評判。如何才能使作文評價多一些客觀理性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努力。
一是咬定一個目標?!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總體目標與內(nèi)容”中指出,學生要“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其中的“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就是初中寫作教學通過努力所應達到的國家要求。這是我們進行作文評價的總綱。
二是尋找參照標桿。例如,我們可以鑒賞學習權威部門發(fā)布的考場(現(xiàn)場)佳作,把它們作為參照標桿,從而直觀地知曉什么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三是建構佳作模型。例如,關于記敘文寫作,我們就可以從精致的故事、精微的意蘊、精細的綴飾、精要的點示和精美的意象五個方面建構模型,進行價值評判。
三、少一點俯視打擊,多一點仰視欣賞
著名特級教師黃厚江先生曾經(jīng)調侃說,一些語文教師在講評作文時,喜歡開“批斗會”,即面對學生的習作,居高臨下,求全責備。這樣的語文教師,充當?shù)氖欠ü?、裁判的角色,而非教練,這樣做對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如何才能克服這一頑疾?筆者總結了一些做法。
一是每次的課內(nèi)作文訓練僅圍繞一個特定的“訓練點”進行(比如“以事寫人”),在后續(xù)進行作文評價時,也只聚焦這一主問題,看學生寫作時的達成度如何。這就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是學會欣賞學生的文字。無論是批閱日記還是課內(nèi)作文,筆者都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只要看到稍微讓自己眼前一亮的文字,必定會畫上紅色波浪線,為其“點贊”。例如,一位來自離異家庭的女生寫了一篇日記——《給爸爸的一封信》,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夏天停電時,我躺在床上,感到很熱很熱。這時,您會用一把扇子,輕輕地,輕輕地為我趕走蚊蟲,趕走炎熱,而唯一趕不走的,是您對我深深的愛!”這樣的句子就很感人。如果我們能夠長期堅持這樣做,學生拿到日記本、作文本后,就會自覺地在第一時間關注自己獲得了多少波浪線,從而不斷地收獲寫作的快樂,逐步提升寫作素養(yǎng)。
四、少一點一視同仁,多一點差異區(qū)分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包含9個范疇,而“語言智能”只是其中之一。知曉這一點,我們就會明白,不同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有差異的,不僅學生如此,語文教師也是如此。遺憾的是,在作文評價方面,我們往往會用一把尺子去量遍班上所有的孩子,這既是荒謬的,也是非人道的。
中學作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寫作素養(yǎng),而不是要將他們都培養(yǎng)成作家,因此,對于中學作文評價而言,“優(yōu)秀”并非我們的終極追求,“合格”才是主要的目標。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作文部分編寫者唐建新先生提出,寫作教學應實行分層要求,對寫作有困難或相對比較吃力的學生,應給予特別關愛,注意培育他們寫作的自信心;同時,教師還要聚焦學生的寫作需求,要注意協(xié)調好整體與個體間的關系。例如,筆者借鑒王君老師的做法,對所任教班級學生的日記進行“星級評價”,寫作能力一般的學生,每天的日記只要是原創(chuàng)的,能達到規(guī)定的字數(shù),并且書寫工整,就可以得“五星”。而對于指令性的考場作文,筆者同樣對學生提出了分層要求:寫作能力處于中上等的學生要“寫準、寫新、寫深、寫活”,其他學生只要“寫對、寫完、寫足、寫清”即可。這樣的差異化區(qū)分有利于以評促寫,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在其寫作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獲得提升。
著名特級教師楊九俊先生說:“語文教育應該有技術路徑?!睙o論作文教學有多難,我們都必須而且應該能夠探索、尋覓到作文教學的正確路徑。而只有在作文評價時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我們才能找到作文教學“回家的路”。
(作者為江蘇省東臺市安豐鎮(zhèn)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