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實現(xiàn)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徑,也是衡量班主任專業(yè)化水平的重要方面。作為班主任教師,不僅要正確運用說教、壓服、請家長三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還應嘗試運用規(guī)則、改善關系、評價引導,探索適合本班學生的最佳教育方法。
【關鍵詞】班主任;教育方法;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07-0023-03
在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的問題上,有一個很奇怪的情況:所有人都知道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班主任工作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在師范院校卻學不到。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后,也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繼續(xù)教育)機會。這種情況導致很多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方法不多,就像程咬金的“三板斧”,幾招用完還不見效果,班主任就顯得很無奈,甚至把學生歸到“不可教育”的行列中去。班主任教師如何突破“三板斧”模式,讓教育學生的方法豐富起來?
一、班主任的“三板斧”——說教、壓服、請家長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他們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行為問題,所謂“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而缺少方法的班主任通常使用以下三招來應對:
(一)說教訓誡
說教,即說服教育。宣講道理,說服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進而改正錯誤,這種方法本身沒有什么錯,但是為什么很多學生都反感班主任的說教呢?因為班主任在說教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三個問題。
一是不當說教。說的“道理”本身有問題,學生不認同;
二是空洞說教。居高臨下地說大道理,遠離學生實際,蒼白無力;
三是反復說教。一遍遍地重復那幾句道理。
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不是不能說教,但一旦學生出于各種原因,不愿意聽班主任“講道理”時,說教就沒有意義了。事實上,如果不掌握正確的方法,說教經(jīng)常是沒有什么效果的。
(二)權威壓服
當說教不起作用時,班主任就會非常惱火:臉色變了,聲音提高了,說話的語氣也變得非常強硬。班主任不再和學生“講道理”,而是命令學生承認錯誤或直接對其進行處罰。這招叫作“權威壓服”。
班主任確實是有一些權威的。學校在任命某教師成為班主任之時,即賦予了該教師對學生和班級一定的管理權、領導權,甚至處罰權。這種權威又叫“權力性影響力”。在班主任面前,學生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所以,班主任用權威壓服,大部分情況下會取得“效果”:學生害怕了,承認錯誤,接受處罰。
但是,權威壓服既不符合正確的教育理念,本身也有較大的“風險”。權威壓服是引發(fā)學生叛逆、對抗,甚至造成沖突的重要原因。就算是學生被壓住了,內心也是不服的?!皬牡厣限D入地下”的無聲反抗,將帶來更多的麻煩。所以,動用權威壓服學生,到了最后其實是沒有贏家的。
(三)約請家長
說教和發(fā)火動怒都不起作用,最后班主任會“放大招”——請家長。說客氣點是請家長“配合”教育,其實質是聯(lián)合家長的力量,迫使學生“屈服”。家長因為孩子在學校讀書,平時受班主任的管教,所以一般都會“配合”班主任的行動,盡管內心可能也有些想法。
但是,約請家長的教育效果好不好呢?如果僅僅是和家長聯(lián)手制服學生,效果肯定不會好。且不說很多家長本身就拿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的,就算孩子因為害怕家長的打罵而屈服,這樣的屈服又有多大的意義呢?這種做法可能會增加學生的不安全感、影響親子關系、激發(fā)學生對班主任的怨恨情緒。
“請家長”是班主任的“撒手锏”,如果再不奏效,學生就是“無藥可救”的了。接下來,班主任可能會把學生推向年級、學校,因為自己已經(jīng)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了。
“三板斧”現(xiàn)象反映了班主任工作水平普遍不高、處理問題簡單化的現(xiàn)狀,也凸顯了班主任工作職業(yè)技能培訓的重要性。學生的個體差異大,教育效果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因為缺少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不好。教育效果不好,就會對這份工作產(chǎn)生厭煩,甚至會哀嘆師道尊嚴不再,產(chǎn)生“教師是弱勢群體”“班主任是高危職業(yè)”等悲觀想法。
二、“三板斧”如何創(chuàng)新
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不是不能采取說教、動用權威或約請家長,也不是不能處罰學生,問題的關鍵是要用好這些方法。
(一)提升說服教育的能力
說服教育是班主任最基本最常用的教育方法,不可廢棄。表達能力、說服能力是班主任的基本功,需要好好修煉。
1.建立師生平等的觀念。
居高臨下的訓誡姿態(tài)不利于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意見。師生平等不是流于表面形式的禮節(jié)、客套,而是實實在在地尊重學生人格。這種尊重可以在班主任跟學生說話時的神態(tài)、表情、語調、肢體語言、位置關系等方面體現(xiàn)出來。研究表明,在語言交流中,有聲語言的影響只有35%,而身體語言要占到65%。
2.邏輯正確,推理嚴密,以理服人。
依靠權威使學生服從不能算真正的說服,說服最大的特點是以理服人。這就需要班主任在說服時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推理論證,拿出令人信服的例證,然后得出合情合理的結論,讓學生口服心服。所以,班主任還要掌握一點邏輯學,在說服學生之前要做一些準備,這樣說服的效果會更好。
3.運用一定的說服技術。
說服是有技術的。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些人說話讓人感到很舒服,容易聽得進去,而同樣一個道理,如果不會說,很可能令人難以接受。會說話的人會在無形中使用一些技巧,增加了說服力。比如批評學生常用的“三明治法則”(把批評夾在肯定與鼓勵之間)、“角色置換效應”(換位思考產(chǎn)生同理心)、“調味品效應”(用一定的“廢話”緩和談話的氛圍)等等,都是效果不錯的方法。建議班主任們可以學習這方面的資料,這對我們的學生管理工作大有裨益。
4.有真情實感。
再多的說服方法,歸納起來無外乎都是八個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學生曉之以理當然是必要的,但有時以情動人的效果往往更好。要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班主任是真心想幫助他,而不是懷有什么功利性的想法。如果學生在情感上和班主任有抵觸甚至對立,那么即使班主任道理講得再對,技巧運用得再好,學生也不愿意接受。如果學生從情感上親近班主任,愿意聽班主任的,那說服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二)恰當使用權威
教育方法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關鍵是班主任在運用這些方法時所執(zhí)的教育理念和所處的具體情境。比如“權力性影響力”,是班主任領導力的組成部分,每個班主任都在運用。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恰當”地使用。何謂“恰當”呢?
一是看“時”。事態(tài)緊急、班級陷入混亂或茫然狀態(tài),需要迅速控制局面、對大家的行為進行引導時,班主任可以使用權力性影響力先恢復秩序,再做進一步教育。
二是看“事”。如果班主任僅僅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而濫用職業(yè)權威壓服學生,那確實是錯誤的。但在特定的情況下,出于維護正義、保障教育教學秩序而使用,則并無不當。
三是看“度”。班主任的職業(yè)權威是有限的,不能過度使用,更不能以此替代規(guī)則,否則班級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了。班主任可以利用權威去教育學生,但不能傷害學生,這是底線。其實,使用職業(yè)權威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所以在達到迅速控制局面的目的后,班主任就應當適可而止。接下來的查找原因、制定方案、跟進教育是漫長而細致的。
(三)正確約請家長
約請家長絕不能成為班主任威懾、控制學生的手段,這是需要班主任嚴格把握的。班主任要宣傳自己的理念并用事實告訴所有學生,約請家長是必要的溝通手段,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進步,絕非向家長告狀或聯(lián)合家長整治學生。
班主任在約請家長之前要先思考:
為什么請家長(出于什么目的、要解決什么問題)?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如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事先與學生溝通等)?如何做(采用什么溝通方式)?
作為班主任,要多采用教師、家長、學生“三方溝通”的方式,當面把話說清楚,現(xiàn)場達成某些行動方案;要避免“溝通漏斗”以及信息傳遞失真的情況。
三、教育學生的新“三板斧”
“成功的路不止一條”。除了正確使用傳統(tǒng)的管理手段之外,班主任還應該有更豐富、更有教育意蘊的方法。在此,我提出教育學生的新“三板斧”:
(一)運用規(guī)則
運用規(guī)則可以避免班主任的無效說教、權威壓服、意氣用事。規(guī)則公開透明,削減了班主任的權威,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班主任(規(guī)則對班主任同樣是約束,更是一種保護)。只要規(guī)則的制定過程是民主(經(jīng)過議事協(xié)商)的,規(guī)則本身是正義、合理的,對班級發(fā)展和學生的成長就是有積極意義的。一個凡事講規(guī)則的班級,秩序井然,學生就會有安全感。
(二)改善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礎。師生關系融洽,很多所謂的教育難題都會迎刃而解。改善師生關系的主動權掌握在班主任教師手里。只要班主任真正關心學生,與學生坦誠相見,就能建立信任。與規(guī)則、說服等理性的方法相比,更常見的情況是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所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班主任的重點工作之一。
(三)評價引導
所有的學生都會在意評價,不管他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如何。與使用各種方法讓學生遵守規(guī)則相比,用評價引導、調節(jié)學生的行為會更有效。智慧的班主任總是善于利用評價這個“指揮棒”引領班級群體價值觀的形成——以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級里做什么會得到認可、獲得尊嚴,從而激勵學生多做;做什么就會倍感壓力,如芒刺在背,從而讓學生少做或不做。特別是輿論氛圍這個“軟評價”更有著強大的教育力量。不過,人們只在乎和自己有關系的評價,這就要求班級構建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更多元、更細致,應涵蓋學習、常規(guī)、班級工作、集體活動、個性發(fā)展等多方面。評價的目的是激勵,所以,班主任在運用評價時,應多加使用激勵型評價。
我曾經(jīng)做過一個概括:“三流班主任權威壓人,二流班主任制度管人,一流班主任評價引人,卓越班主任人格育人?!碑斎唬@不是絕對的,也不代表一流的班主任不使用權威或制度,我只是想說明“班主任的發(fā)展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個道理,我們需要不斷地努力。
根據(jù)以上內容,我將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做了一點梳理,見表1:
做教育,本來就沒有萬能的方法,只有“更合適”,不存在“最好”。所以,班主任需要多思考、多反思、多總結,特別需要總結一些通用的教育原則。多總結,讓班主任不斷提升業(yè)務能力;有思路,就能不斷產(chǎn)生新的、適合自己學生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