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jīng)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fā)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边@是2006年度季羨林先生榮獲“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算是比較客觀地評價了季老的一生。季老被尊稱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和國寶”,是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
在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每個人能夠掌握一門外語,在某方面成為行業(yè)內(nèi)的佼佼者就不錯了,而季羨林卻能在多個領(lǐng)域有所突破,真是讓人佩服。但季老卻很謙虛,從來不以大師自居。他曾說,“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說我做出了極大的成績,那不是事實。說我一點成績都沒有,那也不符合實際情況,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很多。但是,現(xiàn)在卻偏偏把我說成泰斗。我這個泰斗又從哪里講起呢?”季老的自謙與當今一些招搖撞騙的學術(shù)騙子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作為一代師表,季羨林的言行堪稱學界楷模,特別是他對于愛國的認識,更是讓人難以望其項背。季老曾說,“我生平優(yōu)點不多,但自謂愛國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燒成了灰,我的每一?;乙策€會是愛國的,這是我的肺腑之言。” 這可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完美詮釋。事實上,每個人都應(yīng)該愛國,都應(yīng)該熱愛這片養(yǎng)育我們的土地。如果沒有了國的興盛,那么家的幸福就無從談起。我國知識分子有著深遠的愛國傳統(tǒng),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演繹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愛國的壯歌。
季羨林位卑未敢忘憂國,雖然他的人生有光風霽月,也有陰霾滿天,但他始終未忘掉一個知識分子的擔當,這就是愛國?!堕啽M滄桑話愛國》這本書是季羨林先生關(guān)于愛國情懷、國學傳承、文化交流的探索與研究的散文精選。第一輯為“滄桑閱盡話愛國”,先生在歷經(jīng)磨難、挫折與打擊之后,仍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滿懷對祖國的熱愛和期待;第二輯為“國學求索無止期”,先生關(guān)于國學和道德的闡釋與思考,體現(xiàn)了這位世紀學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視和反思,滿含對祖國文化的深摯熱愛;第三輯為“西方不亮東方亮”,從更宏觀的角度,展現(xiàn)了先生對東方文化及東西方文化交流、比較的探索和研究,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位東方學者對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方文化復(fù)興的熱切期盼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期冀。
季羨林曾寫道:“今天我們的祖國,在克服了災(zāi)難之后,正大踏步地向前邁進?!蔽覀兊娜兆釉絹碓叫腋#良谲幍脑~現(xiàn)在可以這樣來讀了:“而今嘗盡喜滋味,欲罷不能。欲罷不能,頻說喜事千萬重?!蔽膶W的最高境界是返璞歸真,在季老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分明能夠感覺到那顆朝氣蓬勃的真誠心靈。季羨林先生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視角去傳遞他的愛國之心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切之情,而這正是當今浮躁的社會和缺少信仰的人們所急需的,值得一代代讀者去體悟領(lǐng)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