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書含,關(guān) 旭,高 晗,王玉龍,梁 宇
(大慶化工研究中心,黑龍江 大慶 163000)
一步法催化脂肪伯醇脫氫氨化合成脂肪腈
金書含,關(guān) 旭,高 晗,王玉龍,梁 宇
(大慶化工研究中心,黑龍江 大慶 163000)
本文提出了一個有效合成腈的方法,即在Cu/SiO2上由C4~C8(碳數(shù))的脂肪伯醇和氨氣一步合成相應的腈。脂肪醇的轉(zhuǎn)化率和脂肪腈的選擇性分別大于96%和87%,且明顯受到脂肪醇的β-取代基和碳鏈長度的影響。對Cu/ SiO2催化劑進行了H2-TPR和TEM表征,表明催化劑中其銅物種主要是高分散的CuO。通過實驗提出了一個合理的機理,其中醇脫氫生成醛是反應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脂肪伯醇;脂肪腈;脫氫氨化;Cu/SiO2
腈類是重要的石油化工產(chǎn)品,廣泛應用于醫(yī)藥﹑農(nóng)藥﹑染料以及合成香料的原料或中間體,也可用于高效液相色譜作為分析試劑[1-3]。一般工業(yè)生產(chǎn)脂肪腈的方法主要是醛氨化[4]﹑烯烴氨氧化[5]和醛肟化脫水[6],因為反應條件的限制﹑反應物范圍有限以及非綠色反應等原因,已然不能滿足當今工業(yè)需求,因此需要開發(fā)一種新的生產(chǎn)工藝來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要求。
由于醇類具有獨特的反應活性和價值,因此受到了相當多的關(guān)注。張頔等[7]研究了在Co-Ni/ γ-Al2O3催化劑上,乙醇和丁醇氨化分別合成乙腈和丁腈,然而這個反應所需反應溫度很高。我們實驗室研究了在Cu/γ-Al2O3催化劑上,銅含量為15%時乙醇脫氫氨化合成乙腈,反應溫度為290℃時,轉(zhuǎn)化率達到92.3wt%[7]。根據(jù)文獻和之前的研究結(jié)果[8-9],本文采用固定床反應器,Cu/SiO2作催化劑,對一步催化碳數(shù)為4~8的一元脂肪伯醇轉(zhuǎn)化成相應的脂肪腈進行了研究。
1.1 原料與儀器
Na2SiO3·9H2O﹑硅溶膠﹑正丁醇﹑異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正辛醇﹑異辛醇﹑Cu(NO3)2·3H2O﹑氨氣。
微型固定床反應器(自制),Nicolet Nexus-670FT-IR型紅外光譜定性分析,GC-14C型氣相色譜定量分析。
1.2 催化劑的制備
水解沉淀法制備Cu/SiO2催化劑。首先用蒸餾水將一定量的三水硝酸銅[Cu(NO3)2·3H2O]配置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再將由Cu/SiO2比值計算出的相應量的九水硅酸鈉(Na2SiO3·9H2O)配置成等濃度溶液。將兩溶液移至兩個分液漏斗中,以并流滴定的方式勻速滴入裝有蒸餾水的燒杯中,滴加過程中保持水浴恒溫,伴隨持續(xù)攪拌。滴定結(jié)束后,停止攪拌恒溫陳化。經(jīng)蒸餾水洗滌﹑過濾﹑干燥﹑焙燒,制成0.42~0.84mm顆粒待用。通過調(diào)節(jié)原料比例,水解沉淀法可以合成不同銅含量的Cu/SiO2催化劑,選擇銅含量為35%(摩爾分數(shù))的Cu/SiO2催化劑進行研究。
1.3 催化劑表征
采用TPR和TEM對制備的Cu/SiO2催化劑進行了研究。圖1為Cu/SiO2催化劑的TPR曲線。樣品分別在510K和523K處出現(xiàn)了兩個還原峰。在經(jīng)由氫氣程序升溫還原時,因為金屬與載體間的強相互作用,銅物種是分兩步還原的。低溫處還原峰是Cu2+被還原為Cu2O,高溫處的還原峰則是Cu2O被還原為CuO。圖1中可以看到,在510K和523K處出現(xiàn)的兩個還原峰幾乎連在了一起,這進一步說明了銅物種是分兩步還原的,且這兩步是達到一定溫度后相繼完成。因此510K處的還原峰是Cu2+被還原為Cu2O,523K處的還原峰是Cu2O被還原為CuO。
圖1 Cu/SiO2催化劑的TPR表征Fig.1 The TPR characterization of Cu/SiO2
圖2給出了樣品的TEM圖。在圖2(a)中,顏色較深的呈點狀分布的是銅物種,顏色稍淺一些的為二氧化硅基質(zhì)。這說明Cu/SiO2催化劑中的銅物種是高分散的,二氧化硅基質(zhì)是連續(xù)的。在圖2(b)中,我們進一步通過不同銅物種的晶格間距分析了催化劑中銅的狀態(tài)。從圖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催化劑中出現(xiàn)了由兩種晶粒組成的多晶體。在圖2(b)中,我們采用a﹑b兩條線分別標示出在(111)方向上的兩種晶體的10個晶格間距長度,a的長度為2.459nm,b的長度為2.043nm。根據(jù)銅物種不同狀態(tài)的特有晶格間距,我們可推斷晶粒a為Cu2O,晶粒b為CuO。熔點較高的Cu2O分布在CuO之間,因此Cu2O在一定程度上對CuO起到了保護作用。這也意味著,制備的Cu/SiO2催化劑中這種特殊的由Cu2O和CuO構(gòu)成的多晶體對提高催化劑的熱穩(wěn)定性有很大幫助。
因此,Cu/SiO2催化劑還原樣品中銅物種有CuO和Cu2O兩種物種且銅物種是高分散的,還具有較好的熱穩(wěn)定性。因此將Cu/SiO2催化劑應用于脂肪醇脫氫氨化合成脂肪腈的反應中。
圖2 Cu/SiO2催化劑的TEM圖Fig.2 The TEM characterization of Cu/SiO2
1.4 碳數(shù)為4~8的一元脂肪伯醇的脫氫氨化
Cu/SiO2首先在5%的H2-N2氣流﹑280℃下在連續(xù)固定床反應器中經(jīng)過12h還原。然后,脂肪伯醇與氨氣在摩爾比4.5﹑280℃﹑2.0g催化劑的條件下進行反應。反應采用固定床反應器進行,反應管為管式電阻爐加熱的不銹鋼管,催化劑床層溫度用熱電偶進行測量。氨氣進料由質(zhì)量流量計控制,醇進料由平流泵調(diào)節(jié)。
如表1所示,醇在相同的條件下表現(xiàn)出了高產(chǎn)率。醇的轉(zhuǎn)化率和腈的選擇性分別高于96.25%和87.25%;有的反應的轉(zhuǎn)化率可以達到100%。另外,醇的轉(zhuǎn)化率和腈的選擇性在不同碳數(shù)的醇上沒有明顯的改變。但是β取代基2c的選擇性比2b高,類似結(jié)果也出現(xiàn)在β取代的2g和2f。這明確了β取代基影響腈的產(chǎn)率。
表1 Cu/SiO2催化C4~C8的一元伯醇氨化Table 1 Cu/SiO2catalyzed C4-C8 primary alcohols with ammonia
2.1 Cu/SiO2上Cu和SiO2在反應中的作用
為了研究Cu/SiO2上Cu和SiO2的催化作用,CuO催化劑被單獨使用在相同條件下催化乙醇[11]。然而,CuO上的主要產(chǎn)物是一氨基乙醇高分子三聚物(IR/cm-1:3341,3328,3243,1500,1384,1376和1306),它們的熔點很高,為97℃。在評價反應中,反應器的輸出線會被結(jié)晶的一氨基乙醇聚合物堵住,反應會被迫終止。在乙醇轉(zhuǎn)化成乙醛的過程中,高分散CuO還原為Cu0活性位,但是進一步的一氨基乙醇轉(zhuǎn)化成亞胺的分子間脫水沒有發(fā)生。
Roger[12]等人提到,亞胺的形成是合成乙腈過程重要的一步。這樣,在Cu/SiO2上使一氨基乙醇進一步進行分子間脫水是由SiO2催化的,接下來的乙腈合成就可以順利進行了。因此,SiO2不僅是CuO的載體,還有催化分子間脫水的作用。
根據(jù)以上結(jié)果,我們提出了一個在Cu/SiO2上C4~C8脂肪伯醇反應的可能的機理,如圖3所示。首先,醇由于Cu0的作用先脫氫產(chǎn)生相應的醛,隨后,醛和氨迅速地發(fā)生親核取代和分子間脫水生成亞胺。亞胺繼續(xù)脫氫來生成相應的腈。
圖3 反應機理圖Fig.3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2.2 反應機理的實驗驗證
在其余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不通氨氣再次進行反應,結(jié)果如表2所示。C4~C8脂肪伯醇的轉(zhuǎn)化率在40.98%~60.40%之間,直鏈醛的選擇性在54.62%~77%之間,但是β取代的脂肪醛例如3c和3g大于80%,除了醛以外的主要產(chǎn)物是醇和酯。一般在Cu催化劑上,醇和醛極易發(fā)生耦合生成酯,因此由于熱力學平衡,反應不能順利進行。此外,β取代位阻效應在耦合過程中比直鏈脂肪醇明顯得多,所以很容易理解它的選擇性比直鏈脂肪醇高。
表2 Cu/SiO2催化C4~C8的一元伯醇脫氫Table 2 Cu/SiO2catalyzed the dehydrogenation of the C4~C8 primary alcohols
然而如表2所示,反應中一旦有醛生成,過量的氨會迅速與醛發(fā)生親核取代反應,使醇脫氫反應更順利。隨著醛的急速減少,醇和醛的耦合不會發(fā)生,作為副產(chǎn)物的酯明顯減少。這是脂肪醇脫氫氨化一步合成腈的優(yōu)點。在表2中有β取代基的脂肪醇比直鏈脂肪醇產(chǎn)率低的原因,是在親核加成時受到位阻效應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證明反應機理,表2中,正丁醇的不通氨溶液在相同條件下通入氨氣,反應溶液經(jīng)色譜分析是丁醛26.14%,丁酸丁酯19.34%,丁醇52.13%。反應后溶液中的丁醛和丁醇轉(zhuǎn)化成丁腈(75.55%),只有丁酸丁酯(19.57%)基本無變化。所以Cu/SiO2催化劑可以催化醛和醇進一步轉(zhuǎn)化成腈,因此醇脫氫是一步合成法中重要的一步。
本文通過實驗,建立了一個由脂肪醇一步合成腈的方法,該法不僅步驟簡單﹑環(huán)境友好,且原料易得﹑收率高,具有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同時提出了可能的反應機理,其中醇脫氫是反應中重要的一步,醇的轉(zhuǎn)化率和腈的選擇性受鏈烴長度和β取代基的影響。Cu/SiO2催化劑由于在載體SiO2上負載有高分散的CuO,因此是高效的催化劑。
[1] 馬小云.酰胺﹑腈的合成反應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4.
[2] 王長明,汪道明,邱曉生,等. 色譜純乙腈的性能和質(zhì)量評價[J]. 色譜,2003,21(3):266-269.
[3] 韓建軍,盧海峰,張林,等. 配位交聯(lián)的丁腈/丙烯酸酯共混橡膠的制備[C]. 中國化學會學術(shù)年會,2012.
[4] 張月成,張頔,趙繼全. Co-Ni/γ-Al2O3催化劑上乙醇催化氨化合成乙腈反應的本征動力學[J]. 化工學報, 2011 (11):3156-3163.
[5] 吳糧華,趙樂,汪國軍. 氨氧化生產(chǎn)乙腈的流化床催化劑:CN,1765879A[P]. 2006-05-03.
[6] 唐健. 香茅腈的合成及其應用[J]. 遼寧化工,2007,36(11):758-760.
[7] 胡云峰,李俊飛,鄧軍,等. Cu/m-ZrO2和Cu/γ-Al2O3對乙醇還原氨化制乙腈反應催化性能的比較[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14,30(2):231-238.
[8] Zhang Di, Zhang Yue, et al. Intrinsic kinetics for the synthesis of acetonitrile from ethanol and ammonia over Co-Ni/γ-Al2O3, catalyst[J].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 2011, 89(10): 2147-2152.
[9] 胡云峰,李俊飛,道日吉巴圖,等. Cu系催化劑在醇類脫氫反應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煉油與化工,2011,22(6):1-5.
[10] Roger J Card, Joseph L Schmitt.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preparation of amines or nitriles from alkanols: US, 4654440[P]. 1987.
[11] Hu Yunfeng, et al. Synthesis of acetonitrile from ethanol via reductive amination over Cu/γ-Al2O3[J]. Reaction Kinetics, Mechanisms and Catalysis, 2012, 106(1): 127-139.
One Step Synthesis of Nitriles by Dehydrogenation-amination from Fatty Alcohols
JIN Shuhan,GUAN Xu,GAO Guozhu,WANG Yulong,LIANG Yu
(Daqing Petrochemical Research Center,Daqing 163000, China)
An effective way for one-step synthesis of nitriles from C4~C8 fatty primary alcohols and ammonia over Cu/SiO2was established. The conversion of alcohols and selectivity of nitriles obtained were more than 96% and 87wt% respectively and were obviously infuenced by the C2-substitution rather than the chain length of fatty primary alcohols. Cu/SiO2was characterized by H2-TPR and TEM.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main state of Cu in the catalysts was highly dispersed CuO. A plausible mechanism was proposed and supported by different experiment, and an important step was the generation of aldehydes.
nitriles; fatty primary alcohol; dehydrogenation-amination; Cu/SiO2
O 623.76
A
1671-9905(2017)04-0013-04
金書含(1990-),女,碩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師,電話:15845837206,E-mail: 1024328987@qq.com
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