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茁夫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500)
血清降鈣素原鑒別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發(fā)熱原因的意義探討
王茁夫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500)
目的 探討血清降鈣素原(PCT)鑒別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發(fā)熱原因的鑒別診斷價值。方法 此次實驗選擇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型顱腦外傷伴發(fā)熱患者20例為觀察組,選擇我院同期非感染顱腦外傷患者20例為對照組;分析總結患者血清PTC水平及發(fā)熱原因的關系。結果 觀察組患者PCT水平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檢測人體PCT可鑒別ICU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發(fā)熱原因,可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降鈣素原;ICU;顱腦外傷;發(fā)熱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極易出現發(fā)熱情況,導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長,并嚴重影響患者愈后,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對癥治療十分關鍵,臨床診斷則顯得尤為重要。通常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發(fā)熱原因很多,比如創(chuàng)傷引起的機體應激、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異常造成的非感染性發(fā)熱,亦或者是患者肺部感染、顱內感染等方面問題引起的感染性發(fā)熱,不同原因引起的發(fā)熱處理方式亦是不同的。臨床上監(jiān)測感染指標很多,不過大都是需要較長時間,特異性與敏感性較低,降鈣素原屬人體全身性細菌感染新型生物標志物,可以此鑒別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發(fā)熱原因,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確?;颊叩玫郊皶r有效的治療。此次實驗選擇了我院收治的重型顱腦外傷伴發(fā)熱患者20例為觀察組,選擇我院同期非感染顱腦外傷患者20例為對照組;分析總結患者血清PTC水平及發(fā)熱原因的關系,現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此次實驗選擇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型顱腦外傷伴發(fā)熱患者20例為觀察組,選擇我院同期非感染顱腦外傷患者20例為對照組;觀察組20例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齡21~76歲,平均(54.81±10.25)歲。對照組20例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齡23~72歲,平均(55.32±10.64)歲;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取患者靜脈血測定其血清降鈣素原與血常規(guī),再行血培養(yǎng)與痰培養(yǎng)、可疑病灶標本培養(yǎng),可采用相應的影像學來輔助檢查;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免疫分析法檢測PCT;以《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分析判斷患者的感染情況,再將結果與非感染患者相關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其PTC水平差異[1]。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PCT水平、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與血白細胞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檢驗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PCT水平分別為(2.27±3.61)、(0.14±0.03),觀察組患者PCT水平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PCT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情況比較 [n,±s]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情況比較 [n,±s]
組別 n PCT水平 病原性學檢查及藥敏 血白細胞對照組 20 0.14±0.03 培養(yǎng)陰性 14.3×109/L觀察組 20 2.27±3.61 培養(yǎng)陽性 22.1×109/L t / 2.7931 / 1.9312 P / <0.05 / <0.05
重型顱腦外傷多會繼發(fā)院內感染,而這亦是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致死率最高的并發(fā)癥。院內感染要盡早發(fā)現,全面分析患者的具體病情給予對癥處理,可充分提高患者生存率。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損傷早期時,患者體溫與白細胞等感染指標會由于應激反應而發(fā)生異常,且感染情況也容易被混淆,患者感染后會發(fā)生高熱情況,且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發(fā)熱原因不同,亦說明患者感染情況不同,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準確的診斷與治療,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這也說明探討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科學鑒別方法十分重要。臨床上多以體溫、白細胞與其他檢查預測和評估重型顱腦外傷繼發(fā)院內感染,不過以此方式所得結果并不全面、準確,在損傷早期時非常明顯。通常感染患者與非感染患者的白細胞早期變化趨勢相同,患者均會于受傷后第1天顯著升高,之后便降低,不過感染患者第4~7天的白細胞會再升高,非感染患者會逐漸降低,但若非感染患者白細胞再升高,便極有可能已經發(fā)生感染。
PCT屬人體降鈣素的前肽糖蛋白,以116個氨基酸構成多肽,國際膿毒癥會議在2001年將PCT作為膿毒癥診斷標準之一,其鑒別診斷結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指標,同時可合理指導臨床抗生素使用,將抗生素療程有效縮短。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導致機體代謝增加,血腦屏障被與軸索被損傷,致使顱內壓升高后加重腦損傷,患者病程隨之延長,預后情況亦受到較大影響[2]。通常發(fā)熱可因感染、下丘腦刺激、血腫、壞死腦組織吸收、過度脫水等問題所致,但感染為常見誘因,與人體肺部感染、顱內感染、尿路感染、皮膚感染等方面因素相關;丘腦下部受到刺激被損傷后會影響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導致人體體溫升高;而血腫與腦壞死組織吸收亦會造成人體高熱;臨床治療急性腦血管病時的脫水不當會造成體液快速過分減少而高熱。發(fā)熱會造成腦組織水腫加重,顱內壓升高后會加重腦組織損傷;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對癥治療,則會影響其遠期預后效果[3]。
臨床上肺部感染致發(fā)熱最為常見,約占重型顱腦外傷發(fā)熱患者的83.3%,主要是因顱腦損傷后導致顱內壓升高,影響到人體血流動力學,刺激交感神經,造成肺血管持續(xù)收縮且不能均勻灌注,液體靜水壓亦隨之升高[4],促使血管有效濾過壓升高,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肺損傷而發(fā)熱;再是因創(chuàng)傷后的機體防御系統(tǒng)被抑制,機體抗感染能力降低而發(fā)熱;痰液堵塞與嘔吐物誤吸亦會引起肺部感染而發(fā)熱[5];這則說明可以PCT鑒別診斷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發(fā)熱原因,要及時檢測重型顱腦外傷發(fā)熱患者的降鈣素原,通常若降鈣素原升高則表示患者合并感染,要盡快尋找患者感染部位,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對癥處理;降鈣素原偏高或者稍微升高時,絕大多數情況是非感染性發(fā)熱,可給予患者物理降溫或是補液處理。
此次實驗選擇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型顱腦外傷伴發(fā)熱患者20例為觀察組,選擇我院同期非感染顱腦外傷患者20例為對照組;分析總結患者血清PTC水平及發(fā)熱原因的關系;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PCT水平(2.27±3.61)高于對照組(0.14±0.03)。
綜上所述,檢測人體PCT可鑒別ICU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發(fā)熱原因,可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1] 劉慧琳,劉桂花,馬青變.降鈣素原對急診膿毒癥患者早期診斷的價值[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2, 24(5):298-299.
[2] 石 巖,劉大為.降鈣素原在全身性感染診治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內科雜志,2011,50(5):444-445.
[3] 趙元元,連玉峰,顧云彪,等顱腦創(chuàng)傷患者血清降鈣素原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5,31(05):395-399.
[4] 韓 峰,孟良軍,賀 英,等自擬降炎平衡方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炎性反應的影響叨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28)38-39.
[5] 周桂先,顏又軒.血漿降鈣素原的動態(tài)測定對單純顱腦損傷患者預后判斷的意義[J].江西醫(yī)藥,2015,55(09):913-915.
本文編輯:李 豆
R651.1+5
B
ISSN.2095-8242.2017.05.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