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模型的建立,對2016年10月第22題電動機做功問題重新進行審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審題和析題能力的提高進行了反思,做到“融會”而“貫通”。
關鍵詞:選考;學生;教學;功
原題展現:
22.【加試題】為了探究電動機轉速與彈簧伸長量之間的關系,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半徑為L的圓形金屬導軌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個長也為L、電阻為R的金屬棒ab一端與導軌接觸良好,另一端固定在圓心處的導電轉軸OO上,由電動機A帶動旋轉。在金屬導軌區(qū)域內存在垂直于導軌平面,大小為B1、方向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另有一質量為m、電阻為R的金屬棒cd用輕質彈簧懸掛在豎直平面內,并與固定在豎直平面內的“U”型導軌保持良好接觸,導軌間距為L,底部接阻值也為R的電阻,處于大小為B2、方向垂直導軌平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中。從圓形金屬導軌引出導線和通過電刷從轉軸引出導線經開關S與“U”型導軌連接。當開關S斷開,棒cd靜止時,彈簧伸長量為x0;當開關S閉合,電動機以某一轉速勻速轉動,棒cd再次靜止時,彈簧伸長量變?yōu)閤(不超過彈性限度)。不計其余電阻和摩擦等阻力,求此時
(1)通過棒cd的電流Icd;
(2)電動機對該裝置的輸出功率P;
(3)電動機轉動角速度ω與彈簧伸長量x之間的函數關系。
一、背景思考(基于知識點的綜合考查)
此題為浙江省2016年10月物理選考卷中的第22題(共23題),主要考查了電磁感應,恒定電流,靜力學,功能關系四類知識點,顯然這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電磁感應中的轉動切割類問題,在近五年的理綜高考和近兩年的物理選考中出現了3次,頻率之高,使老師和學生對此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該題的出題內容和命題方向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猜想和想象空間,在此基礎上疊加的電路結構和受力分析,無形中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解題突破口不是從原因(電磁感應)出發(fā),而是從結果(受力平衡)出發(fā),使許多學生措手不及?;谥R點的綜合考查,考查方向的多變性,既是合情的,也是合理的。
二、第(2)題的解題思考(基于解題思路的“再三反思”)
反思一:選考提供的答案,正確與否?(審題析題需審視整體)
1、選考提供的參考答案:
開關S閉合,當金屬棒ab逆時針轉動時,產生感應電流,對應的電路如圖二所示,ab作為電源E,金屬棒cd和另一電阻R并聯。故電路總電阻 ,又因為總電流 (注:電流Icd已在第(1)題中得到),所以得到 。(注:對ab棒列式,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也可得到此答案。)
2、對參考答案的思考:
電動機工作時,需要關注兩個功率:輸入功率和輸出功率。如果設外電源對電動機的輸入功率為 ,電動機內部由于摩擦和內阻需消耗功率 ,則電動機的輸出功率 。
從能量守恒和能量轉換的角度理解,電動機的輸出功率等于圖二所示的電路的總能量。電路除了電源內阻和外電阻產生的熱量之外,還有電源E(ab棒)勻速轉動時的動能,即電動機對該裝置的輸出功率 。顯然選考提供的答案中沒有考慮到金屬棒ab的運動動能 ,故參考答案有待商榷。
3、筆者建議的答案:
整個電路產生的熱量:
對金屬棒ab取微元, , , ,ab棒的總動能為各微元的動能之和,即:
因為 ,所以 ,故可得 。
綜上所述,電動機對該裝置的輸出功率
反思二:學生建立解題模型,緣由何來?(解題破題需建立模型)
據調查反饋,學生解決此小題基本全部使用了參考答案提供的解法步驟。為什么學生想到的都是此類解法,而沒有考慮金屬棒ab的動能?筆者再三思考,想到了一道題目,見例題。
見圖三,一勻速轉動的足夠長的傳送帶,速度為V,左端輕輕地放上一質量為m的物體A。設A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取g,求:放上物體A后,為保持傳送帶仍能以速度V勻速轉動,電動機在整個過程中對傳送帶多做的功。
思路分析:傳送帶已在勻速轉動的前提下,靜放物體A,導致傳送帶受到A阻力而減速,但電動機為了保持傳送帶勻速轉動,必須多提供能量以克服阻力做功。根據此思路,可求出電動機在整個過程中對傳送帶多做的功, 。
從能量的角度考慮,物體A從靜止到速度為V的過程中,系統(傳送帶和物體)多出了摩擦熱能和A的動能,即電動機在整個過程中對傳送帶多做的功 。
如果求電動機對傳送帶做的功,除了熱能和A動能外,還須加上傳送帶的動能,即 。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2016年10月浙江物理選考22題中的第(2)問的參考答案,真的有問題。
反思三:學生解決此類問題,如何舉一反三?(能力素養(yǎng)在反思中成長)
解題的過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提出問題中審題,在分析問題中破題,在解決問題中思題,努力在思維中做到舉一反三,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
1、注重基礎,關注重點知識塊
“對于基礎知識,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物理能力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力求讓學生熟練掌握解決問題的常規(guī)方法。事實上,浙江卷近五年的高考大題基本上都有一題“電磁感應類”,以此散發(fā)出去,涉及力學,電學,能量等。因此,課堂教學中還是應該注重主要知識塊的教學。
2、注重思維,提高破題能力
本試題具有高考卷大題的普遍特點:從生活生產出發(fā),將多個系統經過簡化和改造,變成一個新的組合體進行知識點和能力的考查,具備實際,可行,樸實的特點,充分體現了物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意義。
要解決此類問題,對考生物理語言的閱讀、理解、轉化等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以能力立意命題的指導思想,將知識、能力和素質融為一體,全面檢測考生的素養(yǎng)。”在平時教學中,教師需要引領學生對物理本質的反思,對物理思想的總結,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將大題、難題轉化為一串簡單問題的能力,將知識點分散在各個小問題中,經過整理和審析,引導學生找到破題的切入口。其實在審題過程中,也是“舉一反三”的過程,理清各知識點的縱向聯系與橫向聯系,建立多座橋梁,使思路四通八達。高考題每年都在變,不變的是物理本質、思想、方法、不變的是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yǎng)。
由考生的答題看見考生對物理知識的“貫通”,由考生的審題反思教師對物理教學的“融會”。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視物理思想和本質,讓課堂教學盡顯物理本色。
嵊州市馬寅初中學袁園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醫(yī)院路102號馬寅初中學 312400 77751167@qq.com
浙江省春暉中學楊銀海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春暉大道88號 312353
13588532672 yangyh198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