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德
摘 要 紫心番薯是番薯的一種,其薯肉呈紫色。紫心番薯屬于新優(yōu)紅薯品種,富含硒和花青素,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是一種非常理想的保健食物。目前,國內(nèi)外市場對紫心番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發(fā)展紫心番薯產(chǎn)業(yè)因此前景廣闊。主要在品種選擇、整地、育苗、移栽、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和貯藏等方面探討紫心番薯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以期為紫心番薯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供技術(shù)支撐。
關(guān)鍵詞 紫心番薯;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品種
中圖分類號:S53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16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更多消費者開始更重視食品的品質(zhì),而紫心番薯的營養(yǎng)價值遠高于普通番薯,所以消費者對紫心番薯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由于紫心番薯產(chǎn)量低,需要適宜的土壤、氣候條件和較高的管理水平,所以紫心番薯產(chǎn)業(yè)發(fā)展較慢,現(xiàn)急需配套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據(jù)研究,紫心番薯非常適合種植在南方雨量充足的丘陵地帶[1]。
1 品種選擇
選用熟期早、薯型美觀、單株結(jié)薯多、表皮光滑、薯塊大小均勻且口感好的品種,典型的有寧紫薯1號、桂微紫薯1號、紫羅蘭和廣紫薯1號等。其中寧紫薯1號是江蘇省農(nóng)科院糧作所育成的一個優(yōu)良的紫心甘薯新品種,可直接食用、也可作加工利用。該品種于2005年3月通過全國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并申報了國家新品種保護。頂葉綠色,葉脈綠色,莖綠色,葉片心臟形。中長蔓型,薯形為長紡錘形,單株結(jié)薯數(shù)4~5個,干物率28%左右,薯皮紫紅色,薯肉紫色,薯型外觀光滑,結(jié)薯整齊,商品性好,薯塊的花青素含量為22.41 mg/100 g,可溶性糖5.6%,硒含量為0.016 6 mg/kg,抗莖線蟲病和根腐病。在2003-2004年的全國甘薯品種區(qū)域試驗中,2 a平均鮮薯產(chǎn)量為1805.6 kg/667 m2,平均比對照品種增產(chǎn)5.1%;薯干平均產(chǎn)量比對照品種增產(chǎn)3.8%。
2 地塊選擇整地
應盡量選擇土質(zhì)較為疏松的土地,并且土壤的肥性要高,當然也需要較厚的土層和疏松的土壤,土壤中需要含有大量具有良好通氣性的沙或壤土,這些成分應進行深耕曬白。栽培時采用高畦以增大根系的活動范圍,同時增加晝夜的溫差。番薯在生長過程中,都需要有這樣的環(huán)境。通常,畦寬(連溝)應用有最低70 cm,最高110 cm,畦高在35 cm左右。
3 育苗管理
3.1 種薯選擇
在挑選種薯時,應選擇沒有生病的種薯,在栽種前要對種薯采取消毒措施,將種薯浸泡在2 000倍80%濃度的402溶液中,維持5 min。
3.2 苗床準備
苗床應選擇具有遮風擋雨效果的建筑作掩護,土壤應具有很強的肥力,且在選擇具體地塊時,應以方便管理為主,選擇方便管理的地塊作為苗床。畦的高度在20~35 cm,畦寬控制在120 cm左右?;A(chǔ)肥料以自然生成的腐熟欄肥為主,在鋪設(shè)苗床時,應平整床面,在苗床周邊開挖排水溝。
3.3 育苗
通常在3月下旬就可以開始進行育苗工作了,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適當早育。在進行排種時,應將薯塊斜放,保持頂部朝上并且尾部朝下,相鄰的薯塊應保持3~5 cm的間隔,在排種完成后澆灌低濃度的天然肥水(糞水),然后用土將其覆蓋,土層厚度為3 cm左右,最后搭建溫棚并蓋膜。
在出苗前,應保持床上的濕潤,床面溫度應維持在30 ℃左右;在出苗之后,應將床面的溫度維持在25 ℃左右。如果蓋膜內(nèi)的溫度超過了35 ℃,應迅速采取降溫通風措施。種薯在萌發(fā)后就可以施天然肥(糞便為主);苗高到最多13 cm時,再用天然肥或化學肥加水澆灌;當苗長到了15 cm甚至更高時,正常狀態(tài)下苗有5~7片葉片,此時就可以采用剪苗扦插手段,每剪1次苗,就澆水施肥1次[1]。
4 大田移栽管理
4.1 整地
應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進行深耕整地工作,采用寬壟雙行或窄壟單行的方式栽培,寬壟的間距在120 cm左右,窄壟的間距在80 cm左右,壟的高度在30 cm左右。在作壟的過程中,用腐熟有機肥施于壟心,用量約為
15 t/hm2,然后將壟做直做平,以便后續(xù)扦插。
4.2 插秧
在進行扦插的過程中,應根據(jù)地區(qū)氣候選擇最合適的時間段,最好是5月中旬-6月上旬期間,如果有地膜覆蓋,可以適當提前扦插。應采用淺平插或斜插法,斜插法是最理想的插秧方式。在扦插時,種苗和地面應保持40°角左右,斜插入土4節(jié)左右,這樣插秧有助于番薯更早更快地生長發(fā)育,結(jié)出的番薯在分量上也更大。扦插應保持寬壟的雙行株距在30 cm左右,窄壟的單行株距在25 cm左右,插秧4.5萬株/hm2左右。
5 科學施肥
5.1 基肥
鉀是番薯所需的微量元素,而氯則是抑制番薯生長的元素。應確保紫心番薯的品質(zhì),因此應減少氮肥的施放,多補充磷肥和鉀肥,特別是鉀肥;施肥的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以化肥為輔,重點施基肥。在起壟之前進行施肥,通?;? hm2施腐熟有機肥2~3 t,磷酸二銨10 kg左右,過磷酸鈣15 kg左右,硫酸鉀15 kg,尿素5 kg。在翻耕時應施肥70%,剩下的30%基肥應在起壟時溝施。
5.2 追肥
在栽后50 d左右的時間里為結(jié)薯期,每1 hm2再追施
5 kg尿素。7月中旬塊根開始膨大,每1 hm2再追施5 kg的尿素和5 kg的硫酸鉀[2]。
6 田間管理
6.1 查苗補栽
在栽后的2~3 d,對缺株斷壟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補苗。如果出現(xiàn)墑情不足的情況,可以采用人工澆水補苗的方式,保證苗全。
6.2 水分管理
在整個苗株的生育期,都應及時澆水,并采用細水漫灌的方式,不應采用急水,水量也不宜超過溝深的1/2,避免后期水分大量流失后造成土壤板結(jié)。從栽苗開始,到封壟之前,應促使苗株生長,在5月下旬再灌1次水,在結(jié)薯期時在灌一次水,到6月中旬灌甩蔓水,在薯塊迅速長大時再灌1次水。
6.3 防止徒長
在封壟回秧之前,合理促進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赡茉斐汕o葉徒長的情況,1 hm可以2噴15%多效唑霧,每75 g藥液對水75 kg。
7 病蟲害防治
應注意在種薯和種苗的過程中對病蟲害的檢疫工作,培育無病壯苗,選用脫毒種苗。
7.1 蟲害
紫心番薯比較容易受到螻蛄、蠐螨等地下害蟲的侵害,可以用辛硫磷SP伴成毒餌撒到田中防治此類蟲害。在番薯生長的過程中,蟲害主要包括卷葉蟲、紅蔓天蛾、蚜蟲和斜紋夜蛾等害蟲,可以使用敵敵畏或溴氰菊酯等藥物防治。
7.2 病害
紫心番薯的病害主要有根瘤病和黑斑病等,可以施用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錳鋅進行防治,也可以通過合理輪作或選用抗病品種的方式防治,還可以通過選用無病蔓苗的方式防治。此外,加強對田間的管理等農(nóng)業(yè)措施也有助于防治病害。
8 收獲
收獲時段通常在9月下旬-10月初,在收獲時,應選擇天氣晴朗的時間段。收獲后的薯塊應放在太陽底下晾曬,薯塊上帶的泥土會在陽光的作用下自然脫落。在貯藏前,應將病薯、傷薯、爛薯和殘薯等剔除,選擇薯型好且沒有損傷的薯塊作為種薯進行貯藏。在入窖時,應輕拿輕放,輕裝、輕運,當天收獲當天就要入窖。
9 結(jié)語
紫心番薯是優(yōu)良的番薯品種之一,近年來已經(jīng)越來越受消費者喜愛。雖然在營養(yǎng)價值方面,紫心番薯比普通番薯更具有優(yōu)勢,但種植起來也更具難度。希望本次研究能夠為將來紫心番薯的種植提供有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延霞.紫薯的高效栽培技術(shù)[J].中國種業(yè),2013(4):81-82,83.
[2]周躍中,朱虹嫻,胡佳麗,等.紫色馬鈴薯-迷你型番薯的高效種植模式[J].長江蔬菜,2013(19):21-2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