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無邪”出自《詩經·魯頌·駉》,孔子論《詩》時用“思無邪”一詞概括《詩經》。學界對“思無邪”的解釋眾說紛紜、議而不決。本文試圖通過歸納總結法對歷代關于“思無邪”的闡釋做一個梳理,再分別從《詩經·魯頌·駉》篇的語境及《論語》的語境對“思無邪”做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思無邪;《詩經》;孔子
作者簡介:張明珠(1992-),女,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文藝學2015級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5-0-01
“思無邪”是孔子論詩的重要觀念,也是孔子對《詩經》的總體評價,且對以后詩歌寫作及詩歌理論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歷代對“思無邪”的解讀一直存在爭議,只有在弄清爭議的基礎上,才能對“思無邪”有一個整體、全面的把握。本文試圖在總結各家的基礎上,分別從《詩經·魯頌·駉》篇及孔子《論語·為政》篇的不同語境對“思無邪”的意義做出分析。
一、觀念辨析
“思無邪”原文出自《詩經·魯頌·駉》,原句為“思無邪,思馬斯徂”,意思是指通過詠馬,贊頌魯公??鬃印墩撜Z》“思無邪”出現(xiàn)在《論語·為政》,原句為:“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無邪”一語從此被廣為人知,學界對“思無邪”的解釋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下文將從“思想純正說”、“社會功用說”及其他各家說三個方面對學界關于“思無邪”的論爭做出簡要梳理。
東漢鄭玄在《詩箋》中談到:“(魯僖公)思遵伯禽之法,專心無復邪意也”。三國魏國人何晏在《論語集注》中引東漢包咸語:“思無邪,歸于正”。從這兩家的解釋中可以看到“思無邪”即思想純正之意。后人大都也從這個方面對“思無邪”進行論述,如宋人刑昺、清人劉寶楠、今人楊伯峻等人。
一般認為,朱熹對“思無邪”的解釋最為全面,雖然朱熹文集中對“思無邪”的解釋不止一處,也不盡相同,但貫穿其中的是強調《詩》的教化作用。朱熹認為,雖然《詩經》中有一些詩是“淫奔”之作,如《桑中》、《溱洧》,但如果讀詩人內心正而無邪念,則可以從中吸取教訓。朱熹正是從讀者的角度對“思無邪”做出了自己的評價。
對“思無邪”解釋還有很多種,但影響力沒有以上兩種廣泛。如今人鄭浩認為“邪”、“徐”二字古通用,而“徐”的意思是虛假,故“思無邪”就是“不虛假”之意;今人李澤厚在《論語今讀》中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指出“思無邪”即為“不虛假”;傅佩榮則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他將“思無邪”理解為“真情流露”。
二、《詩經·魯頌·駉》中“思無邪”的含義
“斷章取義”是春秋時期重要的用詩方法。因此,要弄清“思無邪”的意義,就有必要回到原文,從原文中探究其意。
《詩經·魯頌·駉》篇中“思無邪”的解釋主要集中于“思”和“邪”兩個字意義的闡釋上?!八肌痹凇对娊洝分械氖褂梅浅V泛,絕大多數均做虛詞,無實意。根據清人劉淇在《助字辨略》中所言:“凡思字在句端者,發(fā)語辭也,如伊、維之類。在句尾者,語已辭也,如兮、而之類。”《駉》篇中“思無邪”中的“思”應該屬于虛詞一類。
關于“邪”的解釋,歷史上多理解為“邪念”、“邪惡”,《漢語大字典》中也將“邪”解釋為“邪,邪惡:邪僻”。在《駉》篇中,“邪”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呢?于省吾認為,“邪”應該讀作“圄”,而“圄”則通“圉”,從“牙”、從“吾”之字古義相通,且“圄”、“圉”古義相同,《說文》中“囹圄”作“囹圉”,而“圉”有“垂”義,因此“無邪”的意思即為“無邊無際”。
從《駉》篇整體意思和于省吾關于“無邪”的理解,正好可以與“思無疆”、“思無斯”、“思無歝”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其共同之意是指對魯公馬匹之多的贊美。從原文來看“思無邪”,“思”是虛詞,沒有實際意義,“無邪”是“無邊無際”之意?!八紵o邪”同上面三句聯(lián)合起來,是為了贊美魯公的。
三、《論語》中“思無邪”的含義
上文通過對原文《駉》篇的分析,可以得出“思無邪”是指“無邊無際”之意,且在明確了孔子引《詩》雖是斷章取義,但沒有脫離原文的意思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將“《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崩斫鉃椋骸啊对娊洝啡倨?,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無邊無際?!币私狻盁o邊無際”的具體內容還需回到《論語》中去,從《論語》中尋找答案。
《論語》一書共20篇,其中孔子及其弟子引《詩》共計12處,分別為引《風》4次、引《雅》4次、引《頌》2次,此外還有兩處為逸詩。引詩的數量并不是很多,且引詩是把《詩》作為言談所用的工具,在言談中靈活運用《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春秋末年,孔子宣揚“周禮”、“仁政”,其教學的首要目標就是推行“仁”,教人“仁”,進而影響到國家“仁”,君主“仁”?!对姟纷鳛橐环N文學體裁,可以宣揚真善美,弘揚仁義禮智信,因此《詩》教成了孔子宣傳“仁”必要手段??鬃咏痰茏訉W《詩》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他們熟練掌握《詩》,并且能夠賦《詩》應對活躍于政治外交場合,影響國家,影響社會,最終達到“克己復禮”的目的。
四、結論
綜上所述,《駉》篇“思無邪”之意與孔子《論語·為政》篇中“思無邪”并不是一個意思?!对娊洝旐灐ゑo》篇中“思無邪”是通過贊頌馬而贊美魯公,《詩經》中“思無邪”是指《詩》在政治場合中的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阮元???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79.
[2]于省吾.澤螺居詩經新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2.
[3]朱熹.朱子四書語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