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道友
摘 要:通過了解薇甘菊生長特性及危害性,介紹薇甘菊防治方法和防治措施。
關鍵詞:薇甘菊;防治;方法;措施
近年來,薇甘菊的發(fā)展很快,雖然采取了很多措施進行防治,但防治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薇甘菊的防治主要采用人工持續(xù)清除、專殺除草劑化學防治,引入田野菟絲子、種植遏制薇甘菊生長的速生樹種和利用天敵防治等五種方法。由于技術及考慮人工成本等原因,目前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以人工清除為輔。
一、薇甘菊的生物特性
1.形態(tài)特征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假澤蘭屬(Mikania)植物,原產(chǎn)中、南美洲,是一種危害性極強的農(nóng)林害草,是我國新的外來有害生物,已列入植物檢疫對象之一。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匍匐或攀緣,多分枝。單葉對生,葉薄,基部心形或戟形。頭狀花序小,數(shù)目多,含小花4朵,在枝端排成復傘形花序狀。花白色,管狀,5齒裂。瘦果細小,黑色。
2.生長發(fā)育特性
薇甘菊生物繁殖力強,一個節(jié)1天生長近20cm,薇甘菊一般在3月開始生長,6~8月生長最快,11月開始大面積開花,花期—般維持2~3個月,至翌年l~2月為結實期,開花結果后營養(yǎng)生長停止,冬季葉片干枯、部分花枝枯萎。
二、危害性
薇甘菊主要危害農(nóng)林業(yè)地、城鄉(xiāng)綠化地、鐵路公路用地以及土地開發(fā)閑置地,通過攀援、纏繞、覆蓋使農(nóng)林業(yè)致死,既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又造成農(nóng)林業(yè)及園林綠化等重大損失。
三、防治方法
1.化學防治
(1)目前主要采用草甘磷、滅薇凈(或紫薇清)等化學藥品進行防治。
(2)使用10%草甘磷。用水稀釋15倍噴施,稀釋后用藥量約為150g/㎡,使用噴霧器噴施除草劑稀釋液。要求霧點細、均勻,見葉片有藥液淌落為佳。
(3)使用18%2,4-滴微乳劑(商品名:滅薇凈)殺滅薇甘菊的根、莖、葉。使用滅薇凈微乳劑用藥量為400-1000倍液。噴藥量為160升/畝,在小雨或傍晚時直接用噴霧機或高壓噴搶噴在薇甘菊根莖上,至地面全濕為宜。施用滅薇凈需注意產(chǎn)品使用濃度,高濃度對龍眼、木瓜、芭蕉等敏感作物有藥害,在蔬菜、花卉、藥材種植區(qū)周邊不宜用過高濃度的藥防除,以免受藥害。具體用藥倍數(shù)要根據(jù)薇甘菊生長情況及生長環(huán)境定而定。
2.人工清除
用人工清除方法清除薇甘菊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法:適用于薇甘菊散生型發(fā)生地,主要是指新入侵發(fā)生地和已有實施除治的再發(fā)生地,其特征是單株相對獨立生長,在春季、夏初,薇甘菊藤蔓較短時將其連根拔除,連續(xù)進行3~4次。第二種方法:適用于薇甘菊覆蓋率較大的發(fā)生地,主要是指不適宜采用除草劑除治的地方,在薇甘菊營養(yǎng)生長期,在夏季至種子成熟前(一般為4~9月),先清除薇甘菊地上部分的藤蔓,使用刀、枝剪等將上樹的薇甘菊藤蔓在離地面0.5米處割斷,再用鏟或鋤挖出根部,然后集中燒毀或就地深埋。清理后的區(qū)域再次萌發(fā)薇甘菊植株時,可按第一種方法進行多次拔根除治。
人工清除的主要技術關鍵有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人工清除時間在每年的4-9月;二是由于薇甘菊的根、莖被折斷后遇土遇水可以重新復生為新個體,必需連續(xù)清除,每年清除3次,切忌偶爾清除一次,又任其再生、擴展;三是人工清除必需盡可能連根拔起,關鍵是清除根,且人工清除后應將薇甘菊的莖、根集中處理,不得隨意堆放,以防其傳播。
四、不同立地類型薇甘菊防治措施
根據(jù)薇甘菊生長的生境及防治難易程度,將不同立地類型的防治區(qū)劃分為林地,菜地和苗圃周圍地,果園,道路綠地和荒地,公園綠地和高爾夫球場周邊地,沼澤地、濱海濕地和水源保護地。不同立地類型的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1.林地:使用滅薇凈、紫薇清、草甘磷化學防治;生態(tài)防控;人工清除;植食性螨類等生物防治。
2.菜地和苗圃周圍地:以人工清除為主,或選用除草劑并嚴格按照技術規(guī)范進行化學防治。
3.果園:使用人工和藥物(紫薇清、滅薇凈)相結合的辦法防治。
4.道路綠地和荒地:使用紫薇清、滅薇凈化學防治
5.公園綠地和高爾夫球場周邊地:人工清除為主,也可種植喬木防治。
6.沼澤地、濱海濕地和水源保護地:在雨季前兩個月進行人工清除;在旱季可選用紫薇清、滅薇凈化學防治;水源保護地可選用生態(tài)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