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靖林
摘要:該文結合“二八月亂穿衣”現(xiàn)象,無常天氣忽冷忽熱,人們根據(jù)氣溫變化采用洋蔥式多層穿衣,隨時增減,引導學生運用VB中的if語句編寫“穿衣”小程序。根據(jù)氣溫條件選擇厚薄不同的衣服進行試穿。學生通過“穿衣”小程序調試運行,掌握if語句用法,理解if語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思想。
關鍵詞: Visual Basic;if語句;教學設計;學生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2-0119-03
1 教學背景分析
2014年12月,浙江省教育廳發(fā)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1],其中指出考生可以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等7門設有加試題的高考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焙喎Q為“7選3”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下,信息技術的學科地位和考試形式發(fā)生顯著變化。學科地位由原來的學考變成現(xiàn)在的選考科目,學科地位提升至主課范疇。信息技術考試采取紙質化形式,考試中的Visual Basic題型逐漸深入化、靈活化、生活化。根據(jù)技術考試大綱,建議教師采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講解if語句,引導學生完成一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程序。[2]因此,筆者設計開發(fā)了基于VB的“穿衣助手”小程序進行if語句教學,讓學生運用if語法知識來完成“穿衣”小程序。通過典型if試題分析,讓學生進一步強化if語句。這不僅能強化學生對if語句理解,為VB算法綜合運用與程序實現(xiàn)奠定基礎,也能激發(fā)學生對VB程序思想的興趣,提高編程課堂教學效率。
1.1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了VB基本數(shù)據(jù)類型、常量與變量、一維數(shù)組、常用函數(shù)等知識,學習了賦值語句、注釋語句,掌握VB基本的語法知識,為本節(jié)if語句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模仿、探索、編程能力,但是對VB語法格式不夠熟練,代碼編寫,程序可讀性方面偏弱。
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掌握行if語句中單分支、雙分支選擇結構和塊if語句執(zhí)行過程,并用其解決實際問題;2)能理解OptionButton控件的Caption屬性及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采用課堂講授法與學生自主探究法,從穿衣問題中提煉算法,編寫程序,調試程序,歸納總結的實踐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運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通過實際問題解決,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編程思想。
2 教學過程
2.1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教師活動:由最近無常天氣引入“亂”穿衣服現(xiàn)象,演示 “穿衣助手”的完整VB應用程序。
學生活動:學生聆聽、體驗“穿衣助手”。結合自己實際,選擇性別,輸入溫度,picture會顯示不同圖像及衣服。思考程序如何實現(xiàn)?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對生活實例思考,由于溫度不同選擇穿厚薄不同的衣服,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if選擇結構。
2.2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識
1)學習新知——If語句[3]
師:由“氣溫無常導致亂穿衣”畫出選擇結構流程圖,講解選擇結構及條件判斷。當氣溫低于6度,穿毛衣;當氣溫在6到18度之間,穿外套;當氣溫在18到24度之間,穿襯衫長褲;當氣溫超過24度時,穿短袖背心。
教學意圖:幫助學生理解選擇結構程序思想。
行語句的單分支結構,結合實例,條件是溫度低于6度且性別為1成立(true),那么image2加載b0.jpg,穿上厚衣服。行語句雙分支結構,結合實例,如果option2被選中(true),那么性別顯示為2,否則(條件為false),顯示性別為1。
提示:一個行if語句必須在一行內寫完;條件成立(或不成立)后處理語句比較簡單時用行if語句。塊if語句的Then后面不能有任何語句或表達式,且最后必須有Endif結尾。
師:(提問)選擇執(zhí)行哪一程序段的依據(jù)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If后面的“條件”。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老師講解,理解選擇結構并掌握選擇結構的基本格式及執(zhí)行過程。
2)半成品程序探究——“穿衣助手”小程序
師:運用VB軟件打開“穿衣助手”半成品程序,引導學生分析程序,發(fā)現(xiàn)問題并完善程序。通過半成品程序界面與完整程序效果(*.exe)對比,首先讓學生知道程序界面缺少Option2對象及屬性設置,label2標簽屬性設置。
生:學生完成程序界面中控件對象及屬性設置。
師:程序界面完成后,請學生調試運行程序,通過輸入溫度值,根據(jù)性別穿衣能實現(xiàn)嗎?問題在哪?
生:學生通過查看程序代碼,發(fā)現(xiàn)Option2對象沒有程序代碼,無法實現(xiàn)其功能。文本框對象text1中的溫度條件缺少。學生根據(jù)已知程序代碼,在程序理解與模仿中完善其他程序代碼3的填寫。
設計意圖:趁熱打鐵,通過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共同探究完善并實現(xiàn)“穿衣助手”程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和程序設計的能力。
2.3 鞏固新知識
學生操作體驗if語句,結合考試大綱要求,VB考試形式為筆試。因此,筆者圍繞“穿衣助手”主題,設計筆試填空題。意圖在于強化學生對if語句的理解與掌握。
2.4 知識回顧,總結提升
行if語句和塊if語句寫法易錯點,格式,使用范圍。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建構清晰準確的知識體系,加深對if語句的理解。
3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我評價的反饋信息,有助于教師了解教學的實際情況,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4]
4 教學反思
在VB編程教學中,筆者利用“穿衣助手”程序,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的算法思想來貫穿if語句始終。該節(jié)課化繁為簡,層層遞進,目標明確。根據(jù)氣溫畫流程圖,幫助學生理解“穿衣助手”思想??傮w來說,這是一堂值得借鑒與學習的公開課。學生學習積極性高,結合自己生活穿衣的體驗來解決穿衣助手程序,課堂氛圍濃厚,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單,掌握if語句的格式,理解if語句的條件及適用范圍。不足之處在于,程序設計中,部分代碼功能沒有解釋清楚,導致學生看到程序代碼后產生“望而卻步”心理。少數(shù)學生由于基礎弱,不能理解if語句思想,完成任務時產生困難。
在浙江省“7選3”高考模式下,信息技術考試形式由原來的機考變成現(xiàn)在的筆試。信息技術有效教學提出更大挑戰(zhàn)。一是需要教師進一步深挖教學內容,將教學情境“精彩化”,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有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機房教學,更多地傾向于“為什么”。教師通過“設疑”,學生“設問”等方式,深入挖掘技術原理,注重操作體驗向知識理解力方面的過渡,這樣才能迎合新的高考形式。
參考文獻:
[1]浙江省深化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試點[EB/OL].
http://www.zjedu.gov.cn/news_zt/142002594919058137.html
[2]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業(yè)指導委員會.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教學指導意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11
[3]陶增樂.算法與程序設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75-77
[4]孟玲玲.VB分支結構語句初探教學設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