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寧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以及寫作能力,教師可以積極拓展隨文練筆,尤其是農村地區(qū),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隨文練筆,可以讓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寫作水平。本文就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有效策略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隨文練筆;策略
就當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在采用那種機械式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機械式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和發(fā)展。而隨文練筆作為一種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措施,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隨文練筆,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科學開展隨文練筆。
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重要性
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方式,它以課文內容為依據,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但是,就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看,還沒有意識到隨文練筆的重要性,對隨文練筆的認識存在許多誤區(qū),簡單地認為隨文練筆就是多閱讀、多練習,沒有結合實際,在這種情況下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就難以實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對提高語文閱讀水平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應當科學對待隨文練筆,要合理引導學生隨文練筆,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
二、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有效策略
1.觀念的轉變
要想發(fā)揮隨文練筆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就必須積極轉變觀念,因為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觀念轉變了,才能更好地實施行動。作為教師,要重視隨文練筆,要科學、正確地對待隨文練筆,要樹立“隨文練筆”教學指導思想,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教學實際,積極、合理地開展隨文練筆,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去閱讀,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2.增加學習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而言,只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積極配合教師通過隨文練筆來提升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針對隨文練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選擇文章,盡量選擇具有趣味性的文章,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例如,在《龜兔賽跑》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采取趣味性提問的方式問學生:明明烏龜比兔子還跑得慢,為什么最后是烏龜贏得了比賽?然后讓學生寫一段自己的感想。正常情況下,烏龜的速度是慢于兔子,而通過提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去發(fā)散思維,思考問題,從而深化對文章的理解。
3.讀寫有機結合
所謂讀寫結合就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在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后讓學生去寫作,通過讀寫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教師應當重視讀寫結合,給學生更多的隨文練筆的機會。在隨文練筆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準確把握好火候,要適時適度,不能將閱讀課演變成作文課,同時,練習時間一般不超過十分鐘。所以教師在設置隨文練筆時,一定要考慮到時間的緊湊性,并提出分層次的要求,讓每一類學生在練筆的同時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課文《春天》中,學習完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安排寫一句描述春天的句子或者與春天相關的鍛煉,通過讀寫結合,讓學生學以致用,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4.依托文本填空
文本的空白在課文中隨處可見,也可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而顯現。利用這些空白進行想象練筆,既可以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實踐,也可以帶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人隋入境地體驗與感受。依托文本填空,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活用知識,同時也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文本填空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隨文練筆。在采用文本填空的方式中,教師要合理根據教學內容來進行,要合理控制填空難度。而要想讓學生順利完成填空,教師應當讓學生反復品讀文章,讓學生熟悉文章,學生只有熟悉文章,才能更好地進行練習,才能高效完成填空。
綜上,在小學農村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有著一定的作用,通過隨文練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而要想發(fā)揮隨文練筆的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就必須重視語文閱讀中的隨文練筆,要積極轉變觀念,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語文閱讀教學要求合理開展隨文練筆,要善于利用讀寫結合、文本填空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學習,從而引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