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要有獨立思考的判斷,縱然因而犯錯,它也是投資成功必要的養(yǎng)份和過程。
紅梅:
2月初回中國臺灣,深夜由紐約肯尼迪機場起飛,只差一天美東就陷入暴風雪,停班停機,清晨5點鐘的飛機抵達桃園機場,天空尚未破曉,一片幽黑,讓我頓時感覺黎明前的夜最黑,一如股市在谷底反轉(zhuǎn)前碰到各種挑戰(zhàn),旅人的心情或許總是敏感的!
抵達臺北的第一個印象是什么呢?久違了!熟悉又陌生的濕冷。也想起了歌手孟庭葦?shù)摹抖镜脚_北來看雨》這首歌: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夢是唯一行李,輕輕回來,不吵醒往事,就當我從來不曾遠離!街道冷清心事卻擁擠,每一個角落都有回憶。
臺北冬天屋內(nèi)沒有暖氣,所以詩(濕)情夠足,是否有晝意就依個人的心境而定了,大連的冬天可好?
那年到大連旅游,巴士經(jīng)過火車站轉(zhuǎn)進了大連的金融區(qū),導游介紹的順口溜依然印象清晰,“搶銀行不必東奔西走, 中山路應有盡有?!?/p>
今天就想跟你一起分享搶財富的人生經(jīng)驗,已答應某出版社,寫一本書名暫定《大叔給小朋友的理財故事書》,出版社多年前有一本暢銷書,你對作者可能并不陌生,在中國大陸也頗有知名度,書名是《投資大師羅杰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兩本書的方向一致,當然想要表達內(nèi)容和切入角度還是不同!為此我再度翻閱了羅杰斯這本書,發(fā)現(xiàn)世間的許多道理是相通的,投資與人生亦同,許多看似簡單的道理,都是投資者成敗之間的分野。
羅杰斯的這12封信是大道至簡,有可觀之處,不是一般分析師所關(guān)注“術(shù)”的層面,我試著用過去30年的投資管理經(jīng)驗來解讀、點評,和進一步分析我對投資的觀察。
他的第一封信是《不要讓別人影響你》,這個你一定非常有自信的哈哈大笑,你向來特立獨行,并不太在乎旁人的眼光,你有一定的獨立思考,這個我認為也是一個成功投資者應有的特質(zhì)之一。
羅杰斯告誠女兒:“在多數(shù)的情況下,經(jīng)過自己的思索比違背自己的意愿而聽從他人的決定,更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并采取正確的行動……一定要了解的,與眾人反向而行是很需要勇氣的,事實上是,這世界上從不曾有哪個人是只靠從眾(Follow the crowd) 而成功的?!?/p>
他也舉出了中國就是例子,1990年代晚期之前,幾乎沒有西方人真的是在中國投資過,假如當時有人把錢投資在中國的話,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了大財。他的觀察和邏輯判斷,就是中國有超過10億的人口,而且有三分之一的錢用來儲蓄,這些錢可以用來投資怎么會不成長呢?
反向而行,經(jīng)常也是我在投資中所使用的方法之一,踽踽而行時的孤獨難免,不過經(jīng)常收獲豐碩,一時的寂寞成為了必要。我很喜歡華爾街的一句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不知不覺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滿懷期望中墜落?!边@話許多人都聽過,問題是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好好地運用與掌握這股市的經(jīng)驗,原因有一部分就是受了別人的影響。
這個部分我比較不會為你擔心,知道為什么嗎?那天我們坐在大連海港旁的一家餐廳,你告訴我己抽身大部分的房地產(chǎn)投資,這兩年看你云游四海,陪爸媽走訪了幾個不同的國家,那份天倫之樂,和你在分享中所透露出的喜悅及滿足,那何嘗不是一份珍貴的財富?
當然,你不會是在房產(chǎn)最高峰時有最完美的轉(zhuǎn)身,許多投資者,若干年后回顧,最大的敗筆就是,希望像007的電影中的男主角,在他飛身一縱的剎那,背后雪崩的畫面跟著而來,那的確過癮,不過那是電影中的場景,現(xiàn)實中的投資,要每一次都如此美麗的轉(zhuǎn)身,是要付代價的。
反向而行的投資法,在美國許多成功的基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影子,有1004億美金資產(chǎn)的美國富達基金旗艦(Fidelity Contrafund),就有所謂的contrarian(反向操作)的策略和布局,它被評為4個星,過去5年、10年的績效分別是13.1%和8.11%,它的特色不僅是績效可以跟上標普500,更重要的是它的穩(wěn)定度,也因為它的反向操作,在績效不差的同時把風險給降了下來。
有時候評估一件事情不是兩三年的當下,可惜多數(shù)的投資者,甚至專業(yè)的分析師,也擺脫不了這樣的壓力,追逐市場亮麗耀眼的投資標的,失去了一份從容優(yōu)雅不說,有時候績效也不盡理想,失去的比擁有的還更多,實在可惜!
在我過去投資管理的生涯中,為客戶回顧他們的投資績效和接管他們的投資時,發(fā)現(xiàn)許多投資者所犯的錯誤,一如羅杰斯在信中所提,“在做你認為是對的事情之前,要盡自己所能的先做好功課,找出任何可以得手的數(shù)據(jù),仔細研究徹底分析,直到完全確定你的想法是正確……那些不成功的人通常是沒有花時間研究,就貿(mào)然涉入一個他們不了解的東西,更糟的是,他們拒絕學習,結(jié)果賠上了寶貴的時間與金錢?!?/p>
這話有理, 而且是投資者應該奉為圭臬、念茲在茲的事,但我常認為也是兩歲小孩知道的道理,80歲的老人卻做不到的事。針對不要貿(mào)然投資不熟悉的事物和標的,我2016年在臺灣大學證券研習社的演講中,就一再建議同學們要特別注意,因為不熟悉的事物,隱藏著許多投資者所忽視的陷阱,特別是高科技的行業(yè),因為那個是贏者通吃的游戲,Nokia手機市場被蘋果和三星分刮干凈就是一個例子,這個投資失敗的代價自然也是很慘重。
最簡單而又安全的做法,就是找尋自己熟悉的公司或產(chǎn)業(yè)來投資,或者是日常生活隨處可觀察的公司,星巴克咖啡為我在美所管理的共同基金從金融海嘯以來,過去8年帶來了近12倍的獲利,原因之一就是對它生意量的觀察和評估,隨處可以進行,那幾年我在中國大陸各個城鎮(zhèn)都很方便地觀察它的營運,這樣的便利性和優(yōu)勢,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不要小看這樣的一個簡單概念,美國曾經(jīng)有人做過這樣的統(tǒng)計,許多大學生的投資績效,還落后于小學生,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經(jīng)常會去買那些看上去很時尚的高科技股,例如前面所提到的Nokia和微軟公司,前者消失了,后者經(jīng)歷了近13年才回到高科技泡沫崩盤前的價位。而小學生們所挑選的迪斯奈、麥當勞和可口可樂等,這些公司的投資報酬都高于那些大學生挑選的科技類公司,這種反差的關(guān)鍵就在于有些公司和產(chǎn)業(yè)的變化太快,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只要了解度不夠徹底,追蹤更新的不夠?qū)崟r,就要付出相當?shù)拇鷥r,這些產(chǎn)業(yè)也是我希望你能夠避開的投資標的。
投資大師羅杰斯會不會犯錯呢,當然會,一如我的建議,你也必須再三查證,再進而確認我這樣的忠告是否對你適合。你若不信,馬上就可以有實例,羅杰斯這封信舉世界著名的惠普科技(Hewlett Packard)為例,說明這家公司能夠脫穎而出,就是因為它們做的是與眾不同的事,這家公司永遠不怕跳得太高,即使可能因此時一些產(chǎn)品賣不出去或報廢,也要勇于嘗試新的機會。
這樣的精神和企業(yè)文化,我是欣賞和同意的,但一如我前面所敘述,高科技產(chǎn)業(yè)的競爭特質(zhì)和激烈,且它的發(fā)展是多數(shù)人所無法和充分了解的,對希望安穩(wěn)的投資者而言,高科技股不見得是一個好的投資選項,羅杰斯這本中文書發(fā)行于2008年8月,當時惠普的股價是61美元,8年半之后的2017年2月,惠普的股價才回到72美元,這16%漲幅遠遠落后美國標普500這幾年近87% 的成長(兩者都不含股利再投資的部分),所以即使是投資大師也會誤判的。
這說明了什么呢?不僅是他本人在信中所說的,“怎么樣投資你的金錢,會有很多人愿意提供你忠告,但事后證明這些忠告無用的次數(shù)卻更多,你必須靠你自己研究,盡可能學習面對挑戰(zhàn)的本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zhèn)尾樽约鹤鰶Q定?!?/p>
以及我所認為的,找尋日常生活就可以了解和分析的產(chǎn)業(yè),可以避免許多投資的陷阱和盲點,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我可也是摸索多年才有深刻的體悟呀!
當然,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別讓別人影響我們,所以羅杰斯和我的看法,也僅供參考而己,記得永遠要有獨立思考的判斷,縱然因而犯錯,它也是投資成功必要的養(yǎng)份和過程。
祝平安喜樂,也讓錢干活! 行有余力,些許公益。
????作者闕又上為財務規(guī)劃師(CFP)、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jīng)理人,2014年第一季美國大型成長基金第一名、基金截至2016年底過去5和8年的年均復利分別是12.5%和17%, 2014年路透社專訪(無名小子如何擊敗華爾街 How a little known stock picker beat wall Street), 2016年紐約時報采訪(巴菲特的布局說明蘋果已成熟),著作《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