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變成了一個媽媽,總怕為孩子做得不夠,千方百計地關心孩子,全心全意地愛孩子,總舍不得放手。殊不知,很多時候,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隱藏”起來。
我是個“棋盲”,卻羨慕極了那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精致女子,尤其渴望在棋子起落時的酣暢淋漓,渴望在落棋無悔的對弈中盡顯儒雅魅力。令我驚喜的是,我的女兒妞妞自接觸圍棋的第一天就愛上了圍棋,甚慰我心。
為了支持妞妞對圍棋的興趣,我和孩子同步學習。圍棋蒙班不許家長旁聽,妞妞每學一些內(nèi)容就給我講課,我們一起研究討論,一起網(wǎng)上對弈。學圍棋的過程倒也其樂融融,既學了本事,又密切了親子關系。
妞妞生性要強,剛開始好勝心切,每輸一局就鬧好長一段時間的情緒,甚至哭泣發(fā)泄。我勸慰她:“輸一局棋算得了什么,大不了下一局再贏回來。屢敗屢戰(zhàn),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辨ゆ傞_始聽不進去,也許也聽不懂??蓵r間長了,竟能夠自我安慰了:“輸一顆棋子有什么了不起,看我下一局不把你打個‘落花流水’?!?/p>
于是我又竊喜,學圍棋還能陶冶性情,真好??珊镁安婚L,剛高興了沒幾天,一系列的問題就涌現(xiàn)出來了。我和妞妞一起學棋,可畢竟是跟一個5歲孩子聽“二手課”。妞妞有專業(yè)老師指導,并且在學習新知識后當場對弈,沒過幾周,妞妞的棋藝就比我高一截了??晌液脼槿藥煈T了,每次對弈,都難以做個“觀棋不語”的真君子。我作為一個“臭棋簍子”卻偏偏愛指手畫腳,在我的“指導”下,妞妞成功地變成了“常敗將軍”,下棋十局九局輸。長此以往,妞妞對我的怨氣甚重,我們母女的關系驟然緊張。我一肚子委屈,妞妞還不買賬,原本美好的對弈由享受變成了折磨。
親子關系緊張是我所無法接受的。我開始反思自己,我必須修正自己的言行。思考中我認識到:家長總是對孩子不放心,吃飯不放心,穿衣不放心,上幼兒園不放心,和小朋友玩不放心……其實太多事情都是庸人自擾。問題的根源就在大人身上,下棋這件事,只要我閉嘴滿天的烏云就都散了。
果真要想讓一個媽媽閉嘴真的是太難了,我試過很多次都失敗了,我總是忍不住要嘮叨,我必須讓自己“隱身”。于是,我強迫自己在孩子下棋時離開書房,強迫自己轉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讀書、聽音樂,乃至洗衣做飯。當我撤出身來的時候,我聽到了書房里傳來了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聲。孩子的棋藝飛速提升,她常常在我沉浸書海的時候飛奔到我身邊興奮地大叫:“媽媽,我贏了!”我也常能聽到她在書房里哀聲嘆氣。甚至有一次我還偷偷從門縫里瞅見妞妞一只小手捂著眼睛,面色凝重,舉棋不定,似乎內(nèi)心充滿了憂慮、彷徨。棋盤上白棋和黑棋幾乎擺滿了,輸贏不定。我很緊張,也很心疼孩子,我知道她遭遇關鍵局了,我多想沖到她面前出出主意幫幫忙,至少我的心里舒服些。但幾經(jīng)猶豫糾結,我沒有行動。我如果進屋了,也只會添亂。等待,沉默……度秒如年的折磨后,妞妞歡呼起來,她的最后一顆棋子落下,扭轉了乾坤。
我的心放下來了,我放心地“隱身”了,沒有我的摻和,孩子學弈之路便沒有了羈絆。面對失敗與成功,孩子都會自己選擇,自己面對。不僅僅是下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許多事都是一樣,大人總愛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孩子不快樂了,大人也徒增煩惱。給孩子多一些自由,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大道至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