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王俊文
一只“領頭羊”帶出一個獅子團隊
——對廣東省高新技術技工學?!败泴嵙Α苯ㄔO的探究
文 | 本刊記者 王俊文
“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人生的經歷也像茶一般,頭苦、二甜、三回味,教書育人也一樣。人生第一個二十年,是打基礎強筋骨,必然辛苦艱辛;第二個二十年是學有所成回饋社會,此階段是磨礪心智并不斷取得收獲的過程,因而是甜的;第三個二十年是總結并提升的過程,也是最值得回味的?!闭f這番話的是廣東省高新技術技工學校校長張?zhí)炫?,渾厚有力的話語背后,道出的是一個熱心教育事業(yè)者的初心。
出身于廣東開平的張?zhí)炫?,從小就懷有強烈的家國和教育情懷。也正因此,?chuàng)辦了廣東省高新技術技工學校。十年來,他把一個只有幾名教師和幾十名學生的“草棚”學校打造成為一所具有萬人規(guī)模、位居廣東省第三名的省屬重點技工學校。
如他所說,教育就像泡茶一樣,講究火候和功夫。要泡出一壺好茶,需要耐心,要培養(yǎng)出一流的人才,更需要循序漸進。采訪中,系部主任跟記者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老師教學能力不高,性格卻頗為粗暴,作為系部主任,他多次找到張校長,要求將該老師辭退。張校長勸過這位系部主任后,內心一直放不下這位“問題老師”,出于保護老師自尊的考慮,他悄悄找到這位老師談心。起初這位老師并不愿開口,坐了數次冷板凳的張?zhí)炫嘟z毫沒有灰心,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最終這位老師向張?zhí)炫嗟莱隽藢嵡椋河捎诩彝ヘ摀^重,分散了不少精力,加上有關領導的勸導方法不得當,使他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詳談后,張?zhí)炫啻韺W校對他表示了歉意,也肯定了他的優(yōu)點,指出了他的不足。最終,這位老師放下了思想包袱,輕裝上陣,在工作崗位上徹底翻開了新的一頁。
2016年11月初,一家企業(yè)給學校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感謝他們?yōu)槠髽I(yè)培養(yǎng)了一批高質量的學生,辦學以來像這樣上門道謝的企業(yè)達300多家。一位姓陸的企業(yè)負責人感慨地告訴記者:“從來沒見過這么好的學生?!庇袛祿@示,在廣東一家企業(yè),高新有50人進廠,就有37人被留用,而另一所學校去了19人,只有一人被留用。
而這一切,都與高新注重德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這之前,高新學校完全是另一副面貌。2011學年,學校在校生只有3000多人,那時候,奇裝異服、打架斗毆在高新學校都是見怪不怪的。到底如何才能管好這幫青春期的孩子?張?zhí)炫嘞萑肓松钌畹乃妓髦?。他把學校管理和學生自治相結合,在學校建立起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并做到完善并強有力地執(zhí)行,校園公共書吧、主題文化墻、多彩社團……一系列承載校園文化的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如今的高新學校已經成為一個學習型校園,學生不僅形成了每月讀一本書,寫一篇心得、筆記等良好的習慣,還通過參加各種社團和活動,充分彰顯了自己的個性,發(fā)展了自己的潛能,學生們也在活動中找到自信和自尊。
在他看來,作為技工院校,教給學生更實用的技能,才能更好地為企業(yè)和社會培養(yǎng)人才。為此,他借梯登高,開展校校合作,邀請名校名師來校講課,不斷提升課程內涵;在企業(yè)開設第二課堂,堅持“工廠”學?;瑢W校企業(yè)化的觀念,打造實用型人才;并通過家校合作和友校合作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和家長對學校的需求,也借助各地成立的校友會形成廣泛的人脈資源;先后選派教師赴德國等地學習深造,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吸收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
>>張?zhí)炫嘈iL(右二)帶領師生參觀紅磚廠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辦學不到10年的時間里,高新學校教職員工獲區(qū)以上獎勵的多達300人次。作為校長,張?zhí)炫嗌钪哔|量的培訓對教師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意義。為此,他先后投資3000多萬元,搭建起成熟的教師培訓體系。在日常的學校管理中,張?zhí)炫喾浅W⒁馔ㄟ^各種平臺的搭建,讓學校的各類人才各盡其職,各顯其能。
學校之前有一個老師不服管理,系部主任很頭疼,幾次找到張?zhí)炫嘁髮⒃摾蠋熣{走。張?zhí)炫嗬潇o地分析這個老師的特點,發(fā)現這位老師雖然脾氣暴躁,但對機械器材悟性高,實踐操作能力強。了解情況后,他主動找這位老師談心,尊重他的個性發(fā)展,同時還專門給他“壓擔子”。如今這位老師像換了一個人,盡情地在高新舞臺上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在張?zhí)炫嗟难劾?,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每個學生都不能放棄。有一位學生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過日子,性情暴戾又敏感,經常欺侮同學,老師和同學見他都繞道走。張?zhí)炫嗤嘀魅我黄饘@位學生進行家訪,發(fā)現他有打籃球的愛好,圍棋也下得不錯,于是就讓相關老師定位他的特長,每逢有球類、棋類比賽都不忘叫上他。通過這些微小的細節(jié),這位學生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尊重和信任,心態(tài)漸好,之后通過競選,擔任了學生會體育部長,年底還被評為“三好學生”。
翻開廣東省高新技術技工學校的歷史,與其說是一部教育史,不如說是一部慈善史。
張?zhí)炫喑闪⒘藦V東省高新技術技工學校發(fā)展基金會,積極投身公益事業(yè),“銀河長江新村”灌溉水渠公益項目、“美麗中國”支教項目籌款等各類慈善公益活動中總有他的身影。生活上十分儉樸的他在名利面前一直“讓”字當頭,多年來他應得的數十萬獎金,一分未拿全部投到學校的發(fā)展基金會。多年來,學?;饡l(fā)揮濟困扶危的作用,幫助著那些突遇困境的學生及老師渡過難關。
日常工作中,張?zhí)炫嘁曂氯缡肿?。從領導到中層干部,再到普通老師,他都熱情相待。同事們笑言,“張校更像一個‘管家婆’,哪個老師家有什么困難,誰家有什么喜事,他都一一記在心上”。
春草連天綠,羊攜惠雨來。一年又一年,張?zhí)炫啵蛏鐣瞰I著自己的力量,譜寫著大愛無痕,大道至簡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