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輝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作文教學一直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但從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看,小學作文教學質量卻不盡如人意,主要存在“效率不高”、“興趣不高”等問題,亟需找出癥結,采取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問題與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心實感。”但現(xiàn)實情況卻并不樂觀,通過發(fā)放點差問卷以及訪談,筆者發(fā)現(xiàn)了一下三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文語言成人化
小學生作為小學作文教學的主體,年齡大致在六歲至十二歲之間,其生理和心理發(fā)育均未成熟,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尚處在發(fā)展階段,與成人有很大的差距。然而, 小學語文教學卻沒有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fā), 以成人的思考方式要求小學生去解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成人的語言表達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這就導致小學生作文思維與其實際身心發(fā)展水平嚴重脫軌,表達的成人化。
在某小學的語文作文試卷時經(jīng)??吹竭@樣的現(xiàn)狀:作文堆砌成語、形容詞比比皆是,語言乏味,枯燥。如“秋季是豐收的季節(jié),也是果實累累的季節(jié)。在秋天里,我們這些又學了一學期知識的學生們,正在努力學習,共同探討,正用實際行動去爭取優(yōu)異的成績向老師和家長匯報?!边@些話寫的極其順暢、老練,我們很難想象這樣的話語是出自一個正處于少年階段的學生的筆下??菰餆o味,毫無生機。在這種教育下的學生,長久以往勢必會壓制其原有的靈性。王賀玲在《作文教學中個性化的思考》中認為,“目前的作文中,學生原本真實的語言表達被遮蓋著,表現(xiàn)更多的是公眾語言,是成人化語言……兒童應有的天真、質樸、自然、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不見了蹤影?!盵2]小學生的思維正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他們不具備較強的概括和歸納能力。了解作文教學規(guī)律的人都明白,作文兒童化才是小學生作文應有的努力方向,童心、童趣才是小學生作文的靈魂。童心不僅有真,而且有幻想,兒童寫童心不僅會寫出真情實感,而且會寫出自己的想象;有的以寫真實為主,真實中又發(fā)揮想象;有的以寫想象為主,想象中不脫離真實生活,二者結合,才能寫出好文章。
(二)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
在小學作文課上,教師布置一個作文題目,學生們的反應都大同小異,面目呆板,頭腦空空,不知從何寫起。 體現(xiàn)在城市中的孩子身上。從家門到校門,從校門到興趣班,從興趣班再到家門,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確實沒有更多豐富的材料可寫。另外小學生們的觀察能力也不是很強,經(jīng)常對身邊的事情視而不見,聞而不聞,致使頭腦中積累不下任何的作文素材,沒有輸入,怎么會有輸出呢?“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是說平時積蓄充實,寫作文時就不會感到難了。這種積蓄是多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知識方面的、思想認識方面的、也有語言方面的等等,然而最主要或者說是最根本的是生活的積蓄。葉老還說:“生活充實,才會表白、發(fā)抒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生活,同時要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學的問題在于教的問題, 在怎樣上作文課方面教師有一個基本的套路,讀讀范文、講講思路、學生寫去吧、課下看看、上課評評,另外還有一個絕招就是多寫。有的老師天天留作文留得少的也一周至少兩篇不但疏于作文構思指導,就連作文講評也是幾句話就完事。 教師還“穿新鞋走老路”、“換湯不換藥”,不能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教學活動緊密結合,沒有做到將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當前所教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相結合,沒有做到依據(jù)不同學生的發(fā)展水平進行個別輔導,因此教學方法的單一化是導致學生語文作文水平不高的另一個原因。
二、提升小學作文水平的策略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孔子就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高,無法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是學生作文水平難以提高的癥結之一。因此,小學生的作文應該兒化,需要童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兒童的生活價值、認知方式和兒童化的語言,鼓勵他們運用多樣化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屬于自己的體驗和發(fā)現(xiàn)?!?從某種意義上說,處于社會化啟蒙階段的兒童并不是完全的行為者他們更像觀察者、學習者,對生活內容的選擇,對生活價值和意義的確認都缺乏足夠的判斷能力。他們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成人,但這并不意味著成人就有權利越俎代皰,以權威、訓誡形式干預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剝奪學生的主體地位。兒童在作文活動中承載了與他們年齡不符的道德倫理、社會義務、公共責任和成人自身沒有實現(xiàn)而欲轉嫁于他們的某些對社會和未來的愿景,過高的社會期望壓制著兒童作文的天性。
(二)注重體悟,細心觀察
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厄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要教會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課文,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指導學生看圖、看實物,帶領學生參觀、游覽,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生活,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關于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贊可夫說過一段十分精辟的話,“學習觀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亞去,你們只要在屋子邊上那塊草地上蹲下來仔細看一看,你們就會發(fā)現(xiàn)個十分驚人的世界。你們大概不知道螞蟻會發(fā)出聲音并能互相‘交談。螞蟻的‘話是很輕的,但已經(jīng)能夠用磁帶錄下來了。也就是說你們可以聽到螞蟻怎樣‘講話。螞蟻為什么能背起比自己身體重好多倍的東西人就不可能這樣。這同樣是個謎在大自然里每走一步都會出現(xiàn)許多謎??绯龅谝徊桨伞犻_雙眼,注意觀察,令人驚訝的東西就在你身邊。”所以說觀察對于學生的寫作大有益處。
(三)活化教學過程
小學生心理狀況由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處于迅速變化發(fā)展階段,感知、注意、記憶等方面的思維活動也在快速的發(fā)展, 必須在改善教學方式、方法,我們就要活化教學過程。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就要依據(jù)學生的作文思維水平和學生的生活、思想、情感、志趣等為核心進行教學設計,注重學生個性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從命題寫作到交流評價,要求學生全員,全過程參與開放式作文,作文教學也不再局限于每周的兩節(jié)課,而是要深入到學生日常生活中去,或建立網(wǎng)絡作文平臺,與學生隨時隨地進行作文交流討論,同時教學過程也可以向社會開放。還可以舉行趣味活動,例如:作文大賽、口頭作文比賽、作文交流會等等,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趙東陽.小學作文教學低效原因及對策[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07.
[2]王賀玲.作文教學中個性化的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 2000(6) : 10- 11.
[3]陳軍輝.論小學作文教學兒童化[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