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
“全功揉按術”源自心意門前輩寶鼎先生所著的《內功十三段》其中的一節(jié),也就是被后人稱作寶鼎真?zhèn)鞯摹妒9Α?,它是寶鼎先生晚年力作,正如其在自序中言:“余夙愛武技,習之重四十年,技雖末成,而其中之秘奧運用,略窺見之?!?/p>
本文所述僅是其全套功法的最后一節(jié),而且其內容涉及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目前養(yǎng)生功法的精髓,當然也是全功行功法的技養(yǎng)精華部分,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功法。
今筆者特將此節(jié)摘出,根據(jù)恩師原金鎖老先生所傳功法要義及自己研練體悟,并試以粗淺見解將其釋出,以求教于武林同道及前輩高人。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一、原文
靜坐,用兩手左右摩擦丹田一百零八次,又用中指揉腹臍二十七次,再擦兩肋至胃口,用魚際(大指食指之間,有肉墳起處)揉心窩四十九次。然后,再至腔子,直由頸項過玉枕至泥丸到下鵲橋,均要摩擦。再將魚際擦熱,拭目二十七次,去目疾;用手心揉鼻三十六次,潤肺;擦耳二十七次,通腎;擦面二十七次,去皺斑悅顏色;雙手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彈枕骨凹處二十七次,名曰“鳴天鼓”,去頭火;叩齒二十七閃,去牙風;雙手抱頸項,向后仰視,手與項爭力十四次,除肩疼;摩擦兩腮至咽喉,捏氣管四十九次,捏項筋一百零八次,頭向左右反視,肩膊隨轉二十四次,去脾胃積邪;再至兩腋,捏腋筋一百零八次,手背、手心、寸口均要摩擦,背脊用白布上下摩擦,下至腰間,兩手擦熱擦一百零八次,除腰痛去風邪;至臀部均要擦遍,至睪丸握一百零八次,外陽搓四十九次,睪丸之筋捏一百零八次,生精固陽;至腿彎筋、膝蓋,亦捏一百零八次,再過至髁骨,陰蹺陽蹺均要注意多擦,下至足部,足心涌泉穴擦一百零八次,除濕健步。
功畢,憩息片時,起立再練。握拳一百零八次,又用掌向前推五十次。如此,久久行之,強健身體有奇效!
二、釋文
盤膝靜坐(盤膝之法可分單盤、雙盤、散盤數(shù)種,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任選其一),澄心凝神,心無所思所想所慮,排除一切雜念;鼻吸鼻呼,呼吸自然。舌抵上腭、下撮谷道,意守丹田。
1.靜坐約三五分鐘待心平氣和后,先將兩手掌心相對,如洗手狀,相互搓至極熱,先用左手掌心勞宮穴對準丹田穴揉摩108次;然后,再將兩手掌心相對搓至極熱,用右手掌心勞宮穴對丹田穴揉摩108次。行揉摩之法時,一切均遵少林正宗法脈易筋經(jīng)法中所述,揉法應先從右往左。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認為:左肝右肺,肺主氣,肝主血,從右向左,是將氣抵入血中,使氣血相融,故以順時針方向進行揉按。其揉按之法,輕不得離開皮膚,重又不能觸及骨頭,且手掌帶動皮膚緩緩揉按。丹田是佛家和道家。以及養(yǎng)生家非常重視的穴位,也是人身強壯穴之一,學者不可忽之。
2.接上所述,再用兩手中指前指肚與肚臍相貼,順時針揉按各27次。肚臍在人體又稱神闕穴。
3.緊接上述,再將兩手掌心相對相互搓至極熱后,先用左手掌心勞宮穴緊貼右手學背外勞宮穴,用右手掌心勞宮穴緊貼左肋部,緩緩地以順時針方向揉按27次;然后,再將兩手掌心相對搓至極熱,用右手掌覆于左手背上,使兩掌內外勞宮穴相對,用左手勞宮穴緊貼右肋,緩緩地以順時針方向揉按右肋27次;然后再用兩手相疊,內外勞宮穴相對,左掌在下、后右掌在上,以掌心勞宮穴緊貼胃口(心窩下部),由右向左順時針揉按各27次。
4.緊接上述,再用兩手魚際(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突起部位),先左手,后右手,用魚際以順時針方向緩緩地揉按心窩處各49次。然后,再用兩掌魚際從胸腔直至頸項,過至枕穴(枕骨)至泥丸(頭頂百會穴),然后從額骨至鼻梁,直至下鵲橋處。均要揉按到,各揉按49次,再將兩掌魚際相對搓摩至極熱,然后輕閉雙目,用兩掌魚際輕輕熨揉雙目各27次,可以除去各種眼疾。
5.緊接上動,將兩手掌心相對搓至極熱,然后分別用左右掌心勞宮穴順時針輕揉鼻尖各36次。將兩手掌心相對搓至極熱,然后用勞宮穴緊貼兩耳部,稍停,再放手,如此三五次后,接著用兩手摩按兩耳輪各27次,腎開竅于耳,揉按耳部可起到健身腎壯陽的作用。
6.緊接上動,將兩手掌心相對,相互搓至極熱,然后用兩手掌心揉按面部27次,揉按時應順著一個方向進行揉按,這樣可以減少皺紋和黑斑,能使人面部容光煥發(fā)。
7.緊接上動,將兩手掌心相對,相互搓至極熱,然后再用兩掌心勞宮穴正對兩耳緊貼,兩手指在頸后,把食指放在中指上彈枕骨凹處27次,傳統(tǒng)中叫鳴天鼓,可除去頭部各種疾病,亦可健腎強體。
8.緊接上動,輕閉口唇,上下兩齒相交,相互叩齒27次,口中有津液可自行咽下。此法可以除牙疾。
9.緊接上動,用雙手抱住后腦及頸項部,兩手向前用力,頭盡量用力向后仰,形成爭力;默念著手與頸項,頸項用力向后,手用力向前,相互用力抗爭49次,此法不但可以除去肩脖疼,而且可以除去頸椎病疾。
10.緊接上動,將兩手掌心相對,相互搓至極熱,用兩手揉摩兩腮至咽喉部,用手捏壓呼吸氣管,各49次;然后,用兩手交叉,再捏左右項筋各108次,而此時頭應向左右反方向扭轉側視;同時左右肩脖亦隨著轉動24次,這樣不但可以除去脾胃部的積滯與邪氣,還可起到強身健腎之功效。
11.緊接上動,再將兩手相互交叉,伸至兩腋下,用大拇指及食、中三指捏揉提拉兩邊腋筋各108次:兩手再相互交錯更替按揉另一手的手背、手心及寸口(診脈的寸、關、尺)部位,均要揉按各108次。
12.緊接上動,用1米左右的白布,上下搭于肩背上,一手上,一手下,使白布上下摩擦肩背至腰部,左右各擦108次;然后,再將兩手掌心相對,搓至極熱,緊貼于背后兩腰眼上,揉擦腰眼108次。此法久久行之,不但可去除腰疼、風邪等癥,還可強腎壯陽。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腰乃腎之府,內外家的武術家及佛道修士均視此功為養(yǎng)生之寶。
13.緊接上動,腰部揉摩按完后,也要將臀部密密地揉按,無處不到,無處不至,揉按108次。
14.緊接上動,可揉摩外腎。雙手揉按睪丸時,應輕柔緩慢,一松一緊揉按108次,又以雙手搓摩外陰49次,再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搓左右睪丸中的精索各108次。這種功法久久行之,可生精固陽。
15.緊接上動,雙手沿著兩大腿外側向膝下揉搓至膝彎時,雙手掌心相對搓至極熱后,用掌心覆于左右膝蓋上,左右各輕緩揉搓108次,然后雙手伸至膝彎處,雙手各自捏揉膝筋108次。
16.緊接上動,雙手順著膝繼續(xù)沿小腿往下揉按至踝骨的陰橈陽橈(內外踝骨周圍),包括左右兩腿,這些地方都要細細密密地揉摩,以不少于108次為準。
17.緊接上動,然后雙手再沿著腳踝往下至兩腳的腳背、腳側、腳心涌泉穴(腳心前人字形凹陷中)等處,各按108次。這樣可以除去風濕,健壯足步。
18.全身揉按完結后,稍休息一會兒,起立再接著繼續(xù)練。雙手空握拳108次;然后又用雙手掌心朝外,向前緩收猛推50次。如此這樣長期堅持,久練之后,必能身強體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意要點
1.本套功法所用的揉法,是用手掌挨著揉處肌膚,自右至左以順時針方向均勻地揉之,不要太輕而離開了皮膚,不要太重而觸及骨頭,也不要亂推移!當揉的時候,要一心注意揉處,不要忘記揉處,也不要其他物體來輔助,心意不要想到其他處,即心不兩用。這樣,精神和氣息都貫注在手掌上。這樣揉才是合平方法的。
2.推揉之時,用力宜輕、宜淺,應緩緩推蕩,切不可驟然用力,或太重、太深,此即勿輕而離皮,勿重而著骨。
3.推揉之法,過飽過饑皆不宜施為,恐傷及內腑,切宜注意之。
4.揉法可以自練,亦可讓人幫助著練?!兑捉罱?jīng)·內壯篇》中有專論。但余總以為,還是自練效果較佳。古語云欲速則不達,是有一定的道理,只要堅持研練,效果總比外力推揉要好。
5.此功法大約需要一個鐘頭時間,早晚習練較佳。
(編輯/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