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3歲9個月男孩的母親。我在網站為兒子做了測試,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有較強攻擊性、教養(yǎng)困難型的孩子,他還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小一點的時候喜歡咬被子的角,大一點的時候喜歡咬我的睡衣袖子或褲腿的硬邊。我知道這樣很不好,而且不衛(wèi)生,但又沒辦法。特意請教專家,謝謝!
崔老師說:生活中的確有一些孩子在嬰幼兒時是難養(yǎng)型,大一點時又有教養(yǎng)困難,對于父母來說,養(yǎng)這樣一個孩子是很不容易的。難養(yǎng)型習慣形成的原因多種多樣,與家庭氛圍、父母情緒、難產等都有一定的關系。這樣的孩子小時候常??摁[,不達目的不罷休。再長大一點兒,可能是遇到不想做的事就抗拒且很難用道理說服。難養(yǎng)型的孩子也常有一些特殊的習慣,比如摳手指、咬嘴唇、撕咬一些相對固定的物品或者其他無意識動作,這些讓父母不知所措。您的孩子還沒有學習任務,與同齡人差別不大,一旦上了學,遵守紀律、完成任務都會比其他孩子困難得多。當然難養(yǎng)型孩子也有長處,比如,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一旦和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就會變成強大的驅動力。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難養(yǎng)型的男孩,當時已經三年級了,上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但記憶力很好。我們針對他的優(yōu)勢,有意讓他背古詩詞,發(fā)現(xiàn)他背得很快,而后又和他一起將詩的意境畫出來,他理解后覺得好玩進而產生了興趣,養(yǎng)成了背詩、作畫的愛好。這過程中他不僅突破了“坐不住”的問題,還將興趣延伸到其他內容的閱讀,帶動了孩子多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這個案例成功的引導關鍵在于關注優(yōu)勢,忽略問題。
你發(fā)現(xiàn)孩子有較強的攻擊性,須知攻擊性本身是生命能量,攻擊性用在運動中,可以提高運動素質,用在學習中,可以幫助他克服困難。如果攻擊性沒有被合理引導,就可能會發(fā)展成破壞性行為。
對于你的孩子的教養(yǎng)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審視你們家庭中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因素并加以調整,夫妻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定海神針,自己保持平和的情緒才能理性對待孩子。另一方面,就是對于孩子的態(tài)度,一定要擺正心態(tài),接受他本來的樣子。人生來就是不一樣的,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孩子,他的上進心是一樣的,渴望父母認可的心也是一樣的。一旦能從孩子自身的現(xiàn)狀出發(fā),找到他認識事物、形成習慣的規(guī)律,揚長避短,制定策略,教育就容易多了。比如你的孩子有咬被子的習慣,這個習慣背后可能是孩子很難適應環(huán)境,這是他舒緩情緒的方法??梢院秃⒆右黄鹱龅匕逵螒?、涂鴉、捏橡皮泥,或者做一些孩子喜歡的游戲來緩解情緒,情緒如果得以平緩,咬東西的習慣自然也會得以改善。如果這習慣仍在,那就允許他咬,給他洗干凈咬的物品,等待他學會更有效的緩解情緒的方式。對于難管的孩子,不僅得用對方法,還得有靜待花開的耐心,不可急于求成。
我的孩子不管在什么時候一遇到難題就哭,比如畫畫不會畫、吃飯的時候沒有筷子、早上我忘記和他說再見、戶外活動的時候小朋友不與他拉手等,只有當我們問他,他才會說明原因,不問的話他就一直在那里抹眼淚。請問: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消除孩子遇事就哭的習慣呢?
崔老師說:對于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愛哭不是問題,他用哭來表達自己的無助感,就是因為遇到問題沒有解決方法。況且從前他在家里,只要一哭就有人來解決他的問題了,所以他的經驗是哭就行了。只要站在那里哭,你們就會去問,進一步幫他解決問題。對于父母來說,和孩子溝通的目的不應該是直接解決問題,而是了解事情的過程,理解他的情緒,比如:害怕、無助、被忽略等,并啟發(fā)他找到哭以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他自己去實施。他需要父母理解他的感受,需要學習到處理問題更有效的辦法,當然他還需要我們一起為他的努力和成長加油??偨Y一下,就是關注、傾聽、理解和支持,在爸媽耐心、理解和愛的陪伴下,你的孩子很快就會擦干眼淚的。
我的孩子4歲多了,不愛看任何書本,就愛聽別人講故事,買回來的繪本里的字教他讀一下,他都不愿意,除此之外也非常不愛動腦筋思考,孩子會不會是智力發(fā)育有障礙?
崔老師說:孩子4歲已經到了符號敏感期,大多數(shù)孩子到了2歲以后對字、詞就有了興趣,可以在書里或者環(huán)境中找到認識的字了。如果你的孩子心理年齡明顯比生理年齡幼稚的話,做做心理發(fā)育方面的檢查是必要的。除了心理發(fā)育遲滯外,教育方法不當也是孩子不愛看書的原因,教孩子識字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先讓他認玩具、食品包裝上的字,比如喜歡汽車就先認識“汽車”,讓他找出一些代表他感興趣物品的字,進而組成句子,就進入閱讀了。如果一開始就拿本書讀并且把識字當作任務,就會破壞識字的興趣??傊?,讓識字閱讀成為好玩的活動才能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進而主動去識字去閱讀。
崔清華
醫(yī)學碩士,醫(yī)學類高級職稱,山西省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首席常務理事,山西省網上家長學校講師,太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萬柏林區(qū)分站站長,山西智慧源心理咨詢研究中心首席心理咨詢師,10年心理咨詢經歷,長期從事未成年人心理能力提升的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