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明
【摘要】學生的口語能力在學生的學習中是極為重要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要想快速的提高,方式有很多,背誦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方式,背誦能夠不斷的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這也是進行語文學習的目的,因此要想提高語文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要做好背誦、復述、模仿和回顧,其中背誦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小學生,一定能要重視背誦對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影響,為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背誦 口語表達能力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53-01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語文的學習中,學生與教師必須要明確背誦的重要性,背誦對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小學生,對于語文的了解較少,可以通過背誦來使小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句和語法,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本文就是對背誦對于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性進行分析,為相關的研究提供借鑒。
一、背誦能夠加強學生的語音能力和語感能力
背誦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是極其重要的。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一定要重視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背誦的重要性。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長期的學習中,小學生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逐漸的積累豐富的知識,從背誦中學習如何進行口語表達。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著一定的語感能力和語音能力,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還要充分的理解文章所要表達出的感情和整個文章的意境,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充分的理解出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有利于學生的口語交流。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放相應的音樂來營造背誦的氛圍,這樣可以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能夠使學生不斷地受到知識的熏陶,使其口語表達能力在背誦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不同的文章載體在背誦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一定要根據文章的具體結構來進行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耳聞其音和意念其里,這樣才能夠不斷地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小學生的語音能力和語感能力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這樣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給學生的語調重音節(jié)奏和停頓進行相應的指導,對于學生的背誦方法進行規(guī)范,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掌握好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例如人教版的《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師可以指定十里長街送總理中的一個段落來讓學生背誦,這樣學生就能夠充分的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在背誦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加的流利,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背誦的過程中,對一些生詞學生也能夠進行牢記不斷地增加其詞匯量,這藥對于學生口語的表達,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鼓勵學生進行口語表達
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的喜歡聽別人說,而且自己也很愿意說,尤其喜歡對朋友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樣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能夠得到一定的鍛煉。背誦是一種使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的重要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的設置要求來組織學生進行背誦,背誦可以使學生不斷的積累相關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的背誦情況進行了解,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對學生相應的了解,通過背誦也能夠改變學生的怯場行為,使學生在正式的場合能夠大膽的講述,這也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主要表現之一。有些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會因為緊張而出現忘詞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安慰,要不斷的鼓勵學生,這樣就能夠使學生重拾自信,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可以說背誦對于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極其重要的。
三、提高小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良好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可以積累名片佳作和好詞好句。例如寫作前要背誦相關的文章,在閱讀之后要進行重述等。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組織學生進行背誦比賽,這樣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就會有著更加豐富的詞匯,使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有話可說。而且語言的表達也會更加的瘋趣幽默,使其他的人愿意與其進行交流,這樣能夠增加小學生的自信。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反駁楚王侮辱齊國沒有人時,讓學生用背誦相應的段落,比如:“如果說我是最不中用的,那么你們國家就是下等的國家,因為,我們國家的規(guī)矩就是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的人去?!边@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了晏子的聰明,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四、結論
總之,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長期而復雜的工程,只要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背誦的機會,激發(fā)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有效開展各種背誦活動,并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亞萍.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背誦能力的方法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15
[2]岳文輝.小學語文背誦能力的培養(yǎng)[J].《祖國:建設版》,2014(6):348-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