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
步入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存在著明顯的矛盾: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依賴性和反抗性并存,閉鎖性和開放性并存。只有構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才能滿足學生的普遍需求,及時解決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提升學生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等核心素養(yǎng)。
一、構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必要性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明確提出,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因此,學校僅僅依靠一兩名專業(yè)的心理教師上心理輔導課、做心理咨詢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需要整體構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引導全體教師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開展多維度、多層次的心育活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但在學校實際工作中,課程的設置和實施存在著以下的問題:一是心理專業(yè)教師的數量遠遠不夠;二是教材的適用性差;三是課時被嚴重削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就是在這種人人認為應該,但不急需;人人認為有用,但不實用;人人認為重要,但不肯投入太多人力物力的夾縫中建立起來的。
二、構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實踐嘗試
1.課程目標的確立
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的要求,學校確定了初中階段心理教育課程的目標:幫助初中生正確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己;增強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提高調控情緒、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學會學習和生活;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和及時必要的危機干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課程內容及組織形式
(1)團體心理輔導、專題講座
團體心理輔導主要由專兼職心理教師負責,重點針對各年級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問題,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分享,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初一年級將“心理活動課”列入課表,每周0.5課時,初二、初三年級利用班團會課開展專題輔導。初一年級以自我認識,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為主題;初二年級以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處理好青春期情緒為主題;初三年級以學習能力輔導和考試心理調適為主題。同時,專兼職心理教師也要指導班主任充分利用班會課時間,圍繞本班學生近期的突出問題,開展適合本班學生特點的心理輔導專題課程。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僅要圍繞學生開展,還要面向家長?!皢栴}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雖然教師無法改變家長的學識、性格,但至少可以對家長的教育觀、教育態(tài)度、教育行為略施影響。在不同年級的家長會中進行不同的心理專題輔導和講座,能夠團結家長一起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比如,初一年級的主題為“給一些空間,做個‘懶惰的父母”;初二年級的主題為“青春期的孩子最不喜歡父母做什么?”;初三年級的主題為“陪伴是最好的助力”。
(2)學科滲透課程
學校參照《廣東省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guī)范(試行)》的有關規(guī)定,結合各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各年級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了學校各學科重點滲透的教育內容。實踐檢驗發(fā)現每個學科滲透心理教育的內容項目不宜過多,最好是一至兩項,長期堅持下去才能有心育效果。學科任課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課時的特點,制定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內容。要求一要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科滲透教育;二要將學科教學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聯(lián)系;三要有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物理、化學學科要重點滲透對學生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3)學生社團活動課程
學校的心理社團有兩種,一種為長期社團,如學生心理教育志愿社團——欣心社團。社團成員作為心理教育通訊員,一方面及時將各班學生心理需求以及個別學生的異常情況與心理專兼職輔導教師溝通,另一方面將心理輔導工作的新內容及時傳達給同學。還有一種為短期社團,通?;顒诱n程周期為十周。根據學生需要不定期以小組為單位開設團體輔導課程:對一些自信心不強的學生開展“自信互動”輔導,對一些學習方法有問題的學生開展“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輔導,為班主任組織“累并快樂著”心理沙龍等。同時,社團還要經常利用校園電視臺、校園廣播、學校公眾微信號,不定期地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小貼士,使其入眼、入耳、入心。
3.課程評價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效果通常具有內隱性、個人性、長期性、滯后性等特點,因此初中生的心理輔導課程的評價,要更加注重過程性評價,而非結果性評價。學生個人評價占50%,分為三個維度——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呈現作品的成長性、活動中的合作性和交流性;學生小組評價占50%,通過累積歷次活動中每個小組在競爭和合作中的得分而獲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倡導的是鼓勵學生樂于認識自我、敢于開放自我、勇于完善自我,使學生能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健全的人格。
三、構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成效與反思
學校構建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立了“全員參與、全面滲透”的心育工作機制。整體構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需要學校管理者的認可和統(tǒng)籌規(guī)劃,需要學校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yè)支持和協(xié)調,更需要班主任和各學科任課教師的理解和支持,通力合作形成一個“教育場”,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好引領和服務,幫助學生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期。首先,學?;I建“以專職帶兼職,以兼職帶全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成立了學校心理輔導中心;然后,心理輔導中心負責制定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計劃,開展專題輔導和專題講座;最后,各年級負責人協(xié)調學科滲透的各項工作,班主任和學科教師負責實施滲透教育。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從課程的性質上摒棄了心理教育學科化的傾向,成為由專題輔導課程、學科滲透課程、社團活動課程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共同教育的多維度多層次的綜合課程;從課程的組織和實施來看,打破了由心理專職教師負責的局面,成為專兼職心理教師、班主任、學科教師全員參與的課程;從課程內容看,擺脫了單一教材的束縛,成為緊緊圍繞學生需求而逐步形成的生本課程。這一課程體系的設計和運行立足于發(fā)展性、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和豐富性。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