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凌塘小學 張柳娜
故事情境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凌塘小學 張柳娜
英語是一門技能,需要學生在學習之后將其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幾方面能力中,聽說能力是至關(guān)重要的。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溝通的欲望;在課堂內(nèi)外設(shè)置多種多樣的真實情境,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條件,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下自由交流。
故事情境法;小學英語;應用
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關(guān)鍵時期,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在這一階段,應該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放在英語教學的首要位置。隨著英語知識難度的增加,學生通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習英語,對英語的興趣慢慢降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點是,小學英語教學缺乏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樂于張口的語言環(huán)境。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留作業(yè),學生題海戰(zhàn)術(shù)。這樣的教學模式死板枯燥,學生不僅難以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反而會對英語產(chǎn)生厭惡情緒,講英語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殊不知英語的學習是技能的學習,技能就要多加練習才能掌握,死記硬背知識點,是無法將英語學好并應用出來的。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最佳的學習方式就是帶著興趣去學習,最佳的練習英語的方式就是在真實情境中進行大量的聽和說。采用故事情境法進行英語教學,將古板枯燥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置于豐富多彩的真實情境之中,可讓課堂氣氛更加熱烈,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聽說練習的機會;可以有效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達到英語學習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筆者將在下文中結(jié)合教學實踐,探討故事情境法運用到小學英語課堂的原則和方法。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難以將漢語暫時放下,給予學生足夠的英文環(huán)境。中文思維、中文用法在英語課上極為常見,既不利于學生英文思維的建立,也不利于在人前自信流利地用英語表達所想。
中國孩子學習英語,經(jīng)常會運用如下方法,比如,蘋果是apple,鉛筆是pencil。教師和家長也常會問學生,某句話用英語怎么說???這種方法的弊端是仍然要在大腦中進行翻譯,是漢語思維,而非英語思維。小學生是建立英語思維的最后時期,教師應采取直觀性強的教具,讓孩子在加強記憶的同時建立英語思維。課程的準備既要有備而來,符合課程內(nèi)容,又可隨機選擇。例如教室里有很多五顏六色的桌椅,教師就地取材,讓學生們站成一圈,中間放置各色桌椅,教師說 I want a blue chair!學生們就沖向所有藍色椅子;教師說I want a yellow table!學生們就沖向所有黃色的桌子。在游戲活動中,完成知識灌輸。
又如,教師在講授時間的時候,可以帶一只大掛鐘到班級,在學習了基礎(chǔ)知識之后,讓學生分成三人小組,一位學生說出自己作息時間的一個時間點,例如什么時間坐上校車的,另一位學生根據(jù)問題在鐘表上擺出相應時間,再由第三位學生看著鐘表上的示數(shù)說出時間。教師讓每一組都練習了幾種時間,鍛煉學生熟練運用時間表達法以及時間問題的提問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采用直觀的教具,例如教室里現(xiàn)存的東西、學生書包里的東西、大家的穿戴等,能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一旦用到這節(jié)的課堂內(nèi)容,就想到曾經(jīng)做過什么游戲。有的家長很喜歡問孩子,你今天學到了什么?通常得到的答案是孩子想不起來學了什么,要么閉口不言,要么胡亂作答。家長通常覺得英語課堂似乎沒學到什么。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如果問孩子,今天課堂上做了什么游戲啊?孩子通常會興奮地跟家長描述,在描述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都說出來。可見直觀地教學,在游戲情境中教學,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天性,在課堂上增加趣味性的游戲。在小學高年級英語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入西方經(jīng)典童話《愛麗絲夢游仙境》,先用簡單的英語描述故事過程,給學生們發(fā)出卡片,上面描繪愛麗絲一路遇到的人物,讓學生排先后順序,并說出自己手中的人物與愛麗絲發(fā)生了什么糾葛。當這一步完成后,學生嘗試說出愛麗絲遇到自己手中人物的上一個人物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運用到過去時態(tài)。這一步結(jié)束后,再讓學生將上一場景,自己這一場景,以及下一場景愛麗絲遇到了哪些人物,哪些事件用英語表達出來。最后每位學生都可以用英語描述整個故事進程。這部童話幾乎家喻戶曉,學生樂于參與,并且提高了英語敘事表達能力。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可觀察關(guān)于時態(tài)、關(guān)鍵詞等用法,學生是否有掌握得不夠牢靠的問題。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學生古板地用當堂內(nèi)容造句做題。此外,在故事情境中,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時態(tài)和各種詞匯的運用情況,加深印象。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卡片,上面畫一個大的表格,第一排是星期一至星期日的英文單詞,假如今天是周三,教師讓學生用正確的時態(tài)寫出自己在星期一星期二做了什么,在星期四星期五即將會做什么。經(jīng)過多輪練習,學生可以充分掌握時態(tài)用法。
在趣味性極強的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被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住,英語學習便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應試學習,不再充斥著題海戰(zhàn)術(shù),讓學生苦不堪言。同時課堂效率極高。學習英語這門技能,記憶是一種方式,但是要想真正把英語說出來,一定要多開口,勇于開口。而充滿趣味性的課堂上,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學生樂于參與其中,積極表達,能夠潛移默化地通過故事情境將英語學習到位,并且在有限的課堂里,最大化地利用時間去練習口語。
小學英語的課時不比數(shù)學語文等科目,時間間隔又很長。為了增加小學生英語練習的機會,教師可以給每個孩子都取一個英文名,在英語課堂上,大家不允許說中文,一切交流都用英文進行,有的話孩子不會說,可以動動腦用之前學習的另外的表達方式表達出來。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增加練習英語的機會,在實踐中學習。例如教師在英語課前要求學生拍下放學路上的人物照片,在課上,描述拍照時照片中人物在做什么,然后由其他學生拓展,想象照片中人物經(jīng)歷了什么或者正要去做什么事,班級同學會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迅速拓展出一個豐富的故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就一些趣味話題進行分組討論或者小型辯論賽,讓學生在實際動腦過程中把英語思維建立起來。所有這些實踐活動的設(shè)置,就是為了讓小學生在有限的英文環(huán)境中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在實踐中學習,讓學生利用碎片時間,時時刻刻能想到英語,把英語學習融入生活,讓生活材料影響英語學習,這就是所謂浸入式的英語學習。離開課堂,根據(jù)教師的提議和作業(yè),學生也會自己尋找有趣的資料進行課堂學習的補充。
中國的小學生,從小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以及應試教育的壓力,為人處事往往較為謹慎,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甚至羞于表達內(nèi)心感受。傳統(tǒng)英語教學和其他教學一樣采用大量習題讓學生練習記憶英文知識,考試時也是考核誰背得更好。殊不知英語學習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必須在各種環(huán)境下勤加練習,張口說,用心聽,才能將這項技能鍛煉出來。在中國小學的英語學習中,學生擔心說錯,不愿意開口也不敢開口,并且由于學習英語多是依靠死記硬背知識點,難以將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通過在小學英語課堂采用故事情境法教學,可以將英文知識改成一個個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的小片段,讓學生通過表演、朗誦、討論等方式輕松掌握英文知識并將知識運用出來,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加強溝通能力,增進師生感情,最終提高英語技能和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李吉林. 2013. 為兒童快樂學習的情境教學[J]. 課程?教材?教法(2):3-3.
王靜. 2015. 情境教學在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活動中的運用現(xiàn)狀及建議[D]. 遼寧師范大學(25):25.
于蘭. 2011. 英語情境教學:原理、特征與策略[J]. 教育科學(06):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