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釧
【摘要】人力資源是在企業(yè)管理中出現的一個名詞,人力資源包含的范圍較廣,有狹義的人力資源和廣義人力資源之分。狹義人力資源是指具有勞動力的人口;而廣義的人力資源是指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導向的一種復雜的實體,它傾向于具有高素質的人才。而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國家最重要的社會經濟制度,它體現的是國家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的保障情況。
【關鍵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開發(fā);完善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濟的進步,企業(yè)在現代化的生產和管理中需要越來越多的管理型、知識型、技能型的高級人才,這些就屬于廣義的人力資源的范疇。當然,在企業(yè)中也有一些基層的勞動力,他們屬于狹義的人力資源,而這些勞動者通過學習和培訓,智力和技能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也能為企業(yè)的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要儲備一定的人力資源,以為企業(yè)的后續(xù)發(fā)展儲備人才,為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占的一席之地,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更好地服務。現代市場經濟不僅強調競爭,而且強調保障機制。社會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通過立法對失去勞動能力以及生活困難的公民進行救助的一種社會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性,對保持社會安定,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有重大作用。建立健全與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一、促進人力資源開發(f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有利于人力資源的流動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能提高勞動者自身素質,而且使勞動力的有序流動成為可能,使人力資源的分配趨向更合理化、科學化、正規(guī)化。如果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就會影響人力資源的流動,就象我們國家現在這種狀況,有的單位尤其是事業(yè)單位,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健全,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就不愿從有社會保障的單位流向沒有社會保障的單位,而且很多人要想方設法進到事業(yè)單位,這就使事業(yè)單位的人力資源擁擠,而有的企業(yè)單位就可能缺乏人力資源;況且勞動者的流動也有很大的風險,一旦出現意外,可能造成勞動者失業(yè)甚至失去收入的來源。因此,勞動者輕易不會去流動。而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免除勞動者的后顧之憂,有利于勞動者的流動。
2、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利于控制和提高人口質量
眾所周知,我國人口眾多,因此,也是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墒怯捎诎l(fā)展的不平衡性,我國的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很大,這也包括著勞動者的知識、技能和個素質的差異。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內,我們要從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出發(fā),提高人口質量,另外,必須控制人口的數量,人口的數量是制約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人力資源的質量又決定了我國企業(yè)的管理和發(fā)展,因此,要從根本上促進我國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基礎。
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和社會保障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承的。只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才能給勞動者提供穩(wěn)定的生活的保障,當勞動者或其家人遇到生、老、病、死、失業(yè)等意外時,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能給勞動者提供維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而不會對勞動者及其家庭造成員造成影響,更不會對勞動者本人造成影響。因此,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幫助勞動者提供抵抗風險的能力,避免因基本生活保障缺乏而引發(fā)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從而維護了社會的穩(wěn)定。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所享受的社會保障的積極作用,在實際中促進了人力資源的開發(fā)。
3、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實踐經驗證明,人們只有在身心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而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就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環(huán)境。在我國古時就有這樣的說法: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當然這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但同時也是和諧社會的一種體現,古時尚能如此,而況現在社會乎。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能為勞動者提供最后的生活屏障,不管勞動者所在的單位發(fā)生了什么情況,也不管勞動者家庭有什么變化,最終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樣能極大地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這些勞動者能輕裝上陣,盡其所能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措施
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既是政府的責任,又是政府的義務??v觀其他發(fā)達國家的經驗,我國應在政府的主導作用下,根據我國的經濟發(fā)展的特點,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模式。
1、科學規(guī)劃
我國的特點是城鄉(xiāng)發(fā)展極不平衡,參與社會保障的人數也是這樣的特點。有資料顯示,我國參與社會保障的城鎮(zhèn)人口僅點總參保人數的30%,因此,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還很有限,這種狀況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所有制經濟長期并存的格局十分不利,有很大一部分的企業(yè)不能為勞動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私營企業(yè)、個體勞動者、部分三資企業(yè)和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等并沒有享受應有的社會保障。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國力有限也制約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普及,只能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另外,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要根據我國的特點進行,在保證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下,伴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逐步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并最終完善統(tǒng)一標準的社會保障制度。
2、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
目前,我國財政在社會保障方面投入偏少,低于很多國家。因此,政府要建立規(guī)范的社會保障預算制度,要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支出的比例。另外,要加大籌措社會保障資金的渠道,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引導居民參與社會保障,嚴格企事業(yè)社會保障稅費的征繳辦法,拓寬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不斷做大做強社?;?;同時,也要加強管理社?;鸬耐该餍院捅O(jiān)管力度,保證政府、企業(yè)、社會和個人各方面的責任和權利,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確保社會保障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總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及經濟發(fā)展方向,運用法律的形式來保證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對于企業(yè)來說,要認清人力資源開發(fā)和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關系,要遵守相關的法制法規(guī),及時足額為職工繳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用,使社會保障制度工作做到有法必依。當然,在我國這一制度的執(zhí)行會比較艱難,我們只有充分發(fā)揮政府、社會、市場等各方面的作用,才能將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 范林榜. 論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J].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黨報, 2006,04.
[2] 張 競. 適應市場經濟完美社會保障制度[J]. 城市研究, 19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