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雯
【摘要】本文首先歸納了不同年齡段居民的理財現(xiàn)狀,其次總結出蘭州市不同年齡段居民選擇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最后為不同年齡段居民提出投資策略和科學、合理選擇理財產品的輔助參考建議。
【關鍵詞】不同年齡段;理財產品;蘭州市
一、不同年齡段居民的理財現(xiàn)狀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投資理財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黃金、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成為了受居民歡迎的理財產品。不同年齡的居民因理財目的不同而選擇的理財產品也存在很大差異。根據(jù)被調查者的年齡分布,我們按照18-29歲、30-39歲、40-59歲以及60歲以上這四個年齡段來進行研究。一般18-29歲的居民大多數(shù)還是在校學生,他們學業(yè)壓力大、可用于自由支配的資金少且無法承受太大風險,所以主要選擇安全性強、投資小的理財產品,比如“余額寶”等寶類產品。30-39歲的居民有了一定工作時間,其主要理財目的是使資產得到最大化升值。另外結婚、購房是這個年齡段大部分人主要的理財目的且他們主要是通過貸款實現(xiàn)的,幾乎無需對自身養(yǎng)老和撫養(yǎng)子女方面考慮。再加上這個年齡段的居民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因此他們主要選擇風險較大的股票和基金。40-59歲居民的收入穩(wěn)定而消費劇增,因為他們一般有老人和子女需要供養(yǎng)且老人的醫(yī)療保健和子女的教育投資需要花費較多的資金。另外居民自身健康和今后養(yǎng)老問題也應該加以考慮。該年齡段的居民主要投資基金和債券,還投資較小比例的股票。60歲以上居民可獲得的收入在不斷下降,加上他們的消費支出主要是醫(yī)療費和保健費,尤其在突發(fā)性嚴重疾病上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這就需要一定的投資收益來減輕負擔。他們以儲蓄存款為主,但也選擇了保險和債券。
二、蘭州市不同年齡段居民選擇理財產品的調查
本研究發(fā)放問卷的場所主要集中在學校、商場、公園、小區(qū)等。調查對象所處年齡段為18-29歲、30-39歲、40-49歲以及60歲以上。本調查發(fā)放問卷320份,收回314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各個年齡段居民選擇儲蓄存款的比例很高,除此之外18-29歲的居民主要選擇余額寶等“寶類”產品,占比37.53%。30—39歲年齡段的居民主要選擇風險較大的股票,占比32.49%;40—59歲居民基金占總投資的16.24%、債券占7.83%、外匯及貴金屬占16.18%。60歲以上的居民主要選擇保險,占比25.56%,但是選擇股票的居民也高達20.89%。18-29歲的居民的理財意識強,對待理財具有積極的態(tài)度,占53.76%;30-39歲和40-59歲的居民中分別有40.86%、34.57%的人對理財知識有一定了解,這兩個年齡段的居民的理財觀念相對較強;然而60歲以上的居民中有51.29%的人選擇“不打算了解理財知識”,這表明該年齡段居民對理財知識關注較少。另外隨著年齡增長,居民對理財知識的重視度逐漸降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因為理財知識對理財有著很大的影響??偟脕碚f,不同年齡段居民選擇不同的理財財產品都是為實現(xiàn)資產合理配置。18-29歲的居民選擇理財產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實現(xiàn)“提升生活質量”,占比43.34%。30-39歲和40-59歲這兩個年齡階段的居民主要選擇的是“資產實現(xiàn)增值”,分別占比為“37.56%”和“28.33%”。而60歲以上的居民則有31.02%的居民選擇了“儲備養(yǎng)老的生活費用”,這也與該年齡階段行為特點是相吻合的。另外18-29歲和40-49歲這兩個年齡段居民的儲蓄比例具有突出特點。在18-29歲年齡段中有66.74%的人儲蓄比例在75%以上,因為他們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大部分資金主要用于學費和在校生活費,因此他們選擇安全性較高的儲蓄存款。而40-49歲的居民總體擁有較為雄厚的資本,應該選擇多種理財產品,但是他們中有60%的居民的儲蓄存款比例在75%,這樣的理財是過分保守的。
三、蘭州市不同年齡段居民選擇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
1、風險偏好與理財投資規(guī)劃不匹配
在對蘭州市居民的調查中顯示60%的居民在理財選擇中存在風險偏好與理財投資規(guī)劃不匹配的問題。88%的居民認為他們的理財方式屬于理財保守型,即投資理財兼顧收益和風險,但是實際上他們中有80%的居民的理財屬于風險偏好型。風險偏好與投資規(guī)劃的不匹配會使他們盲目投資,最終導致無法承受高風險帶來的高損失。原因是由于居民自我風險承受能力認知不足、理財知識缺乏。
2、儲蓄存款比例過高
40-59歲的居民總體擁有較為雄厚的資本,應該在有一定比例的儲蓄外還應該投資由專家運作、管理的基金。但是調查可知60%的居民的儲蓄比例在75%以上,這樣的理財是過分保守的。另外儲蓄的保值功能較弱,當銀行利率低于通貨膨率時,過高比例的儲蓄會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損失。過多的儲蓄會使資金增值率大大降低,從而會減少居民的未來收益。
3、非理性投資現(xiàn)象較為嚴重,理財產品組合的安全性較低
近年來居民非理性投資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通過問卷得知60歲以上居民的非理性投資較為嚴重,有30%的人投資了50%以上的股票和基金,儲蓄和國債卻不到40%。30-39歲的居民投資50%以上的股票。人們常說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如果投資者不加以理性判斷,盲目跟隨大眾投資,這樣會使股票暴漲暴跌,進而使股市極度不穩(wěn)定,嚴重的話會使投資者的資金被套牢,造成經濟嚴重損失。存在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居民缺乏理財知識,僅憑自己缺乏根據(jù)的判斷來投資。
四、蘭州市不同年齡段居民選擇理財產品的建議
1、不同年齡段居民個人理財投資策略
根據(jù)蘭州市不同年齡段居民的理財現(xiàn)狀,本文通過“余額寶”等寶類產品、儲蓄存款、股票、基金、保險以及債券這6種產品來為不同年齡段居民提出相應的理財策略。我們調查的18-29歲年齡段的居民大部分是大學生,這個年齡的居民的可用于自由支配的資金少、學業(yè)壓力大,所以他們無法承受過大的風險,因此這個年齡的居民最適合選擇“余額寶”等寶類產品。30-39歲的居民參加工作的時間不長,資金正處于積累期。他們的理財目標主要是結婚、買房以及提高生活水平。居民大多數(shù)為理財激進型、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因此該年齡段居民應該選擇較高比例的風險性理財產品且其比例高于儲蓄存款的比例,并按比例從高到低選擇債券、基金以及股票。40-59歲居民的財富飛速增長的同時身體逐漸衰退,其主要消費支出是子女教育。他們主要理財目的是為子女教育和養(yǎng)老儲備資金。加之居民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應該主要選擇風險性低的理財產品,儲蓄存款應占到50%以上,剩余資金可投資于基金、債券以及股票,其中債券可占到30%左右,股票的占比最小。60歲以上居民的醫(yī)療費用大幅增加,他們的主要理財目標是儲備養(yǎng)老的生活費用,來保證晚年生活穩(wěn)定。這一年齡段居民風險承受能力最低,最看重資金安全,所以應該選擇安全性較高的理財產品。因此在投資時要大大降低高風險理財產品的比例,其中儲蓄存款應為80%以上,債券、基金比例依次減小,股票比例最低,幾乎為0。
2、針對居民投資理財存在問題的建議
(1)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投資,分散風險
理財產品多元化,在理財時要根據(jù)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理財投資組合是投資者分散風險的一種方法,投資謹記不可孤注一擲。對于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往往存在高風險,因此不能存在僥幸心理。
(2)理財切記不能過分保守
理財投資必須具有良好的風險觀念,對于理財既不能過分冒進也不能由于害怕風險而過分保守。投資時風險與收益并存,理財冒進有時也是可取的。居民不能過分強調理財產品的安全性,而不愿承受一點風險,那么將會失去獲得相對高收益的機會。因此居民要敢冒風險,才有可能獲得高收益,同時多學習理財知識來安全運作資金。
(3)加強學習專業(yè)理財知識,掌握理財知識和技能
當今理財信息復雜多樣,大部分居民雖然有一定理財知識,但還是無法應對錯綜復雜的金融市場。因此廣大居民需要加強學習理財知識,以便對理財產品有審辯能力,進而合理理財和實現(xiàn)理財目標。另外這樣也會減少盲目投資股票的不理性事件。
(4)金融服務機構應轉型為主動性服務機構,建立高素質的理財團隊
居民理財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不能得到理財人員較為專業(yè)的指導。因此金融服務機構應該轉型和提高自己的可信度。一方面金融機構應該創(chuàng)新其服務方式,大力向居民宣傳其理財服務并主動為居民提供理財服務,比如通過理財經理、傳單派發(fā)、定期開辦理財互動活動和理財知識講座等方式。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可信度,通過建立高素質的理財團隊來得到居民高度信賴。金融機構應經常為理財人員做技能培訓,提升他們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最終金融機構可以為不同年齡段居民量身制定理財策略,從而使居民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同時提高蘭州市居民的幸福指數(shù)。在深層次上有利于蘭州市金融機構的穩(wěn)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Theory of EconomicDevelopment[M]. Management Library, 1912.
[2] 吳國杰. 昆明市居民家庭理財調查研究[D]. 云南:云南師范大學, 2014.
[3] 楊燁. 當前我國家庭理財規(guī)劃的存在問題及導解思路研究[D]. 云南:云南財經大學, 2011.
[4] 徐凡. 基于生命周期理財理論的個人理財投資策略研究[D]. 西安:西安科技大學, 2009.
[5] 衣倩. 基于多維偏好分析的國內城市居民金融理財投資產品選擇研究[D].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 2014.